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哲学基本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部分

一、哲学的起源

⚠️哲学≠智慧

⚠️在生活实践中的追问与思考——哲学的反思性。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①哲学与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就是世界观×(就是is等于)
哲学是世界观的子集
②世界观与方法论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not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科学的是马克思哲学)
⚠️世界观与方法论都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不能提供具体指导,只能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与具体科学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不是整体与部分。
四、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与物质也是)
①本原问题(第一性问题):谁决定谁

②同一性问题:能否认识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不可知论,不是鱼,不知道鱼怎么想。思维不能认识存在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可知论,所有事物都可以认识。思维能够认识存在
⚠️思维与存在问题=意识与物质问题

⚠️休谟和康德是不可知论的代表。
⚠️主观思想符合客观实际。
③为什么?

五、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①谁是本原

②二元论
⚠️最终都会滑向唯心主义,因此不存在第三派别。
③判别

1唯物 2唯物 3唯心 4唯物 5唯心 6唯心 7唯物 8唯心
④分类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之前的唯物主义都是非科学的,不过它们都有进步性。

⚠️物是观念的集合——主观唯心主义。
首先强调观念为主,判断是唯心,其次观念属于人的主观精神,判断是主观唯心。
⑤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辩证法,能看见事物之间的联系。(and落叶知秋)
“见木不见林”——形而上学,不能看见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孤立的观点。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辩证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刻舟求剑”——形而上学,用静止的眼光看待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