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浅谈北京人艺话剧《海鸥》观感

2023-05-04 01:26 作者:森山夏木  | 我要投稿

题材略显沉重,演技难以支撑

5月1日用100元购入原价36元的黄牛票票一张观看了该剧的新版首演,说实话这个学生票的观剧角度是真不好,妮娜和特里果林的很多对话都发生在舞台右侧,就是我坐的那一边,拿着望远镜都要费好大劲才能看到人,将来一定要实现住宿自由,提前抢票而不是当天决定去看剧给黄牛贡献KPI!!!

大幕拉开好多道具都在最右边的角角里

我留意了一下上座率,一开始就没坐满,上半场演了一半我前面的大姐就走了,等到下半场开始前我回头看了一下二楼正对着舞台的那个区域,已经空了一大半了。究其原因,我觉得是该剧的剧情比较揪心,无非是一些个小镇青年不得志的伤痛文学,最后大家的结局也都不是很好,五一假期上演这么揪心的悲剧,是个人看了心情也不会很舒畅吧。

当然,在文学创作领域看,国外的戏剧中类似的悲剧故事有很多,彼时大剧场演的正红旗下不也是家国兴衰史?并不能因为是悲剧就忽略了其艺术鉴赏性,但是即使是悲剧一般在舞台上呈现时也会加一点搞笑的元素,否则真的会让人压抑。那海鸥这部剧来说,上半场就讲了女主演砸了之后和大作家之间的一点事,唯一的矛盾冲突是科斯佳和母亲的观念不和,这个冲突点由于是和剧中人物的演艺事业相关,生活化较低,很难让观众带入引起共鸣,后面妮娜和作家的那段对话又是那么漫长,略显无趣,一句“闲来无事把一个女孩毁灭了”直接就把结局点出来了,真是不留什么悬念,倒是讲了小人物的隐藏故事线,比如玛莎和小学教员,管家夫人和医生,这些矛盾也是为了剧情服务的,虽然不是主线但是甚至比主线有意思。有一个较明显的缺点是一直在说管家是个强势执拗的人,但是不知道科斯佳的舅舅作为庄园的主人为什么无法压制管家,这一 part 一直到故事结束都没讲清楚。

除了本身故事情节不太讨喜外,演员在角色的把握上恐怕也是有提升空间的。剧中的男主科斯佳和母亲有思想差异,陷入了不幸福的感情中,并且职业发展并不顺利,但是我只看到了他作为叛逆青年的一面,经历了诸多不顺利之后他的心态发生了什么转变吗?是更成熟了,还是更抑郁了,再次见到妮娜时他的心绪发生了什么起伏变化?感觉演员表现的人物层次还可以更丰富,这一缺点在女主身上同样可以看到。我此前关注过李小萌老师的唯一作品是《平凡的世界》,当时我就感觉她外形条件过于稚嫩,似乎只适合表演傻白甜类型的角色,相比于她,她老公王雷的人物塑造力明显更强,这么多年拿出了很多优秀作品,但小萌姐似乎没激起过啥水花,这次卡司还给他们两口子拆对了,是怕夫妻档别的演员有意见吗?那为啥给妮娜和作家安排吻戏呀,还是借位表演的?科斯佳的妈妈和作家咋亲得那么实诚呢?我倒是想看B版卡司王雷哥和伊琳娜,以及另一个妮娜咋表演吻戏呢?说实话我要是能看到两口子在台上演吻戏还真觉得钱花得值呢!

再说回到小萌的表演,前面的表现天真小女孩情节还是很自然的,但是两年后饱经沧桑的妮娜回来为什么看着还是那么纯?!完全看不出来她经历了那么多痛苦的事呢?后半段看得出来小萌姐很努力的表现人物了,也掉了不少眼泪,但是还是难以让人代入她内心的挣扎、惭愧,直白点说就是,出戏。对比来看另一个演玛莎的张晔子老师就更成熟一些,虽然是配角但是能看出来她结婚前后的心理变迁,去年她演油漆未干的时候也是很有角色表现力的。但即使是这样,当这些演员在台上叫出一串秃噜秃噜的俄语译名时还是个很尴尬的,这就是外国戏剧本土化的弊端吧,毕竟不是我们的文化,演出来也不能感同身受,像正红旗下,大宅门那些剧的故事背景起码是个中国人都能理解,能从中读出个中滋味。但是即使义务教育时期熏陶过语文素养,也看了不少外国作家的书,莫泊桑,契诃夫,托尔斯泰的书怎么读着都是那股子味呢,一些挺美好的东西最后被破坏了,资本主义的醉生梦死,表达的差不多这类主题吧?脱离他们的文化语境,我们真的难以深入感受其中的文学魅力。

最后希望本土话剧能多出好剧本吧,这样黄牛也高兴,今天黄牛老哥在群里都开始原价甩货了,O(∩_∩)O哈哈~

小萌老师的美照,好奇王雷的特里果林会是啥样
大潘给小萌老师送的花

PS: 说实话我是挺想蹲一下小萌老师签名的,但是演完了好晚了已经,担心又赶不上地铁,只好作罢了。

浅谈北京人艺话剧《海鸥》观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