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
序 夫人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余幼即好學,每有所得,心常歆然,恨不得與時人俱。及長,所知彌多而荒廢愈繁,窮四書而遺三傳,樂通鑑而忘春秋,至於兩漢六朝之賦,陶潛李杜之詩,韓柳歐蘇之文,渾然不記。口誦心惟,識見誠貽笑於錐管,行文開筆,義理洵有愧於桐城。更兼雜蕪不精,如斷絲飄蓬,且好異蒐奇,絶域風土,番邦見聞,考据訓詁以至百工之技,雖十指一心,口舌并用,不能盡悉其萬一也。
今幸電器普行,網路大通,以視古人囊螢鑿壁,不亦天壤乎!而我焉得辭以昏眊哉。故仿困學紀聞舊例,不拘散漫,亦不嫌繁冗,備列於左,以時時自覧,且随時補裰拾遺也。辛丑仲春學舍。
漢書陳勝項籍第一
東漢服虔曰傳次其時之先後耳,不以賢智功之大小也。師古曰雖次時之先後,亦以事類相從。
吳廣,字叔,陽夏人也。夏音假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人之所以为人,在其非禽非兽,非机械非奴隶也。今而视之,犹令後人深思。虽不能求富贵,何妨乎攬茝以自娛?豈必汲汲於富贵哉
秦二世元年秋七月BC209
吾聞鱼书狐鸣,皆自闻中出。平人不求其实,乐闻其枉。以讹传讹,是人性也。夫人性至高至贵,不容壅遏。故曰檿弧箕服,實亡周國二世,少子,不當立后有或闻无罪,多闻其贤,或以为在,皆此意也。史册如此,其餘可知
侯王將相,寧有種乎今人或有不得志,三两相聚,网路互侃,全无顾忌。底气都从此句来。究其深旨,在侯王將相,皆无足贵。故后世人傑,或修身,或养望,或三不朽,豈必汲汲于富贵哉!然富浪番邦,二百年前始革波旁之命。反笑天下人民,屈從獨夫之政。何啻井中觀天!始以兵戈,終則惑亂,令我中國之人漸以其是为是,以其非为非。皆曰:“然。我中國誠後進於科學,後進於民主,後進於世界也。”蕞尔朝食,民自贵其國,自贵其史,自贵其文化,悔吝皆无咎也。此夷所以變夏之术。
獨守丞與戰譙巢也,為高樓以望者,有巢車門中
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之社稷,功宜為王。英使谓鄂图曼:“奥斯曼人反抗己君,又何颜助我英君?”蛮邦以杀一夫为辱,亦何可笑。
勝乃立為王,號(為)張楚。名正言顺。汉明得国,反而最正。故知蛮邦固蛮邦也,狃于鄙陋,今闻其民重死而轻生,重金而轻业,重禽兽而輕人民。
人奴產子家生子
武臣自立為趙王,遣韓廣北徇燕,廣亦自立為燕王,楚趙皆不敢害其家。笑死。
勝故涓人將軍呂臣為蒼頭軍涓,潔也。苍头今指老僕
與番鄱盜英布相遇
楚人謂多為夥,故天下傳之,「夥涉為王」,由陳涉始今人有惊叹之意,先發嚯音,或自此来
勝雖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將相竟亡秦。餘波高祖時為勝置守冢于碭,至今血食。王莽敗,乃絕。陳勝一篇文字,是秦漢第一列傳。勝固非公子公孫,起於田畝,首事亡秦。后世法之,以至今日。故曰:稽古易,闢天地難。
請/蘄獄掾/曹咎/書/抵/櫟陽獄史/司馬欣
梁眴籍曰眴音舜
府中皆讋即折也伏
梁曰:某時某喪,使公主某事,不能辦,以故不任公项梁善记人短
陳嬰者,故東陽令史陳嬰為項梁先發
不如有所屬,事成猶得封侯,事敗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小农,然实用
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其勢不長。言無親信,民不與從
與懷王都盱台音须怡
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夜銜枚擊楚,大破之定陶,梁死。宋义固良将也
猛如虎,佷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令者,皆斬。羊角不断,其闘不止
夫以秦之強,攻新造之趙,其勢必舉趙。趙舉秦強,何敝之承!且國兵新破,王坐不安席,掃境內而屬將軍,國家安危,在此一舉。宋义军乃乌合,不并力击秦,实无敝可承。然羽救赵,赵亦不念其德。陈餘曰,項王為天下宰不平,今盡王故王於醜地,而王群臣諸將善地,逐其故主趙王,乃北居代,餘以為不可。此其谓也
至咸陽,留司馬門三日宮垣之內兵衛所在,四面皆有司馬。司馬主武事,故總謂宮之外門為司馬門
章邯狐疑,陰使候/始成/使羽,欲約
漢元年BC207
異時先是
聞沛公已屠破也咸陽
羽見秦宮室皆已燒殘,又懷思東歸是所以敗。中原岂容偏霸哉
漢及楚戰,漢平三秦,羽擊田榮,漢遂乘間入彭城。凡戰彭城,戰荥阳,羽擊彭越,戰城皋,再擊彭越,漢皆敗。漢乘間破城皋與羽對垒於鴻溝,越,信據梁,齊,羽解而東,漢又敗於固陵。
羽壁垓下,軍少食盡。戰垓下
有美人姓虞氏,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黥彭甘受他年醢,飲劍何如楚帳中
羽笑曰:乃天亡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而西,今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哉?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江東父兄,或并起而族羽矣。
羽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公得。」乃自剄。王翳取其頭,亂相輮蹈,爭羽相殺者數十人。最後楊喜、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得其一體。故分其地以封五人,皆為列侯。身死人手,為後人笑
昔賈生之過秦曰史記褚先生曰:地形險阻,所以為固也;兵革刑法,所以為治也。猶未足恃也。夫先王以仁義為本,而以固塞文法為枝葉,豈不然哉!
世皆謂秦法苛,余獨曰不然。陳勝首事,不立六國後而自王,敗不旋踵。田榮項羽韓廣之徒,皆援引豪彊。羽軍冠天下者,江東子弟之力也。設使秦法盡隳六國豪傑之庙,據其居室,析其田産與閭左,其人無少長皆殺之,數其罪於勝,廣輩前,教而誅之,則留侯,項梁輩安在哉?至三世四世,改父祖之政,平反昭雪,休生养息,此所謂可至万世而為君也。故曰秦法大苛於小民,而略苛及豪右。豪右遂灭秦矣。
周生亦有言,「舜蓋重童子」,項羽又重童子,豈其苗裔邪?何其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桀蜂起,相與並爭,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然項燕後,乘勢拔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兵滅秦,分裂天下而威海內,封立王侯,政繇羽出,號為「伯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怨王侯畔己,難矣。王侯欲自立而惡羽之專,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漢家自有制度,始霸王之國,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不自責過失,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豈不謬哉!
髙祖取天下,闇然而日章。夫髙祖每戰輒北,諸侯恐及己,故兵愈多,項羽無敵於天下,諸侯怨其不平,故衆益寡。是故羽愈勝,諸侯愈恐且怨,連结合緃,東西鼓噪,以及親戚。亞父見猜,黥布狐疑,楚歌四面,田父紿左,故人識之而五分其體,人心叵测,以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可不慎哉!可不懼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