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字数
我想写一篇好的故事,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有故事本身。我认为我有这个实力,但无奈我的文字始终跟不上我的想法。
我喜欢写故事,每一次作文我都认真对待,却只换来了及格的分数。
我认为是题目限制了我的写作。于是,我决定自己写一篇玄幻小说,让我的想法挣脱束缚。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动笔,直到初二,软面抄上的三张纸才勉强写满,除了字和标点外,有的只是一个又一个的黑色方框。我没有自己的设定,没有丰富的知识和经历,我不敢动笔,因为我怕——怕小说没有创新,怕小说中知识不真实,怕小说前后矛盾……我怕我的小说成为“小白文”,我更害怕来自他人和自己内心的否定。总之,写小说这事就不了了之了。
不知何时,我变了。我原先只想写故事,但我却止步于与故事主体无太大影响的部分。我想让文字变得富有张力,却因此止步于对文字的推敲上——虽然我的文学素养并不如那些文学大家——可能只有初中生的水平——可能还不如———却依然这样做了,因为我开始厌恶自己写下的文字。
我开始疑惑阻挠我的究竟是外物还是我自己本身。每当我有丰富的情感想用文字表达时,在笔下出现的却是那苍白得令人作呕的文字,从小学到初中,从来如此。我从来没有尝试过模仿那些美文,因为我不屑——认为只不过是由优美的词语堆砌而成的文章。
我曾自诩有着维摩诘沉默一如响雷的境界,但现在看来这不过是我不会表达的托词罢了。不管怎么说,这就是词穷。从小学到初中,我曾惊叹过火烧云的色彩,同感于那个在操场上跑步的少年,感叹过时间流逝的匆匆……然而,我的作文水平几乎没有进步。如果说我学到了什么的话,那便是水字数——扩句、打太极——兜圈子和跳脱的思想——逻辑混乱。我将三百字的作文扩成六百字,遗憾的是,内涵没有得到丰富,内容却冗余了 。
我有些迷茫。
我曾经认为评价小说的好坏是长短,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那些小小说或者短篇小说读起来也能让人感到享受,反倒是网上几十万字的“小说”看起来让人煎熬。我渐觉:小说的标准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描写——一个作家是否愿意让读者身临其境——真心去写一篇小说。这样哪怕是生活中的“白开水”,也能描写得活灵活现。描写标准亦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意象。有时,寥寥几笔,人、物、景、情便在心中显现出来。
我回忆过去,想在那个我还不怕狗的时候,那个我还未凑字数的时候,那个无拘无束的童年,写一篇我想写的文章,然而只是想想罢了。每当我拿到一个作文题目,我先想的是如何写一两百字的开头,接着才开始应付作文的内容。
文学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这是不错的。但许多人屏蔽或者是排斥了它,这也是事实。
时间如一缕春风,从我的身体穿过,但她并没有带来什么,只是让我感受到她的存在。我依旧还是我,却多了些感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花曾认为是春风让它成长,却忘了雨的滋润和自己的努力、坚强。风只是时间的记录者,她并不曾改变过什么。
于是,从现在起,我要品读经典,摘好词佳句;品味生活,写心中思绪。趁着晨雾还未弥漫,趁着夜幕还未降临,趁着太阳还未落下,我要让星光缀满夜空,让阳光刺穿薄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