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研究文科碩士】(2)選擇的過程
上回提到老闆把我勸退不要讀土木工程,於是產生了唸中文的想法。由於當時求變帶點逼切性,在短短一個星期內出現了以下想法(時間是今年的一月中旬):
原來方案:日語班 + 理大土木工程碩士 + 中大校外課程的中文類課程
這既可以滿足事業需求,也可以為將來在大學讀中文鋪路。日語班則是既有的項目(所以大家可以在以往的作品看到日語)——我希望可以以此搭建一個中日交流平台,讓日本人可以了解中國鐵路;也希望在事業上可以用到,執行日本的項目(暴論,公司給這樣的機會再算)。
在老闆詳閱相關課程資料後,把我勸退;我想起以前讀數學的痛苦回憶,果段放棄,遂想到利用空檔在大學讀第二碩士;然而,作為一個非中文人,選擇實在有限,故第一想到的必然是up當年讀第一碩士的理大:
修訂壹:日語班 + 理大中國文化碩士 (簡稱MACC)

理大說明這個是融合的課程,文、哲、史都有一些,似乎可以滿足我所想;於是當天晚上就開始寫個人自述(Personal Statement對報讀大學非常重要——用來說服招生組把你取錄)以及各項申請材料。申請材料除了是大學的成績單和個人自述,還有曾經的通識課功課——佐證當時「讀萬卷書」的想法。然而,本頻道和之前的兩份乘車報告並沒有用作來支持這份申請。
不過,這個碩士有兩門必修課,而文化考察的一課會有實地考察。實地考察可讓學生了解更多,但問題來了——考察通常會在週日進行,而這點將會對學習構成障礙:因為考察日必須翹課。連續翹課會導致自己無法追回進度和相關內容,影響學習。
在報名的當時並未出現目前的港大課程選項,因此有了放棄日語班的覺悟(其實期末考後發出的證明信有效期為2年,延後一年再開始不是問題),遂變成:
修訂貳:理大中國文化碩士 (簡稱MACC)

過了農曆新年,由於對讀中文變得更有決心,就繼續考慮其他課程——允許非中文本科的選項還有以下,是為修訂叁:
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中國歷史研究文科碩士(以下稱國史碩士)
這個課程以歷史為中心,主要滿足教師進修需要,也歡迎歷史愛好者報讀,故不限中文人。不過,這個課程為2年兼讀制,且強制寫論文(2萬字+)。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碩士
課程以中文語法和文學為中心,同樣不限背景,為混合制(可以1年全日制讀完)
當然,由於這些課程沒有考察項目,日語班可以繼續。
上述課程變為備選方案,以防MACC申請失敗(說實話,當時太倉促,個人自述點到為止,沒有進一步解釋動機)。
看著港大文學院的聲名,港大的國史碩士很快就取代MACC成為「第一選項」,並且對準備功夫全面升級。這次除了用心準備個人自述,我準備了兩冊的乘車報告,以及上載於本頻道的作品;而且回母校尋求以前的教授出手相助(特意鳴謝Dr. Ho,Dr. Cheang和Dr. Yeung三位)。
對於城大的申請,僅出前者而無尋求教授的幫助。

結局
在尋求教授幫助後大概三個星期(時間為三月中旬),我收到港大國史研究的取錄,喜出望外。隨後,也收到城大中文的取錄。惟理大卻音信全無,在七月中旬轉為Unsuccess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