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3 黑色遗迹

2020-06-14 16:27 作者:佛安道  | 我要投稿

希苏营地本身就离0公里线不远,只要一会儿就能看泾渭分明的黑色分界线,跨过这条线,土地就猛然一黑,空气也凉了几分。

而在0公里线处,植物的长势也截然不同,两个相隔不远的草丛,一处低矮碧绿如春,而另一处则叶片直挺,浑身呈墨绿色。

这两种差距巨大的植物其实是同一物种,杂草的草籽落入黑色地域,就会发生异变,变成这种拥有锋利叶片的……杂草,不仅生命力顽强,而且繁殖极快。如果不是因为黑色遗迹里面的生物无法在黑色遗迹外存活,只怕不需要一年就能铺满整个边际。

来往这里的人都叫它扎胎草,因为普通的橡胶车轮走在上面很容易就刺破,而处理办法也只有三个,要么换特殊防扎轮胎,要么敬而远之,要么直接放火除掉。道安济的车轮算是用特殊材料制成,自然不会惧怕这种杂草。

0到200公里算是一个比较安全的区域,道安济沿着已经开裂严重的高速公路,自由的驰骋在这片黑色的原野上,但越往里面,荒芜的感觉就跟严重,经常会有一种这个世界只剩下自己一个人的荒凉感觉,倘若在废土电影里,这种独自一人的感觉会很棒。但很可惜,这里是黑色遗迹,一但出现这种感觉就说明你的情绪受到了影响,黑色遗迹本身就会影响人的情绪,放大或扭曲人的负面感觉,越往里,这种影响就会越强烈,从而产生极度的抑郁情绪,让人走向极端。

在黑色遗迹里自杀的人数,其实远高于被怪物吃掉的人数。

“滴!!!!”

路上和一辆开着车灯的运货卡车相错而过,对方友好的鸣了一声车笛,道安济也按动车笛,回应了一声。

黑色遗迹真的是十分危险的地方,除非是一开始就抱着恶意进入或者遇到绝境,遇到陌生人相互间都会友好的问候与相互帮助,这已经形成了一种边际人员特有的习惯,延续了几百年之久。

告别了这个偶然遇见的车辆,在三个小时后道安济就已经越过了200公里线,进入了第二阶段。

这里的土地更加黑暗,即便开着车灯,眼前的景色也是灰蒙蒙的。土地不再干燥,而是变成了浸入雨水的软哒哒样,一脚一个坑。植物也不再是之前的扎胎草,而是一种飞快游动的,然后底部紧紧吸附地面的连串植物。一般来说,边际的人喜欢叫它伏地虎,毕竟这种植物和爬山虎很像-喜欢吸附在物体的表面生活。

它们的茎很粗,但叶子很细小,黑色遗迹里面的太阳并不强烈,光合作用对植物来说一点都不吃香。

而且这种植物平常也不扎根,单纯像蛇一样依靠扭动与伸缩来移动。只有当它们缺乏能量时,它们才会伸出细小的尖刺扎入土地来吮吸营养,不过这片贫瘠土地的营养哪能够伏地虎来吸收?伏地虎游动的真正目的,其实是捕猎。

无论是什么东西,伏地虎都会很快的感应到,然后迅速攀附上去,用尖刺固定住,如果是生物的皮毛,这种固定就是刺入,然后用尖刺里隐藏的尖嘴撕咬吞噬。而且伏地虎覆盖吞噬的速度贼快,以前就听说有个少年太困了从车上掉下去,一车人想停车救援少年,结果被伏地虎覆盖车身全军覆没的故事,告诫人们千万不能在有伏地虎覆盖的区域停车。

如果你把伏地虎掰开,就会发现表面会是很多细小的缺口,那就是伏地虎的嘴,而里面流出来黑色的物质,那就是伏地虎的血液。

在黑色遗迹200公里线以后,是不存在只吃素的动植物的,无论是大的动植物还是小的动植物,每个都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争夺领地不仅发生在动物身上,也有可能发生在植物身上。

不过有一点好处,那就是存在伏地虎的区域很少有其他怪物活动,可以安心的加足马力飙车,道安济畅快的握住把手,将车速提升到最大,厚重的车轮碾过无数的伏地虎,黑色的汁液甚至溅到了后视镜上,看来回去后又要洗车了。

再往前就通过了伏地虎的范围,此刻道安济已经前进了大概300多公里,一半的路程,而时间也过去了差不多五个小时,凌晨一点。

按理说现在肯定是漆黑一片,但前面的地平线上已经出现了阳光。道安济停下车辆欣赏着这淡淡的美景,此刻如同朝阳出来前的那一瞬,虽然披上薄雾,但依旧熠熠生辉,让人心生希望。

不,那其实不是阳光,而是散发着光芒的树丛。学名不知道,但边际的人喜欢叫它夜毒树,它散发着如阳光样温暖的光线,吸引着动物向里前进。

只要稍微懂一些黑色遗迹的环境,人都会懂得要避开这种怪物丛林,每个夜晚,夜行性的动物都被光线吸引到这里,而夜毒树也会在这里释放兴奋性气体,让动物变得兴奋与好斗,开始厮杀,捕猎与繁殖后代。

至于怎么捕食,夜毒树的树干有一个缺口,里面的气味在吸食完气体后会变得非常有诱惑力,让走进的动物愿意奋不顾身的跳下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放在人类这边,大概意思就是有人免费给你们提供场所提供小丸子给你们嗨,然后随机选择两个倒霉蛋的命当报酬。

小心翼翼绕了远路,中途又见到了不少奇形怪状的动植物,但都避开或者跑掉了,500公里线内愿意主动捕食并且能追上开车逃跑的人类可不多,而白天会有很多恐怖的大型生物来这里捕食,夜晚走反而更安全一点。

距离营地已经过了400公里,又出现了另外一种树木,它长得很高大,大概20米高,只不过没有多余的树枝,只有顶部光秃秃的一片呈圆形的树叶,而且整体歪歪斜斜,好像是小孩画的简笔画。

绿帽子树,啊不是,达尔斜树也是需要注意的树木之一,它是以一个遗迹研究学家达尔的名字命名。整体看起来很歪,就像斜塔一样,当他们成长到一定高度树干就会发生断裂,顶部会摔在地上,果实会掉落,重新扎根,生长,破碎的树干和叶片化为养料,为新的斜树提供能量。

而且斜树的果实也不少,这个时候会吸引很多生物前来捕食,争抢过后剩下的果实基本上不足百分之一。如此乐于分享的行为,经过会被边际的人笑话成“老好人树”。

不过实际上,斜树的这种行为可不是为了奉献,种子会随着动物的粪便掉落到其他地方,相当于将动物当作工具动物。在生长的时候会吸引一些会攀爬的动物爬到高处,但高处的树干具有大量的胶水,被黏住了只会被吸收。而且知道这种果实香,在断裂的时候下面会守一批动物等着,砸死几只变成养料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别说,听说还真有探险家和猎人被这种树砸死过。

由此又想到了另外一种树,果实在被吃掉后会寄生到捕食者的体内,消化它的营养,足够生长了再把捕食者吃掉,不过这里没有见到,也就不想那么多了。

不知不觉迈过了500公里线,从这里开始道安济就要小心一点了。500公里线后不仅会影响情绪,还有影响感官:出现幻觉,身体失衡都是小事,最怕的是失去方向感,你感觉你是在往边际走,说不定是在往1000公里线跑,迟早会死在捕食者嘴里。

小心降低了速度,外骨骼的监控模块也全功率运行,防止自己路线出现错误。500公里线后随时可能发生的地表移动会带动身体发生偏转,除了少部分东西可以充当地标,大部分东西,例如山坡,溪流,树林都不可靠。

同时,这里也有更多的捕食者在沉眠着,道安济也不敢用之前游山玩水的性质前进,慢慢摸索着,花费了足足十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的六百公里处。

现在的时间是已经到达正中午,但天是无比黯淡,黑色遗迹里面的环境永远这这几种,阳光永远不足,要么如下雨前那样黯淡,要么如日落时那样昏黄,要么是深夜后那样漆黑,也很少看见星光与月光,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人根本无法在这里存活。

“地标是一个战列舰的残骸,(467,234),以战列舰的前端为起点,往正西前进2600米,然后往东偏南35°走1700米,会看到一个推进器的残骸,以残骸上红色标识为起点,的再往东走2000米……”

中间路过了以前战争机器的残骸,上面的刻痕说明了时间的久远道安济握着表盘,小心前进着,摸索了两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

“就是这里?”

那是位于两座山体之间的建筑,整体看上去破破烂烂,长相就是一座碉堡样的废墟,外面也没有什么显眼的标志。

“以前还真没有来过这,不过这地方竟然在一个山谷里,怪不得没人发现……”

山谷是500公里线到1000公里线里最复杂的地形,本身就高耸,加上地形变化迅速难以找到路,无论进入还是出去都非常麻烦,只能用无人机慢慢勘测,至于载人机?在黑色遗迹内空气动力学不是很适用,燃料的性质也可能发生改变(即便是净化过后的希矿,也有可能被污染)只要不担心摔死其实还是可以的,况且谁没事送个飞机到500公里远的地方来?被怪物盯上就是死路一条。

所以今天这么顺利的就进入了山谷中,也让道安济对中间人的势力产生了一些怀疑。山谷地形的侦查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能将坐标盯的这么详细,进入也必然不成问题,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让我自己来?

不过过多思考这个问题,思考了反而让自己疑神疑鬼,一但被放大情绪就要遭殃,道安济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全力去完成任务。

“进入地点是在二层墙壁上的通风口,足够容纳一人通过……找到了。”

很快就注意到那被风沙掩埋一半的通风口,道安济用力扒了扒,终于露出了里面还算干净的长管道,几百年的时间竟然还能保存这么完好,真的不可思议。

“从这里自行200米然后向左拐,就能到达下面的通道……”

道安济没有立即下去,而是先返回车辆的旁边,小心翼翼用障碍物伪装好自己的车,再撒上怪物平常都避而远之的恶草水,才又返回了通风口,准备进入。

任务开始第二天。


3 黑色遗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