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水版的“乱七八糟”:前秦的“五公之乱”究竟是什么?
有一种观点认为,成语“乱七八糟”来自于两场有名的皇族叛乱:西汉“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皇族叛乱当然不是只有西汉“七国之乱”和西晋“八王之乱”,甚至在大分裂时期同样有大规模的皇族叛乱。比如东晋十六国时,前秦就爆发了缩水版的“乱七八糟”——“五公之乱”。

皇始二年(352年),秦王苻健称帝,前秦正式建立。皇始五年(355年),苻健去世,其子苻生继位。苻生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暴君,在位期间残忍暴虐、滥杀大臣,搞得中外离心。寿光三年(357年),苻健的侄子、苻生的堂弟苻坚发动政变推翻了苻生,成为前秦之主。

可能是因为自知得位不正或者为了稳定人心,苻坚夺位后将自己的名号从皇帝降为“大秦天王”。既然皇帝苻坚都降为天王了,之前封王的前秦宗室也就降为公爵。不过这种降级只是名义上的,实际的权力待遇没有变化。苻坚登基后重用以王猛为代表的贤臣,前秦日盛一日。

然而苻坚的夺位还是引起了不少前秦宗室(特别是苻健一系)的恐惧和不满,而王猛推行的进步改革也引起了前秦既得利益集团的不满。王猛对此早有清晰的认识,曾劝说苻坚消灭苻健一系的威胁。可是以仁治国的苻坚没有听从,反而让苻健一系的宗室在地方上掌握实权。

甘露七年(365年),臣服前秦的匈奴首领曹毂、刘卫辰(赫连勃勃之父)起兵造反,苻坚亲自率军平叛。淮南公苻幼(苻生之弟)觉得苻坚领兵在外是个机会,就联络晋公苻柳(苻生之弟)、赵公苻双(苻坚之弟)起兵造反。但不知为何,最后真正起兵的只有苻幼一人。

因此苻幼的叛乱很快就被平定,苻幼本人被杀,而苻坚也知道了苻柳、苻双参与了苻幼叛乱。但苻坚没有惩罚苻柳、苻双,想以宽容感化两人。然而苻柳、苻双不相信苻坚的宽容,反而越来越不安。于是两人又与苻生的另外两个弟弟魏公苻廋、燕公苻武暗中谋划叛乱。

建元三年(367年),晋公苻柳据蒲阪、赵公苻双据上邽、魏公苻廋据陕城,燕公苻武据安定,四公同时起兵造反。与之前的苻幼叛乱不同,四公的叛乱几乎席卷了前秦全境,对都城长安形成了包围之势。苻坚竟还想以对四公妥协的方式和平解决,但叛乱的四公拒绝和谈。

于是苻坚派自己的“武侯(王猛)”和“关羽(邓羌)”进攻苻柳,派“张飞(张蚝)”和“黄忠(杨安)”进攻苻廋,派杨成世进攻苻双,派毛嵩进攻苻武。为了防御称霸关东的前燕武力介入,苻坚命令王猛、邓羌、张蚝、杨安积极防御,杨成世、毛嵩积极进攻,准备先平西后平东。

但苻坚没想到的是,杨成世、毛嵩却被苻双、苻武击败,两人的联军乘胜攻至长安附近的榆眉。如果前燕此时大举东进,被内外夹击的前秦恐怕就要亡国了。然而前燕的首席执政大臣慕容评却拒绝出兵东进,错失了可能一举灭亡前秦的大好机会,为前燕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得知前燕不会出兵后,苻坚便派“赵云(吕光)”率预备队向西进攻苻双、苻武。而吕光也没有辜负苻坚的期望,大败苻双、苻武。苻双、苻武只得率残部逃回上邽,被吕光大军包围。与此同时,王猛和邓羌用计引诱苻柳孤军轻进,然后前后夹击,苻柳的主力基本被全歼。

建元四年(368年)七月,吕光攻克上邽,苻双、苻武被杀。九月,王猛和邓羌攻克蒲阪,苻柳被杀。随后几路平叛军一起东进,与张蚝、杨安会师,一起进攻据守陕城的苻廋。十二月,前秦的平叛大军攻克陕城,苻廋被生擒。这场席卷前秦核心地区的宗室叛乱宣告结束。

因为苻幼、苻柳、苻双、苻廋、苻武都是前秦的苻氏公爵,所以后世将这五人发动的两场叛乱统称为“五公之乱”。“五公之乱”后,前秦内部再无宗室能威胁苻坚,这有利于前秦统一北方。但“五公之乱”也严重打击了前秦的宗室力量,这也是前秦崩溃的次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