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号坑-KR】陈仪

像他这一代官员中的许多人一样,陈仪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更不寻常的是,他还曾担任过银行董事长。 陈仪于1924年加入孙传芳的南直系,并因在1932年上海起义中残酷镇压中国工团主义者而扬名。作为对他毫无疑问的服务的奖励,他被任命为浙江省省长,取代了卢香亭。在这种情况下,浙江可能被认为是江苏的地理和经济缓冲区,北部虽小却富裕,南部却极度贫困。 尽管陈仪本人并不是特别容易受贿,但他经常无视下属为制止异议而进行的虐待,尽管他以严厉的纪律手段而声名狼藉,但只有少数士兵可以真正忠于他。
陈仪(公洽)
生卒年:1883.5.3~1950.6.18
派系:皖系军阀共和派(Anqing Clique)
定位:陆军将领
最高军衔:陆军上将(奉天政府)

能力:LV.3,A3D2P4L1
特性:保守派、政治相关、职业军官、战争英雄、炮兵军官
不许革命
陈仪出生于浙江绍兴,于1902年东渡日本进入陆军士官学校就读(和蒋中正是同学),在此期间秘密加入了反清组织光复会。当时革命组织多以日本为据点,日本以新兴帝国主义和早期泛亚主义思潮,支持清国内部的共和派革命党人。1907年,陈仪从炮兵科毕业,回国后在朝廷陆军部任职。辛亥革命发生后,陈仪立即投身反清运动,于1912年在浙江都督府担任陆军指挥官。1914年,陈仪北上到北京担任袁世凯的政事堂参议。后袁世凯企图建立中华帝国,全国群起而攻之,陈仪为避祸而选择暂离军界,在1916年前往日本陆军大学深造。
1919年,陈仪回国,在北京担任总统府中将顾问。1920年,他到浙江担任实业银行董事长,这一怪异的经历让他后来有机会处理经济问题。孙传芳入主南方以后,陈仪先担任师长,随即成为浙江省省长。北伐战争爆发后,陈仪暗通国民党,试图和国民革命军配合进行起义,但国民革命军后来在德军围攻下败退。陈仪的行为被孙传芳察觉后,他被立即逮捕,所幸当时新复辟的清国朝廷急需用人,陈仪因没有将反叛行为付诸实践而免于一死。

刽子手
1928年,陈仪受朝廷委派,出国前往德意志帝国考察军工制造业,为清德军事合作进行调研。次年4月,他在回国后被吴佩孚委任负责全国的兵工生产工作。不过,吴佩孚的北直系当中的派系冲突并不比南方少,直系和满洲亲贵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加上在中央政府工作并不能换来军权,陈仪在1930年5月决定辞去在陆军部的职务并返回南方继续到孙传芳手下工作。不过,孙传芳并不信任他,而陈仪在浙江的影响力也逐渐消退。为了证明自己的利用价值,陈仪帮助孙传芳处理南方八省的经济问题,同时积极出兵参加围剿,但收效甚微。
1932年,陈仪终于时来运转。这一年,中国工团党在上海地区发动了声势浩大的罢工和武装起义,直接威胁到了帝国主义列强在清国的核心利益,而孙传芳作为德国的忠实代理人,如果能够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就能得到德国人的重视。孙传芳于是让陈仪前去镇压罢工,陈仪先假意和工人谈判,随后调集重兵开进江浙沪地区进行大屠杀,号称“茅草要过火、石头要过刀、人要换种”。据不完全统计,共有超过3万名起义工人或群众遇害,此次失败对中国工团党造成了致命打击,并且使它几乎完全丧失了独立于中国国民党的能力。陈仪的“出色表现”让他赢得孙传芳的支持,他在1934年重返浙江省,担任浙江督军。
但是,陈仪对孙传芳最终彻底丧失信心,主要原因是孙传芳对他的建议几乎不闻不问。上峰如此无能,相当于限制了他本人的仕途,加上陈仪有着反清案底和试图投靠国民党的案底,他无论使用何种手段屠杀反对派都不能换来朝廷的全面信任。于是,陈仪最终重新倒向了共和派。

IF路线:表里比兴
1936年初,陈仪和上官云相宣布起义,和陈调元一同投靠北方奉天政府。当时,陈仪在名义上还占据着福建省的一部分,另一部分由国民革命军控制。为了调解两大共和派之间的矛盾,奉天政府像调停陈调元和张宗昌的冲突那样,先提出平分福建和江西两省的方案,但福建的清军在不久后就被国民革命军击败,陈仪只得退回浙江,专心经营浙江地区。1937年,他的浙江省省长地位得到了奉天政府的正式承认。由于陈仪手上欠着中国工团党和国民党以及无数革命群众的血债,他根本不敢和国民革命军联合抗清,一再反对冒进,主要精力都用于在浙江联络日本支援。
尽管陈仪尽职尽责地为奉天政府管理南方事务,等到皖南事变发生后,在整个过程中毫无表态的陈仪受到了又一次怀疑。随着日德战争爆发,日本能够对东亚大陆投射的力量大幅度衰退,陈仪挟日自重的本钱也没了。1941年,奉天政府指出陈仪在浙江贪污腐败、官兵暴虐无德,实际上则是怀疑陈仪秘密投靠国民政府。当年8月,陈仪被撤职并调往北方,在奉天政府担任没有实际权力的闲职。
1945年清国和德意志帝国皆宣告灭亡后,陈仪被派往山东接收原德租界。此时奉天政府因连年战争和恶性通货膨胀而到了经济崩溃的地步,纵使陈仪努力维持原租界区经济秩序也无济于事,结果陈仪竟声称是工团分子捣乱,请求奉天政府继续出兵镇压。济南惨案发生后,陈仪又改口称是亲德汉奸暗中搞破坏,但他的借口不能服众。不久之后,陈仪被解除职务,调往河北抵抗国民革命军的第三次北伐。陈仪见奉天政府的统治恐怕无法维持,又动了歪心思,决心投靠国民政府。
1949年2月,陈仪暗中联络国民政府的事实被发现,他被立即解除职务后押送到奉天。1950年6月,陈仪被奉天政府下令处决。事后国民政府为维持体面,称陈仪为深明大义的爱国人士,但国民党上上下下几乎都对此不以为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