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考研真题笔记:王镜岩《生物化学》(第3版)(下册)

2023-06-08 17:49 作者:曹小值真题笔记  | 我要投稿

基因文库[暨南大学2018研]

【答案】

基因文库包括基因组文库和部分基因文库。将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DNA片段,导入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各个受体菌分别含有这种生物的不同的基因,称为基因文库。


糖酵解途径[山东大学2017]

【答案】

糖酵解又称EMP途径,是指由葡萄糖形成丙酮酸的一系列反应,有氧条件下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进行彻底氧化分解;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化为乳酸或酒精,为糖酵解的继续进行提供还原力。糖酵解过程在细胞质中进行,净生成两分子ATP。


糖异生作用[暨南大学2018研;浙江大学2019研]

【答案】

糖异生作用是指由非糖物质包括乳酸、丙酮酸、丙酸、甘油以及氨基酸等作为前体合成葡萄糖的作用。糖异生作用主要发生在肝,其次是肾,它对于机体饥饿和激烈运动时不断提供葡萄糖维持血糖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酮体[山东大学2017研;上海交通大学2018研]

【答案】

酮体是指脂肪酸在肝脏中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的统称。肝脏具有较强的合成酮体的酶系,但却缺乏利用酮体的酶系。酮体是脂肪分解的产物,而不是高血糖的产物。进食糖类物质也不会导致酮体增多。


生酮氨基酸[华中农业大学2017研]

【答案】

生酮氨基酸是指在分解代谢过程中能转变成乙酰乙酰辅酶A的氨基酸,共有亮氨酸、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5种。这些氨基酸能在肝中产生酮体,因为乙酰乙酰辅酶A能转变成乙酰乙酸和β-羟基丁酸。


葡萄糖-丙氨酸循环[华中农业大学2016研]

【答案】

葡萄糖-丙氨酸循环是指肌肉中的氨基酸将氨基转给丙酮酸生成丙氨酸,后者经血液循环转运至肝脏再脱氨基,生成的丙酮酸经糖异生转变为葡萄糖后再经血液循环转运至肌肉重新分解产生丙酮酸的过程。


氧化脱氨基作用[暨南大学2019研]

【答案】

氧化脱氨基作用是指氨基酸在酶的作用下伴有氧化的脱氨基反应。催化这个反应的酶称为氨基酸氧化酶或氨基酸脱氢酶,主要有L-氨基酸氧化酶、D-氨基酸氧化酶和L-谷氨酸脱氢酶。


端粒(Telomere)[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研]

【答案】

端粒是指真核细胞内线性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由DNA简单重复序列以及同这些序列专一性结合的蛋白质构成,它与端粒结合蛋白一起构成了特殊的“帽子”结构,作用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和控制细胞分裂周期,与细胞的衰老有关。


重组修复[华中农业大学2017研]

【答案】

重组修复是DNA修复机制之一,即双链DNA中的一条链发生损伤,在DNA进行复制时,由于该损伤部位不能成为模板,不能合成互补的DNA链,所以产生缺口,而从原来DNA的对应部位切出相应的部分将缺口填满,从而产生完整无损的子代DNA的这种修复现象。


冈崎片段[华中农业大学2017;山东大学2017研;华中科技大学2017研]

【答案】

冈崎片段是指DNA复制过程中,2条新生链从模板链的5端向3端延伸时,DNA的滞后链分段合成的新生DNA片段,是相对比较短的DNA链(大约1000核苷酸残基),冈崎片段形成后,再通过DNA连接酶的作用而结合起来形成长的DNA分子,并逐渐复制成为DNA双链。


底物水平磷酸化[厦门大学2015;中山大学2018研]

【答案】

底物水平磷酸化是指代谢物在脱氢和脱水的过程中,分子内部发生能量重排生成高能键,这种高能键将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底物水平磷酸化与氧化磷酸化最本质的区别是不需经过电子传递链而直接偶联生成ATP。


同源重组[暨南大学2019研]

【答案】

同源重组是指发生在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或同一染色体上含有同源序列的DNA分子之间或分子之内的重新组合。同源重组可以双向交换DNA分子,也可以单向转移DNA分子,后者又被称为基因转换。由于同源重组严格依赖分子之间的同源性,因此,原核生物的同源重组通常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而真核生物的同源重组则常见于细胞周期的S期之后。


发夹结构[暨南大学2019研]

【答案】

发夹结构又称“茎环结构”,是指单链核酸分子借助链内碱基配对作用使核酸链自身折叠成若干个长短不一的由一个双螺旋区段和一个单股突环组成的形同发夹的结构。相邻两个发夹结构通过一个单链区段将其双螺旋结构连接起来。双链核酸分子中的回文区变性之后能形成两个对称的发夹结构。

篇幅有限,请百度「曹小值题库网」获取更多内容


考研真题笔记:王镜岩《生物化学》(第3版)(下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