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向童趣,这样陪孩子过节更有意义,好玩又涨知识
端午节习俗
吃粽子
赛龙舟
挂艾草
饮雄黄酒
系五彩绳
佩戴香包
又到一年一度吃粽子的日子啦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赛龙舟
其实还蕴藏着很多“冷知识”
爸爸妈妈可以带着孩子
全方位玩转端午,在玩乐中学习
感受端午节元素和传统文化魅力
陪孩子过一个有仪式感的端午节!
带孩子体验包粽子

趁着端午小长假,家长们可以带孩子坐在一起包粽子,一边包粽子一边给孩子讲端午节的来源,了解屈原和粽子的故事。

这样既可以让孩子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也能丰富孩子的知识。同时在包粽子过程中,可以带着孩子分工协作,了解团队精神的意义,吃粽子时,是让孩子能感受自己劳动成果带来的喜悦。
陪孩子看龙舟赛
每年端午,很多地方都会举行赛龙舟,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去看一场龙舟表演,带他们感受赛龙舟的刺激,更加深刻地体会端午的文化。
挂艾草和制作香包

在中国的民俗中,农历五月,称之为“毒月”。因为正值初夏,天气炎热,雨水渐多,蚊蚁滋生,是疫病流行的爆发季节。
所以,挂艾草,防病防虫驱五毒,是端午节的习惯,同时挂艾草能够驱除蝇蚊。家长们可以带着孩子,在大门上插上艾草,给孩子讲讲这些风俗习惯。

端午节还有个习俗是:佩戴香包。可以是用五色丝线缠成或是用碎布缝制而成,佩戴在身上香气扑鼻。
香囊内所装物各有不同,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以及各种中草药、香料等。
香包的形状、图案很有讲究,与年龄、性别都有关系,一般适合小孩子的香包图案是各种动物,比如老虎、兔子、凤凰、鸡、小狗等。
带孩子编制五彩绳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寓意着祈福纳吉辟邪。孩子戴五彩绳,是很多地方端午节的重要习俗。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在门楣上悬挂上五色丝绳,以避不祥。

端午节也被称作“小儿节”,因为有这些重要的意义,端午节戴五彩线的习俗仍延续至今。趁着端午,家长带着孩子一起编五彩绳,然后给孩子佩戴起来,不仅有好的寓意,而且很好玩。
端午小知识
1、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吗?
端午节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而纪念屈原,是一直到南北朝时才真正确立,并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节日的。早在屈原生前就已经流行划龙舟、吃粽子等习俗。屈原曾写过《九歌·湘君》,“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讲的就是驾龙舟荡于江上。端午节的出现,最早可能是古代中国人出于避邪的需要。
2、端午节不能祝节日快乐?
端午节的起源,无论是屈原投河自尽,还是伍子胥投河弃尸,以及曹娥投河寻父,每个典故都透着悲惨的感觉,好好的五月初五,全都投河了,汉朝人甚至将端午节视为“恶日”,所以至今我国某些地方依然还是忌讳说“端午节快乐”,一般祝福语要用“祥瑞”、“安康”等。
3、端午节只有中国有吗?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除中国外,亚洲地区的不少国家也有自己的端午活动,如韩国、日本、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等。此外,美国、德国、俄罗斯等欧美国家虽然不过端午节,但赛龙舟这项充满趣味的运动却很受欢迎。

趁着端午小长假
让我们一起用心陪伴
带孩子切身感受节日的仪式感
也为平凡的生活增添一点乐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