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花师小哲】《小逻辑》读后随笔(二十一)——关系

2022-06-24 15:46 作者:花师小哲-中二  | 我要投稿

这一篇继续讲本质论的第二部分——现象。这一篇开始讲关系。关系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a)直接的关系。

135.直接的关系。直接的关系就是全体与部分的关系。内容是全体,由形式的诸部分、由它自己的对立面所构成。各部分是各自独立的,只有在全体中它们才能成为部分,但是部分结合起来就会成为部分的反面。关系是自身联系与他物联系的统一。

PS:这一段说明的还是很清楚的,全体与部分都不能独立存在,它们只能一起存在,没有全体就没有部分,没有部分也就没有全体,全体与部分的关系就是这么简单明了的关系。“关系是自身联系与他物联系的统一”这句话也不难理解,所谓自身联系就是说部分是自在的,与他物有区别的,而各个部分只有建立他物联系之后才能成为整体。

到达关系这个层面,我们也就可以开始讨论真假了。黑格尔认为,全体与部分这种关系的概念(名)与它的实在性(实)彼此不相符合,这种关系便是不真的。这里的真假和存在不存在就是不同的意思了,即存在有不真的关系。


(b)力和力的表现

136-137.力和力的表现。出现在直接的关系中的自身联系是一种直接的否定的自身联系,也是一种自身中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就对自己本身作为自身反映而形成的差别持排斥态度,并且把自己设定为为反映他物而实存的东西。反过来,又把这种反映他物引回到自身关系和无差别,于是关系就发展到力和力的表现

力是一个自身即具有否定性的联系于其自身内的全体,它会不断地排斥自己、表现自己,力的表现即是力借以回复其为力的中介过程。力的表现本身是出现在这种关系里两个方面的差异性的扬弃,和自在地构成力的内容的同一性的联系。因此,力与力的表现的真理性只是被区分为内和外两方面的关系。

PS:这句话听上去还是挺懵的,不过也不是完全不能理解。全体与部分的关系是直接的,同时也是无意义的和机械的,也就是说我们并不能在这种关系中得到什么“有意义”的东西,或者说,因为它过于简单和普遍,只是用这种视角来看的话我们找不出关系之间的任何差别。并且这个过程也是一种将自身同一性转化为差异行动的过程,或者说,会陷入到一个无聊的无限循环,即“全体——部分——全体”的循环,毕竟,部分也能看做是一个全体,其也是由部分所组成的,物质可分性的无穷进展就是如此,也就是说,经典的物质是否可以无限可分的哲学问题采用的就是这种思路。

就像恶无限一样,这种无限当然可以被当做一个否定的东西,于是这种出现在直接的关系中的否定的自身联系就被称为力。用一种力解释一个现象,只会得到空洞的同于反复,或者说,我们只是在换用不同的说法,实质上没有说出什么东西。

力这个概念当然是来自物理学,所以我们依然是可以用知性的方式来进行简单的理解,即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在黑格尔这里,这个力甚至是可以指代能力,例如记忆力等。当然,思维中的“力”比这样的力都要“高级”。


(c)内与外

138.内与外。内是根据,是“自身反映”的空洞的形式。外是具有“反映他物”的空洞规定和另一个方面的形式。内与外的同一性是充实了的同一性,就是内容,是在力的运动中建立起来的自身反映与反映他物的统一。

PS:这和由恶无限到真无限的辩证过程是类似的,经由力和力的表现,关系到达否定的否定。


139-140.内与外的两条说明。

(1)内与外是同一的。内与外是同一个内容。现象表现出来的必在本质内,本之内没有的也不会表现于外。

(2)内与外是对立的。内与外是两个形式规定,内表示抽象的自身同一性,外表示单纯的多样性或实在性。

但两者依然是同一的,在一个抽象中被设定起来的东西,在另一个抽象中也将同时设立。

PS:内与外的对立统一实质上是黑格尔对之前哲学的批判,即之前的哲学通常仅仅把本质当做内在的东西,这样做的后果就像康德一样,最终就剩下一个不可以被认识的物自体,好像由物自体而产生的现象是完全与物自体无关一样。

这里黑格尔举出了很多不能把内和外分开来看的例子,特别是对一个人进行评价的例子,这个话题在今天可能被发挥得更淋漓尽致(不管是分得更开还是结合得太紧),就浅举一个《暗影大人》作为例子吧。

黑格尔这里还讨论了有关历史记叙和伟人评价等问题,这些话题还是对后人有所启发的。


141.由内与外到现实。使同一的内容停留在对立的关系中的空虚的抽象(观念)都在直接的过渡里扬弃其自身:一方过渡到另一方。通过力的表现,内被设定为“实存”,这种设定在自己本身中消逝成为一种直接性,在这种直接性里,内外的区别仅被规定为一种设定起来的东西,内与外自在自为地是同一的,这种内外的同一就是现实

下一篇将讲本质的第三个阶段——现实


【花师小哲】《小逻辑》读后随笔(二十一)——关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