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与实验 多相睡眠

前提:本篇并不硬性科普,只是讲讲一般人也能够理解的部分,所以可能某些地方的用语并不严谨,望见谅。
如果有人对你说,每天只需要睡满一个半小时就ok,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大概都会向对方投以无知的鄙视眼神,从而嘲讽对方,期待第二天能看到某个少年少女猝死在电脑桌前的新闻。这是大多数人的下意识反应,睡满八小时在现代已经是和常识无甚区别的存在,或者说真理也未尝不可,违背真理的后果也是极其严重的,从新闻上时不时爆出某个网瘾少年少女猝死在网吧就能体会到个大概。
睡眠的作用是什么?它分为以下几个作用:让你的精神和肉体得到相应的休息,从而保持持续的日常运转,就像是一个工人每天检查自己的工具一样,毕竟一个人的身体器官如果按照平均年龄来算,得坚持60-70年呢!当然,也不是所有器官都能得到休息,比如心脏,比如胃;其次,大脑每天获取的信息量是十分之多的,对于不必要记忆的遗忘也是大脑本能的一种保护,而睡眠状态中能对记忆碎片进行整理,这也是为什么会做梦的原因。
按照查阅的资料,睡眠的作用性大体是分为这两种,其它一些零零碎碎的作用其实总结起来都可以算作器官和身体上的休息,就不多废话了。不过要注意的是……除了这两个部分,还有一个部分需要注意,那就是生长激素的分泌时间,换句话来说就是你长高最快的那段时间。身高一部分来自遗传,一部分来自后天,占比的话可以是7:3,也就是七分遗传三分后天,如果在那段时间中没有睡觉的话,生长激素的分泌速度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如果要保证生长激素的最高效分泌,首先你得在那段时间内保持深度睡眠,其次是生长激素需要的营养物质也不能出现不足的情况。总结起来就是:八点半到九点半之间睡觉,早上七点起床。
(我会说我是因为当初吃了文化的亏,而且当时极度迷恋小说,每天只睡两个小时,不仅葬送了一个三好学生的前途,还有培养几个青梅竹马的好机会,最后导致身高只有1.60+吗!!最直接的莫过于前段时间去网吧,网管问我:你有16吗?…………)

缺乏睡眠也会导致衰老速度到达普通人的4-5倍,有科研实验表明,处于高强度的睡眠时间时平均机体花费在修复DNA损伤的力度最大,在细胞分子学上来说,DNA损伤与DNA修复间的这种平衡是细胞衰老的最重要指标。(此处百科上的文字有点混乱,所以做了丢丢的修改)
当机体缺乏修复这一机制时,细胞的分裂增殖寿命只是完整细胞的五分之一左右,这可以看作睡眠对机体生理影响的重要意义。简单来说就是睡眠的高质量维持有助于外表的抗衰老化。
根据上面透露的信息来看,似乎睡眠时间减少起来压根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咯?更别说很多情况下需要被注视着外表的女生了,对她们来说睡眠不足根本就是灾难!不过在这里还要提到一个概念:深度睡眠。
上文有说,高质量的睡眠有助于抗衰老化,那么什么是高质量?直观点讲,如果你睡满了8个小时,但还是感觉精神萎靡,身体还是疲累的很,好像没睡饱一样,那就是睡眠质量不足的证明;如果你只睡了6个小时,但依旧精神饱满,身体轻盈,那就是高质量睡眠。
下午的时候,打个小盹也是能补充补充睡眠的,睡个二十分钟又或者是半小时,依旧能原地满血复活。当然,就算是六个小时,距离一开始所说的一个半小时依旧相差甚远,那可曾听过多相睡眠?准确来说,叫做达·芬奇睡眠法。
以下来自百科介绍:
达·芬奇是一位刻苦勤勉、惜时如金的人,他创造的定时短期睡眠延时工作法甚为人们所称道。这一方法是通过对睡与不睡的硬性规律性调节来提高时间利用率,即每工作4小时睡15分钟。这样, 一昼夜花在睡眠上的时间累计只有不足1.5(24/4.25*1/4 = 1.41)小时,从而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工作。
前几年,意大利著名生理学家克拉胡迪奥·斯塔皮参照达·芬奇的方法,对一位航海运动员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类似睡眠试验。经测试,受试者的逻辑思维和记忆运算等能力均完好无损。这说明达·芬奇睡眠法不仅能满足机体代偿功能的需要,而且还预示着利用人体生理潜力的广阔发展前景。
然而,有趣的是,在20年前,一位画家就这一方法进行了亲身试验,证实了它的有效性。可是不到半年时间,他又回到正常的8小时睡眠上来。谈及各种原因,画家不无幽默地承认自己并非天才,更不知道这些多出来的时间该如何打发。
达·芬奇睡眠法也被称为多相睡眠、Uberman睡眠或多阶段睡眠,是一种将人类习惯的单睡眠过程分散成多个睡眠周期进行,以达成减少睡眠时间的睡眠方式。
多相睡眠的合理性:首先,自然界中几乎所有动物的行为都是多相复杂性的。而且多相睡眠是人类婴儿时期占主导地位的睡眠方式,只有在稍年长后,儿童才逐渐被断绝了午睡的概念。此外,当人们与外界环境隔绝联系后——保证无法从自然因素(如阳光),或人为暗示(如钟表、电视节目)来判断实际时间——将倾向于表现出更多的短暂睡眠行为,而非保持只“夜晚”才发生的单相睡眠。最后一点,小睡打盹——即短时间的睡眠——比起长时间的睡眠来说,在提神醒脑方面更为有效。但是很遗憾,我们似乎都已“忘了”这种符合生理自然天性的睡眠方式,维持着一成不变的9点睡5点起的作息习惯。
几种不同的多项睡眠方法:最有名的也就是达·芬奇使用的睡眠方法叫做Uberman睡眠计划,由此延伸出来的其他不同形式的睡眠计划还有:Everyman睡眠计划,Dymaxion睡眠计划。多相睡眠的调整:这种睡眠方式在开始的一至两周内是很难接受的,测试结果表明受测者并没有受到这种将睡眠分散成若干个小睡眠片断方式的影响,但是,多睡眠方式需要一个计划表,这样才能够协助完成。
REM睡眠,快速眼球运动(rapid eyes movement)亦称异相睡眠(Para-sleep)或者也叫快相睡眠,异相睡眠或快波睡眠。是一个睡眠的阶段,眼球在此阶段时会呈现不由自主的快速移动。在这个阶段,大脑神经元的活动与清醒的时候相同。多数在醒来后能够回忆的栩栩如生的梦都是在REM睡眠发生的。它是全部睡眠阶段中最浅的,在REM睡眠时醒过来的人会不同于在其他睡眠阶段的情形,而是充满警觉心并且精神饱满。
而深层睡眠时对于恢复精力是最有效的时间段,所以多相睡眠讲究的是:尽量保持全程的深层睡眠,最后在REM睡眠期醒来,这样是最有效的多相睡眠。
(果然天才不愧是天才,有些人觉得时间不够用,一直都在不知不觉间浪费时间,所以是庸才。有些人觉得时间太短,恨不得挤出点时间,把它们都用在对自己有益的地方,在不违背大义的前提下,他们成为了天才的一员。)
当然,百科并不完全管用,百度百科在其中可以算是一个比较独特的个例,所以我又找了点资料,发现这种睡眠法似乎仅仅只是有所记录,并没有明显证据说明达·芬奇本人发现这种方法后一直都是用这种方法来减少睡眠时间。其次也有人表示达·芬奇本人也被这种睡眠方式搞得疲惫不堪,还有人觉得这种方式明显违背了人体的生物钟规律,会打乱人体循环等等。
总之,可以很明显发现,从目前的格局来看,多相睡眠可以说是被分成了两个阵营,一个是赞同派:认为多相睡眠带来的益处简直恐怖,如果按照极限的一个半小时来说,相比每天需要睡眠的八个小时,更是可以剩下六个半小时的时间!每天六个半小时,每个月就是6.5*30=195小时,每年就是365*6.5=2372.5小时,这可以说是非常恐怖的数据。如果换算成百分比的话,除去睡眠的八个小时,每天就是十六个小时的时间,在此基础上加上六个半小时,6.5+16=22.5,相比之下多了整整40.6%的时间!而且这种睡眠方法并不会对你的创造力和日常生活造成影响,相当于是凭空生出来的!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诱惑力的提案,诱惑到军方甚至都开始关注这种独特的睡眠方式。
反对方也很直接:像是先前所说的那样,身体的持续性运转成为了反对方的主要武器,在缺乏足够多的实践作为理论基础的前提下,身体健康的保证是一个重要问题。正因为如此,军方在纠结过后终究放弃了一个半小时的美好诱惑,认为八个小时才是最为正常的生活作息。大多数对此有研究的科学家也认为这种极度压缩自己睡眠时间的行为并不太可靠,更多情况下还是要看每个人的体质,它并不适用于每个人。
说了这么多,也没个了然,到底是能尝试还是不能尝试?以身作则才是最好的武器!陆陆续续开始有人跳上了前人的大船,开始尝试这种奇特的睡眠方式,当然,也包括我。
最出名的就是Steve Pavlina,一个(曾经)在欧美超红的博主,在fb、twitter、IG、视频直播还统统都没有的2005年,文字直播了自己几个月尝试达芬奇睡眠法的过程:每4个小时睡一次,时间最多半小时,累计不超过3小时。
第一天:“其实还好,觉得有点困有点累,注意力有点不集中,每次醒过来的时候特别难受,除此之外没什么太大问题。最重要的是,多出来的时间要做什么,无所事事的话就很容易犯困。”
第二天:“我觉得我就是个丧尸,盯着墙什么都不想做,大脑一片空白。。。尤其是凌晨1点到5点之间的那次打盹,起床简直太困难了。明天我决定在这个时间段补一小觉。”
第三天:“今天适应过程开始了,入睡时间逐渐变短,我也开始在短短的睡眠中做梦,这代表着REM(眼动睡眠)奏效。在醒来的时候,脑子也变得比前两天清楚点了。夜里很容易饿,需要补一餐。”
第六天:“今天感觉好了很多,我已经开始适应了这样的生物钟,而且入睡的速度非常快,大概只要最多两分钟。起来以后活力满满,反应力和注意力也没有任何问题,就跟原来睡8小时的感觉一样,真的很难想象我一共只睡了不到3个小时。”
第8-11天:“刚好我们一家要开车去LA探亲访友,我决定多做些测试,看看多相睡眠在极端情况下会发生什么。我发现我可以持续清醒6个小时无压力,感觉上和一般晚睡差不多,6个小时后,开始犯困,只要正常睡上半小时就好了。”
第23-24天:“当我习惯了多相睡眠以后,我发现时间过得特别慢,而且“一天”的概念逐渐模糊了。原本一天的结束是以睡觉为标志的,而对于我来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因为这样,尽管我记得我做的每一件事儿,但是我却不一定记得那天是星期几。”
第60天:“60天纪念撒花~才60天吗?我觉得好像过了120天那么久。我身体和心理都健康极了,我的家人也都适应了我与众不同的作息。唯一的问题,就是我对时间有了新的概念,它不再以天计算,而是持续不停的、没头没尾的,感觉变得很长。每天清醒的20个小时,要计划合理,保证家庭、工作、锻炼、娱乐的平衡,这是最困难的事。”
第90天:“我已经不把这看成一个实验了,因为它已经成为了我真正的生活习惯。我很高兴我成功地适应了多相睡眠,因为我知道很多人尝试过但是失败了。”
大概半年后,Steve Pavlina还是决定回归一般人的正常睡眠习惯。
他先强调了下,回归单相睡眠的原因,绝不是身体、心理出现了问题。
而是因为,大家都是夜里睡8小时觉,就他夜里醒着,没法和别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能去超市么?能去银行么?能交水电费么?饿了能买外卖么?能和哥们儿看球喝酒么?能和孩子愉快玩耍么?能把睡着的老婆大人吵醒做羞羞的事情么?
漫漫长夜超寂寞的好嘛!
最终Steve Pavlina总结到,其实达芬奇睡眠最大的困难不是怎么适应生物钟,而是适应之后带来的种种不习惯,他觉得自己就像陷在另一个宇宙里,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此处为引用:http://www.hereinuk.com/118603.html)
那么我在查阅多方资料后也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以身试验的缺觉大军之中,但由于我一开始缺少相应的方法,导致出了不少差错……以下是尝试过程:
一开始找到多相睡眠有关资料后简直要疯,对于一个游戏党来说,根本不用担心什么时间会不够用的问题!而且如果早就知道这种方法,我初中的时候……泪目ing,完全能娱乐和未来两不误啊!所以开始尝试多相睡眠。
一开始遇到的问题主要是睡不着,很难在短时间内趴着睡着,或者躺着睡着,因为晚上睡眠的时间已经足够,导致白天有点精力过剩,根本就没有出现睡眠剥夺的前提,所以给自己定好的睡眠期很多情况下都是百无聊赖地趴着度过。
我定下的时间是:半夜三点、早上六点、早上九点、中午十二点、下午三点。五个时间段,由于要上班的原因,很难再挤出多余的时间段再更多的减少睡眠时间,睡眠时间暂且定在每次二十五至二十分钟左右,一共是一百二十分钟,两个小时。
然而每次都会睡过头!每次一躺床上调好闹钟,醒来就过了两个小时!简直是天大的浪费!计划从一开始就出现了问题,而且是很难解决的问题,闹铃叫不醒!而我只有在下午三点十五分到三点三十五分的时候才能按时起床,为什么?因为要上班了……ε=(´ο`*)))唉
也就是说,我得在睡眠之前就给与自己强烈的暗示:你必须要按时起床,不然就会……然而我很难找出什么理由来强行暗示自己不起床就会如何如何,下午是因为要上班,所以这个是不用担心的,但其它的时间段就很难按时起床了。除非我能让自己相信:每天都会有按时的四次火山爆发或者地震,必须要按时起床跑路( ﹁ ﹁ ) ~→
根本不可能的好嘛!
所以我开始寻找新的方法:如果是因为床铺太过舒适,很难起床,那么换个不是那么舒适的地方呢?比如电脑桌上,趴着睡怎么样?事实证明这个效果非常立竿见影,仅仅是几天后,我在到预定的时间前一个小时左右,一点点的睡意就会涌上,这点睡意很容易驱除,沉迷游戏几分钟就ok,但如果你不想驱除这点睡意,那么就任由这点睡意慢慢弥漫,随后入眠。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我能醒的十分之快,不再是趴着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而是十几二十分钟过去了。但很多时候困意还是会在醒来到下次睡眠间不间断的释放,能够看成我目前还属于适应期,因为这个方法使用到现在也仅仅是一周多左右,连半个月都没到。
后来陆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半夜时奶奶会来说我怎么还不睡觉?精神是太好了吧?当然,这是讽刺意味满满的话语,而且她自从我开始尝试多相睡眠之后就几乎没看到我睡觉了,很自然的把这当做我游戏瘾爆发期。之后我爸也加入了这个行列,开始说我,表示如果继续下去也会对我有意见等等。
当然,这些都不是阻碍的理由,我也没信心能说服老人家几十年的生活经验,告诉她其实每天能睡一个半小时就足够,我只是有些徒劳的解释:谁能坚持几天几夜不睡觉?至少那个人肯定不会是我。不得不说敲键盘的理论辩解才是我最擅长的。
掠过这些不必要的东西,在昨天,我久违的尝试了一下睡床铺,很自然的玩脱了:三点到十一点,我睡了整整八个小时!瞬间就将我的计划打乱了,因为今天我已经很难睡着了,特别是如果不躺床上的话,趴着压根就睡不着!
而现在……我正在努力将计划调整回来。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并不是多相睡眠有多难,而是大多数人意志力薄弱,根本坚持不下来!哦对了,除去这些,多相睡眠也有一个坏处:你得做好夜宵的准备,不然就等着挨饿吧!比如一包康帅博牌方便面就挺好。

最后……
就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