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思想越深邃的人,生活中显得越幼稚、越痛苦?

兄弟们来做阅读理解了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评论,为什么喜欢哲学心理学的人,往往在思想境界上显得很深邃,生活中却显得很幼稚呢?”
首先up主,强调的是在生活中却很幼稚呢,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隐藏的观点,up主说的是为什么,明明道理懂得很多,想了很多,但却和实际现实生活联系不起来呢?
(个人理解:小时候大家的世界都是非黑即白的,一些陷入困境的想法实际上是对客观世界探索时出现了偏差)
“简单的来说思想境界上的深邃就是喜欢钻研思考,涉猎广泛,知识面广博”
由这句话来讲,可以看出up主并没有否认掉这些探索。
“而生活中的幼稚,指的是心智的不成熟,容易受情绪的驱使,做出不理智冲动偏激的举动。”
他重点强调的是,心智的不成熟,和情绪容易激动,并且思维容易陷入死角。
(咱先不谈自己的想法思考对不对吧,up主其实想解决的问题是这种思维上陷入死角的问题,而我认为情绪稳定才有利于一件事的成功,难道不是吗,那我想问问你们什么是世俗啊,什么叫up主定义的成熟是世俗的成熟,明明就是情绪管理能力的成熟,能客观看待事物的成熟)
“一方面把抒发自己的情感,粉饰个人情绪当成了深邃的表现,不能理智看清,事实的真相。”
up主说的是不能很好掌控情绪的原因,是因为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对于人性的思考什么的,咱们就说人性是不是也有美好的东西,也有坏得东西,这总是事实吧,假设能客观看待,就绝不是,悲观的。
“另一方面,虽然懂得了很多的道理。但是未能付诸实践,难以做到知行合一。”
难以做到知行合一,指的是尽管理智上知道,情感上却很难做到相信。
假深邃部分内容
up主没有否认痛苦对我们作用,说一个真正深邃的人绝对不是苦大仇深眉头紧锁的,而应当是沉稳平静豁达甚至喜悦的。
我还是去强调up主没有否认我们自己对人性社会的思考,但这种思考是基于客观上的。
情绪化思考不是深邃
通过高大上的包装来粉饰自己的情感和欲望。
我的理解是,up主并没有否认我们对那些美好的追求吧,而是指出我们对于自己的不直面,无法接受现实的自己,从而会做出一些不去改变现实,也能得到宽慰的结果,就是把自己放到一个制高点,这还不是心智上的幼稚吗,因为是一种逃避呀。最后还是会陷入现实和思想上的矛盾中。
总之up全程没有说对人性善恶的思考不对这一点,他重点论述的是,当一个人对情绪把控不好,心智不成熟,在遇到挫折时,采用的一种用思维去逃避的现象,他是想让我们认识到,当你陷入情绪的时候,应该避免这些思维的发散,因为情绪的驱使,会很容易让你陷入一些极端的思考。up主是想让我们认清情绪化的思考,不仅仅不能把你拉出情绪的泥沼,反而会越陷越深。而引入这一观点是的时候,是通过提出一个粉饰现实逃避的思考的现象来引入的。不知道大家都在激动什么,up没有否认你们说的那些什么人性思考,up主说的不是世俗上的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