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是如何简化他们的认知的?

高手是如何简化他们的认知的?
首先,高手也是人,也有普通人的大脑和思维,只所以能成为高手,在于他们认知的深度,理解事物的深度。思维上的差异才是区别高手和普通人的根本原因。
我们从小到大,都在不自觉的构建我们的认知世界,一直在做加法。比如:小学开始学习语文,数学,外语,绘画,体育,音乐。中学又增加了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物理,政治。大学开始分化,又增加了各个学科更加细分专业的课程,进入社会又开始学习各种必要的职业技能,就像金融行业又分为银行,证券,保险,但又有各自不同的行业知识。
虽然,我们可能一直在学习,不停地构建我们的认知世界,但回过头来,你会发现,以前学习过的好多知识,现在都忘的差不多了。
人生最辉煌的一断时间是高考前6个月,这时你上知天体运行原理,下知有机无机反应,前有椭圆双曲线,后有杂交生物圈,外可说英语,内可修古文,求得了数列,说得了马哲,溯源中华上下五千年,延推赤州陆海百千万,既知音乐美术计算机,兼修武术民俗老虎钳......
我们一直在学习,但我们一直也在遗忘。
这是客观规律,也反应了我们的大脑的优越性和缺失性,只有最简单的概念,我们可能永远也不会忘记,只有经常反复使用的知识,才能形成我们长期的记忆。
就像读书一样,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这有一个过程。
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也是我们的大脑走向成熟的标志。
社会上,也一度流行起“断舍离”的简化思想,和与之相配的生活方式。
简化,也是低手向高手进发的必经之路。高手也是人,他们的大脑也和普通人的大脑一样,只是,他们把他们几十年磨一剑的知识,技能不断简化,最后就是几个字。”丰富而深奥的简化“但简化后得到的认知的丰富内涵只有他们知道。
高手一句话,胜读十年书。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如巴菲特的炒股诀窍只有四个字“不要亏损”。李嘉诚的经商技巧也只有16个字“好谋而成,分段治事,不疾而速,无为而治。”
与其说,高手在简化认知,其实就是不断过滤,取舍的过程,“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治”。
从认知到常识,再到理论,最后归于简单的几个字。
复杂的最后一定发于简单,那么既然如此,我们又为什么要花时间学习?
芒格先生给出一个具有说服力的理由:“如果你能够掌握简单和基本的生活智慧,而你却不愿意努力,这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因为它能让你更好地为人为己服务,同时也能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我就对智慧孜孜不倦。同样,我还对精确充满热情,并保持旺盛的好奇心。”

下面的文章是投资市场一个高手由亏损到不断盈利的心路历程,希望有缘者得之:
有些事,只能在大概的范围上是正确的。它永远也无法精细,无法具体,只有在大概的情况下它才是最全面的,你只能站在远处拥有它,但你永远无法走近它。你越走近它,你就越失去它,你要站在不远也不近的位置上才能看清它的原貌。走得近或走得远,你都将失去它。
唯有千万遍错误中才能产生正确的方法和理念。不经过无数的错误,不可能会有正确。当我经过无数的错误,就是我已经知道了无数种失败的方法,所以过去的错误是我良好的基础,知道的错误越多,对一个人越有好处。
城有所不攻,军有所不击。并不是不想攻不想击,是想集中力量攻击那最有潜力的行情。
一个人赚钱了,不等于他的心态也同步成熟了。依然是心态问题导致再一次重回解放前。在连续赚钱后能把持得住自已是不容易的。缺少容忍赚钱的海量,钱依然留不住。
一个人理解了市场仅是交易的一半,对自已的理解才是最重要的另一半。永远要了解自已。
下等功夫就是样样学习,学得再多还是觉得不够多;上等功夫就是只学一样,学得虽少还是觉得不够少。
我一定要敢赚钱,我一定能赚钱,我应当赚数不清的大钱,我一再在内心大声对自已说。如果我不能克服这道心理关,赚多少钱都是没用的。
世上的事之所以能被认识,就是因为它和另外的某物或情形相同。没有同一性就是陌生的,无法认识。之所以能认识,是因为相同的缘故,知一而知二知三。
当一个人经过无数次的交易和学习实践,就应当建立起一个基本的方式和程序,然后按照这个基本的方式和程序处理各种情况。这时候才真正上了路。
胸无全局不落一子。战争中,是不是发现了一股敌人就要上去打呢?不能!一定要把各方面情况了解清楚了,才能行动。这前面的小股敌人你看到了,周围主力部队的敌人你看到了吗,你没仔细看就上去打,你搞不好就被敌人全歼!
谁都知道股市上的时间就是金钱,难道主力不知道吗?暂时不涨的理由有时很简单:
1.获利盘和上档的套牢盘没有消化,上攻有阻力;
2.强势整理,洗出追涨者;
当然,持股待涨不等于死活拿着不放,最好的策略是给主力一定的时间,一般是三天不出现新高,就可减仓换股。需要强调的是,只要不跌破整理平台,该股守住了支撑位(底线),不连续出现新低,还是有机会的,可以轻仓观察。一旦启动,可以加仓买进,这样既避免了重仓横盘浪费时间,又避免了错失好股上攻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