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学习专栏 | “国之大者”

2023-03-17 13:04 作者:咬文嚼字杂志社  | 我要投稿

◎王冬雪

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谈到秦岭违建别墅带来的深刻教训时,首次提出“国之大者”的概念,他强调“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一定要心中有数”。

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国之大者”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2021年1月1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那么,何谓“国之大者”?

从字面意义上看,“国之大者”中“国”是指“国家”;“之”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大”是形容词,意思是“重要的”;“者”是指代词,指代“事情”。简而言之,“国之大者”就是指“国家重要的事情”。

从历史发展的视角看,历代政治家、思想家都心系“国之大者”,阐发了许多关于国家大事的认识和思考,但他们表达的内涵及用词不尽相同。先秦典籍《左传·成公十三年》记载:“勤礼莫如致敬,尽力莫如敦笃。……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指祭祀,“戎”,指战争,也就是说,国家最重要的大事是“祭祀”和“战争”。《贞观政要·诚信》中魏征上疏:“然则德礼诚信,国之大纲,在于君臣父子,不可斯须而废也。”将君臣父子的伦理纲常看作国家大事。《旧唐书》中存在“凡国之大柄,莫先择士”的表述,认为选拔人才是国家要事。

如今,对于“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有了新的表述。2021年4月2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村民王德利一家时,交流过程中他谈到“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2021年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了青海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随后他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2022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重点指出“国之大者”是粮食安全,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

“国之大者”寥寥四字,饱含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深邃思考。人民幸福、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建设,这些与国家、人民利益相关的大事都是“国之大者”。总而言之,“国之大者”就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

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要想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考出一个好成绩,必须心怀“国之大者”,践行“人民至上”。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23年第2期《学习专栏》栏目。)


学习专栏 | “国之大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