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漫谈《宝莲灯前传》设定来源

2023-02-20 04:56 作者:兔子草-Atomic  | 我要投稿

《宝莲灯》(电视剧)的设定是集《封神》、《西游》、99年的动画《宝莲灯》(下称动画)为一体,以动画的主干剧情为基础,整体而言比较协调兼容。

《宝前》作为续作,原则上最好不要和前作有什么冲突,所以《宝前》尊重了《宝莲灯》确定的背景,是在《宝莲灯》的基础上增加的设定


本文不讨论人物、剧情的设计,也不研究神话历史沿革,只寻找设定(情节)的来源。



1.二郎神杨戬

昭惠显圣二郎真君、玉帝外甥(《西游》);杨戬(《封神》);天庭二郎神(动画)。只有“在天庭为官”这一点是今人加的,前二者的形象在明朝就有融合。

《封神》的杨戬是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门下,封清源妙道真君,身世父母不详,前期骑白马用长枪,后来获得一柄三尖两刃刀,参与伐纣之战。

《西游》对于道教神仙介绍很少,应当主要取自当时的流行说法。二郎神是显圣二郎真君,玉帝外甥,住在灌江口,受下界香火,自称昭惠灵显王(徽宗所封)二郎,姓杨,曾使斧劈桃山,有一柄三尖两刃枪,听调不听宣,能变化,有一千二百草头神打完猎回家路上遇到唐僧一行,参与围剿九头驸马

民间传说最大的特色就是经历时间,故事版本有许多,其中有继承、发展,大多时候前后流行的版本有许多冲突(打一个通俗的比方就是超级英雄漫画)。

宋朝时,灌江口二郎神是李冰次子,主要功绩为治水,川蜀地区的神,本来是民间神,宋时皇帝给他上了户口有了官方封号。《昭惠灵显王感应碑记》里描述为“象帝之裔”,象帝就是天帝,“有扰山趁日之威雄,溷海擒龙之勇猛”,扰山趁日就是担山赶日,用大山压住多余的太阳,唯物地说是蜀人对当地地形地貌的解释;很能变化。

到了明朝嘉靖年间(和《西游》大约同时、比《封神》略早一点),《清源妙道显圣真君一了真人护国佑民忠孝二郎开山宝卷》中的二郎神已经姓杨了,在佛道两家都挂了号,与关公并列。父亲杨天佑(左金童临凡),母亲云花(仙女)。云花父为云母为雨,五个兄长五气朝元,她加俩姐姐三花聚顶,和天帝并不沾亲。孙行者翻身,把云花压在山下;二郎神求助西王母,西王母给他拿宝贝开库房,不慎放跑两只金乌,二郎神于是担山赶日,把金乌压在山下。用大斧劈开昆山救出母亲,母子团聚,后来还想去抓孙悟空。(其中有一句“二郎宝卷不是编的”,我大受震撼)

但在外形上,非常统一的穿黄袍,白马白犬(哮天犬在民间传说里是白狗),金弓银弹,有时候还有鹰,整体是挺纨绔少爷的一个形象。名戬这一点大约是《封神》首创,但毫无疑问《封神》描述的杨戬就是当时民间流行的二郎神杨二郎。

《宝莲灯》里,二郎神的设定有,名杨戬、玉帝外甥、三圣母兄长、抓过孙悟空、与哪吒是老朋友、麾下梅山六圣、养了黑狗哮天犬、使三尖两刃刀、以前住灌江口、黑袍银甲、是个没人想惹的大爷、大家都不奇怪他是坏人、喜欢嫦娥。

应该说《宝前》对二郎神的还原还是以《宝莲灯》为主,加入了不大冲突的设定(黑字加粗),冲突严重的只有“听调不听宣”一点,从捉拿孙悟空时“听调不听宣”,到《宝莲灯》里嫦娥都骂他像狗一样,这八百多年间人物形象彻底逆转是需要一定剧情来解释的

2.哪吒

《宝莲灯》的哪吒有乾坤圈、火尖枪、风火轮,曾打死东海三太子,并以死谢罪,这部分是基于《封神》的;在天庭为官,这是基于《西游》。

比较费解的是说“李杨两家世代交好”这一句,一般说世代怎么也得有两三代人,但《封神》里杨戬、李靖、哪吒是同一辈人,可能哪吒从他那边算了两辈吧。但是这句话,实际上是表明“司法天神杨戬”=“参与伐纣的杨戬”,哪吒也参与了伐纣

基于此,《宝前》按《封神》扩充了哪吒的故事,拜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为师,在南天门外暴打西海龙王,死后建行宫,受够香火即可复生,被李靖砸了行宫,莲花身复活后追杀李靖,先被搅局,又被塔所制,叩头认父。《宝前》简化了人物和场景(可能是穷),但大体情节变化不大。

3.三圣母杨婵

《宝前》除新起了名字外,全盘沿用了《宝莲灯》的设定,尽可能回答了一些问题。如“二郎神家在灌江口,他妹妹为什么住华山”,“宝莲灯是她从哪儿弄到的”。

4.瑶姬

大约因为云花云华的谐音导致混淆,而且瑶姬这个名字确实好听些,所以《宝前》将杨戬之母定名为瑶姬。

瑶姬是先秦时期就有的传说,其形象经历时间也是有融合的,原型应该是炎帝女姚姬(瑶姬),和助大禹治水的巫山神女云华仙子。到李白的时代,巫山神女已经名为瑶姬了。不过其实“瑶姬”这个名字远不如“巫山神女”有辨识度,可以只当成重名来看。

《宝前》对该角色的设定只延续《宝莲灯》,设定为玉帝妹妹。

5.小玉父母

《宝莲灯》中小玉的父母是在孙悟空孤身保护唐僧时,想要吃唐僧肉的一对儿狐狸精,家传一套很强很强的劈天神掌,孙悟空借三圣母的帮助除掉了他们,全为《宝莲灯》原创。

6.天蓬、卷帘、孙悟空

由于上面已经确定了,故事的时间跨度至少也是从周朝之前到取经之后,所以《宝前》也描述了唐僧师徒四人的部分经历。据《西游》增加了天蓬调戏嫦娥被贬、卷帘打碎玉琉璃(玻璃)盏被贬、石猴出世、菩提老祖、大闹天宫、五行山倒、群殴九头驸马、凤仙郡不下雨等情节。

挺遗憾《宝前》没写写西海三太子(白龙马),不然这一行就齐了。

7.太阳和月亮

《宝莲灯》里,盘古死后,一只眼化成了太阳,另一只眼化成了月亮,眼睛上的睫毛化成了玉树。

《宝前》里,先确认了嫦娥的故事版本。流行的情节前半段都是后羿射日拯救苍生,神仙赐药,后续有两种,一个是“逢蒙趁后羿不在想抢药,嫦娥没办法所以给吃了”,另一个是“两粒仙药,吃一粒长生,吃两粒成仙,嫦娥偷偷把两枚都吃了”。

其中“后羿射日”这一点,细说是尧时,天上有十个太阳,后羿射落九个

二郎担山赶日的传说里,天上有不止一只金乌,二郎担着山追赶,一一镇压在山下,只留下一个。

减少太阳的事在中原的羿射九日和川蜀的担山赶日中都有涉及,有学者认为这与史前地球的异常高温有关。

玉帝儿子是金乌,是《宝前》和《宝莲灯》的冲突设定之一。

但还是有解释的余地,比如盘古一只眼为生,化作第一只金乌,另一只为死,化作亘古不变的月亮。第一只金乌生出十个蛋;十个里后羿射死九个,剩一个又下了十个蛋,在玉帝的约束下十只鸟轮班。

8.三尖两刃刀

《封神》里,杨戬的三尖两刃刀有一点来历。故事大概是“有个使叉的妖精从水里跳出来,要吃杨戬,杨戬追杀妖精进洞穴,运起三昧火眼,不见妖精,只见死路尽头有一口三尖两刃刀,上面拴着一个装着黄袍的包袱”。

《宝前》的三尖两刃刀是妖怪变的,或许受了这段的启发。

9.弱水

《西游》写流沙河弱水,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只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能浮。《宝前》的天河弱水没浮力应是由此而来。不过《西游》里的弱水是凡间水,有活物(沙和尚)居住。

10.七仙女

七仙女因为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动天”而嫁给他。这个关键词最早可能出自刘向的《孝子传》(原书已散佚我也没看过)。

董永故事里历来有“仙女织布助他偿债”一个要素,因此仙女的身份并不定,也有叫织女的(不是牛郎那个,织女不止一个)。

搜神记里董永娶的就是织女,天帝派她来嫁给董永给他织布还债的,织了十天布,织完主家要的一百匹缣就飞了。

《二十四孝》里,也是天帝派的,要织三百匹缣,织了一个月(效率居然没变),但也是织完就飞了。

七仙女私自下凡婚配,最后有情人被天帝拆散是建国后的黄梅戏版本了。提倡自由恋爱,反帝反封建。


整体而言,《宝前》的设定是以《宝莲灯》为基石,扩充、完善了《宝莲灯》中已存在的引用,尤以《西游》《封神》为主,加上涉及二郎神的民间故事(有些错漏)。但《宝莲灯》的有些设定并没照顾到,比如嫦娥和四公主在《宝前》三圣母思凡前话都没说过,《宝莲灯》中却是“上千年的朋友了”。

漫谈《宝莲灯前传》设定来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