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2兵种介绍——“希腊人”的万王之王本都王军

安提柯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把黄金播在田中,米特拉达梯收获之后把庄稼运到本都去了。因此,他逮捕米特拉达梯,想把米特拉达梯处死,但是米特拉达梯带着六个骑兵逃跑了,在卡帕多西亚一个要塞中设防保卫自己。在那里,有许多人因受马其顿人势力的烦扰,就和他联合在一起了;他占有整个卡帕多西亚和黑海沿岸的邻近地区,他把他所建立的这个强大的势力传给他的子孙们
——阿庇安《罗马史》
他已经完全准备好了,想进行一个预谋的大规模战争,不仅有他自己的军队,还有他的同盟者——色雷斯人、西徐亚人和所有其他临近民族的一支庞大军队。......
这一切,米特拉达梯聚集了这么多,罗马人啊,我们认为这些不是用来对抗尼科美德的,而是用来对抗你们的。他恼恨你们,因为,当他已经通过贿赂获得了弗里吉亚的时候,你们命令他放弃他以不正当的方法取得的利益。他恼恨你们,因为你们把卡帕多西亚给阿里俄巴赞尼斯了。他害怕你们日益增长的势力。他伪装出他所正在进行的准备工作是用以对付我们的,但是他实际是要进攻你们,如果他能够的话。
——比提尼亚王国的使者在罗马元老院的发言
没有一个国家比本都王国被更彻底地遗忘。她的地标被连根拔起,她的庙宇轰然倒塌,她最强大的统治者只剩下扭曲的传说。
——不知名作家
国王(米特拉达梯六世)的士兵也全部都是视死如归,斯基泰人与米底亚人的黄金铠甲和希腊士兵的钢铁战衣交相呼应。没有哪一种军事组织能够把这些纷繁复杂、党派繁多的民众聚合在一起。
——特奥多尔·蒙森

从本都建国到米特拉达梯六世
引文已经提到了本都王国的起源,前302年原弗里吉亚总督米特拉达梯(亦有说法认为这个米特拉达梯是cius的小贵族,因此被称为Mithridates of Cius,同时还有人认为他此时应是密西亚地区的大贵族,一般认为这是米特拉达梯一世的父亲)的同名亲戚米特拉达梯在安提柯之子德米特里的帮助下,逃跑到了帕弗拉戈尼亚的山区,并在反对马其顿的亚洲人帮助下,在乱世中逐渐壮大,最后在公元前281年建立了本都王国。
本都王国的早期历史记录较少,我们知道这个王国和卡帕多西亚王国关系密切,因为他们的统治者都来源于同一个家族,并且他们宣传自己是阿契美尼德王室的血脉(现代历史学家发现的确如此),而后代的国王们都积极的开疆拓土并为国谋取利益,逐渐将势力范围延伸到了锡诺普、特拉比松等诸多黑海沿岸城市,在帕夫拉戈尼亚、高加索、弗里吉亚地区也能看到本都的影响。(按米特拉达梯六世的说法,大弗里吉亚是他曾祖父米特拉达梯二世与塞琉古王室结为亲家的嫁妆,后来米六父亲米特拉达梯五世在帮助罗马镇压帕加马后贿赂了老曼尼乌斯阿奎利乌斯得到了这里,而帕夫拉戈尼亚则是由他的父亲继承的,卡帕多西亚则是被他的父亲米特拉达梯五世征服的)

尽管本都的国王们一直在积极扩张并养精蓄锐,让本都成为一个根基稳固的富有王国,领土横跨大半个黑海南岸,并深入到小亚细亚的内部。矿产丰富、作物种类繁多、森林中能持续产出优质木材、拥有庞大而繁荣的贸易网络及200万左右的人口,足以让本都在那个时代的小亚细亚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此时小亚细亚半岛上的强权们依旧都处于罗马的阴影之下,之前强国帕加马被罗马吞并(尽管是阿塔卢斯三世将自己的国家送给罗马人,但是一个名为阿里斯东尼克的人自称欧迈尼斯三世反抗罗马,后来帕加马依旧被罗马人吞并并成为亚细亚行省)更是引起了亚细亚诸国的恐慌,更不提罗马人也在积极的干扰本都的内政(例如约公元前120-115年米大王母亲执政之时,罗马元老院宣布了大弗里吉亚的自由,而这片土地原本属于本都)
然而她的命运却因她最强大的统治者改变——那位随着照耀整片天空的彗星一同降生,敢于向已知世界最强者挥剑的米特拉达梯王子!(现代学者真的用那时候的天象记载判断出米大王可能是在前138出生的)他才华横溢,会自己统治的所有民族的语言并有相当的科学素养;憎恶分明,对亚洲人和希腊人仁慈,对意大利人残忍无情;野心勃勃,三次向号称不可战胜的罗马发动战争,更传奇的是他那据说百毒不侵的神奇体质,无数古人想破解这个秘密却无功而返。(老普林尼提出了一种解药的配方,但是真实性不可知),他本身和本都一样是东方与希腊的完美结合,他在帕加马的演讲中自豪的向他的人民和部队说过他父亲的血脉来自阿契美尼德的王室,而母亲则是马其顿和塞琉古那一边的;他穿着波斯贵族的华服并给自己取了个希腊语的称号“慈父”(Eupator)

第一次米塔拉达梯前后本都的外交与扩张
米大王征服科尔基斯与西徐亚人
在那个罗马成为了地中海“天命”却又四处陷入战争泥潭的时代,他是罗马人最憎恶并恐惧的敌人,希腊人与亚洲人尊他为英雄与解放者,在他执政早期他利用政治与军事手段将小亚美尼亚、科尔基斯和高加索的一部分纳入本都的领土,并抓住机会让名将阿基劳斯和他的兄弟尼奥托勒穆斯率兵击败了侵扰博斯普鲁斯海峡诸国的斯基泰人然后正式控制博斯普鲁斯海峡,斯特拉博记载了尼奥托勒穆斯仅用6000人就击败了50000人的罗科索拉尼军队,虽然有cjb成分但是足以威震游牧了。(米大王在他著名的演讲中说过在他之前从未有人同时征服过科尔基斯与博斯普鲁斯的西徐亚人,可见他对这一功绩的骄傲)。
米大王征服帕夫拉戈尼亚(和加拉太的一小部分)
再之后的前108到前104年米六联合比提尼亚国王尼科美德三世(尼四的父亲尼科美德三世也参与了镇压欧迈尼斯三世的战争,并同样要求了大弗里吉亚作为报酬,但并未成功,因此很可能对本都抱有怨恨)一起入侵并瓜分了帕夫拉戈尼亚,后来罗马人派出了使者进行调解,结果被米大王和尼三戏耍无功而返(米大王宣称帕夫拉戈尼亚是他父亲的遗产,而罗马人从来没质疑过他父亲对帕夫拉戈尼亚的统治,而尼科美德三世则让他的一个儿子改名成帕夫拉戈尼亚国王的名字,骗罗马人支持他这个儿子成为帕夫拉戈尼亚的国王),疑似到最后帕夫拉戈尼亚是被比提尼亚收入囊中了,而米大王则占领了加拉太的边疆(离比提尼亚很近)并建造了一些堡垒作为他愤怒地回应。
米大王入侵卡帕多西亚与比提尼亚
卡帕多西亚本来在米特拉达梯五世时期就被本都间接统治,至于米大王时期的卡帕多西亚到底发生了什么,查士丁给了极其复杂和详细的过程
查士丁版:注意该版本极其复杂,牵扯了很多同名人物,不感兴趣的建议直接略过
米特拉达梯六世的一个姐姐劳迪斯被嫁给了卡帕多西亚国王阿里阿雷西斯六世(而后者实际上只是一个傀儡,真正统治卡帕多西亚的是本都王室),阿六因为想要摆脱本都的控制而被刺杀(刺杀者疑似是一个亲米大王的卡帕多西亚贵族戈尔迪乌斯Gordius),劳迪斯和他的儿子 阿里阿雷西斯七世随后登基,而皇后劳迪斯成为摄政,与米大王共同统治。
前103年尼科美德三世背弃与本都的联盟,与米大王的姐姐劳迪斯密谋进攻了卡帕多西亚并迎娶了劳迪斯(这让卡帕多西亚的统治者从米大王-劳迪斯变成了尼三-劳迪斯),米大王这才意识到他被他的姐姐欺骗了,然后他带兵将二人赶回比提尼亚,并让戈尔迪乌斯作为卡帕多西亚摄政(而此人杀死了国王阿里阿雷西斯七世的父亲阿六),因此阿七拒绝受人摆布选择与米大王开战,结果米大王假装打亲情牌结果裤裆藏刀杀死了阿七,并之后任命自己前妻劳迪斯(这个劳迪斯是米大王的妹妹也是他的王后,因为绿了米大王所以死了)的私生子阿里阿累西斯(后来被称为阿里阿雷西斯九世)成为卡帕多西亚国王。
公元前98年,罗马派出马略与米大王商讨一番,马略警告米大王“要么比罗马更强,要么就屈服”这句话成为了米大王今后的信条。
公元前96年尼科美德三世贼心不死,扶持了被谋杀的卡帕多西亚国王阿六的兄弟阿里阿雷西斯八世在卡帕多西亚发动叛乱,结果阿八生病死了,叛乱也被米大王镇压。后来米大王又与尼科美德三世围绕卡帕多西亚扯皮不断。
前95年派出苏拉镇压奇里乞亚的海盗的时候苏拉顺便把卡帕多西亚揍了一顿并且立阿里俄巴赞尼斯当卡帕多西亚王,在帕夫拉戈尼亚也如法炮制选了个新王并使其独立。
公元前94年米大王的女婿亚美尼亚的提格兰大帝(大帝此时48岁左右,比米大王还大一点)又在米大王的提议下入侵卡帕多西亚将阿里俄巴赞尼斯赶走,重新立阿里阿雷西斯九世为王。(阿庇安则称是米大王的将军把阿里俄巴赞尼斯赶走了,虽然阿庇安年代更早,但是考虑到他连尼科美德三世和四世都分不清我很怀疑他对这段历史的了解程度)
米大王与比提尼亚
在前94年,和米大王相爱相杀的比提尼亚国王尼科美德三世终于嗝屁了,他的儿子尼科美德四世登基,但是BYD纯纯是个暴君,因此米大王扶植了尼科美德四世同父异母的弟弟苏格拉底成为比提尼亚国王并将尼科美德四世赶走。
第一次米特拉达梯战争的爆发
此时米大王已经重新间接控制了卡帕多西亚和帕夫拉戈尼亚,甚至比提尼亚也在他的掌握中,而被赶走的阿里俄巴赞尼斯与尼科美德四世只能在罗马元老院哭诉,后来元老院派曼尼乌斯阿奎利乌斯(受贿赂将大弗里吉亚让给本都的老曼尼乌斯的儿子)协调问题,他赞助了这两者很大一笔钱雇佣加拉太和弗里吉亚的佣兵帮二者夺回自己的王国,而后又怂恿二者入侵本都领土来还债。(而本都仍然是罗马名义上的盟友,二人也没有元老院对本都开战的许可),尽管米大王派出使者告诉罗马将军们自己的领土被入侵了,但是作为幕后黑手的罗马人怎么可能公平公正(罗马人:裁判和观众都是我的,你用啥和我玩?)
前89年罗马使者曼尼乌斯阿奎利乌斯和亚细亚总督卢修斯卡修斯以及罗马将军昆图斯俄庇阿斯在没有上报元老院的情况下擅自开战成为第一次米特拉达梯战争的开端,结果被米大王打爆了!!!尼科美德四世的5万6000人大军被阿基劳斯和尼奥托勒穆斯的大军干爆(米大王最出息的儿子阿伽提亚斯也在其中指挥小亚美尼亚骑兵),阿里俄把赞尼斯被阿里阿雷西斯干爆!!!三位罗马将军(还有个俄庇阿斯在卡帕多西亚)每人有4万大军(大多是亚细亚的士兵而非罗马军团)不是被打爆就是投敌!(阿庇安数据,不排除有CJB成分),罗马人直接被赶出小亚细亚,卡修斯逃亡到了罗德岛,曼尼乌斯被绑在驴子上羞辱最后被灌金汁死了(从时间看算克拉苏的老前辈),俄庇阿斯则因为其高尚品德,因此虽被佣兵出卖却被米大王收为侍从。
随后整个亚细亚都开始了对意大利人的大屠杀,这场阴谋被认为是米特拉达梯六世策划的,8-15W名有意大利血统的人被屠杀,尽管他们试图跑进神庙里或者躲在港口边上。
而米大王在将其击败并拿下整个小亚细亚后成为了第一个登上巴尔干半岛却被希腊人夹道欢迎的“万王之王”,然而他最伟大的“壮举”不在于将本都领土拓展到新的巅峰成为毫无争议的黑海霸主,而是向罗马人的霸权发起了持久的挑战。(指被虐了将近30年)
本都的军队
早期本都的军队依然保留着相当的波斯军事传统,Gabriele Esposito认为本都在公元前150年开始部分希腊化,体现在本都的军队上就是马其顿式的方阵开始与传统的东方贵族骑兵和轻步兵配合作战,而在米特拉达梯六世的时代更是得到了众多同盟国与附庸国军队的加强,乃至罗马化的步兵也开始出现在了本都军队中,考虑到本都是罗马共和国晚期最强大的“文明”敌人,他们配得上一期专门的介绍。(我几把谁啊我配介绍吗)
本都皇家骑兵


堪比伙伴骑兵的冲击骑兵,与伙伴骑兵相比,便宜100块的代价是少了10点护甲和2点武器杀伤,与希腊皇家骑兵相比则是便宜70块却只少了2点武器杀伤,看在他1200块的价格上我认为是相当不错的冲击骑兵。战役前期用来冲东方矛是再好不过的利器,后期也可以是骑兵线上的主力。而在网战中虽然有性价比更高的卡帕多西亚骑兵可以使用,但是仍然可以作为将卫出场来扩大骑兵线的优势。
历史背景:
DEI中将本都皇家骑兵做成了一支萨尔玛提亚人的骑兵卫队,AE(阿提拉MOD古代帝国)中本都皇家卫队则是一支萨尔玛提亚铁甲骑兵,尽管历史上本都势力扩张到克里米亚已经是较晚的时候了,之前本都国王的卫队应该不由萨尔玛提亚人组成,但是阿庇安记载在第一次米特拉达梯战争中有这样的事
他(米特拉达梯六世)的先锋队中有一百名萨马提亚的骑兵进攻八百名尼科美德的骑兵,俘虏了他们一些人。

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的“先锋”在原文中是Agema,这一词在希腊化国家中指代国王的精锐骑兵,从这里我们可以确定米特拉达梯确实有一支精锐的骑兵近卫而其中也确实有萨尔玛提亚人,尽管这支卫队信息较少,但结合其他希腊化王国的情况来分析,规模也许与其他希腊化王国的“agema卫队”一样是400人(双倍中队规模)。Gabriele Esposito认为米特拉达梯的卫队应当是一支铁甲骑兵(cataphract),Philp Matyszak则认为本都本身没有大规模使用铁甲骑兵(这一点是因为阿庇安和普鲁塔克都对亚美尼亚军队中的具装骑兵有详细的写,而他们虽然先写过本都有亚美尼亚骑兵却没有给其任何关于马铠的描写,因此是一个很大疑点),因而他们仍是传统的xystophoroi(即希腊枪骑兵,详情见塞琉古骑兵篇兵种介绍)。
另外阿庇安的说法还有另外一种理解,即米特拉达梯的agema仅有这100人的萨尔玛提亚骑兵,但是我并不赞同,原因如下
1、米特拉达梯对亚历山大的崇拜使得他做出了很多模仿亚历山大的行为(例如他在占领亚细亚后发行的银币就是模仿亚历山大的样貌),Agema正是在亚历山大时期成为精锐骑兵的代名词,而亚历山大的Agema则是混合了马其顿人与东方贵族,算是他想将希腊文明与波斯文明融为一体付诸的行动之一,而米大王本身就是波斯-马其顿的后裔,做出相似行为也不奇怪,而萨尔玛提亚人也是凶悍的骑手,因此并不缺乏米大王将萨尔玛提亚人招募进入自己卫队的动机。


2、希腊化国家骑兵卫队规模往往大于常规部队,比如珀尔修斯的神圣中队为400人,拉菲亚战役中托勒密皇家骑兵为700人,安条克大帝的伙伴与agema共2000人,而本都拥有庞大的骑兵资源,没有理由那么寒颤。
扯远了,总之无论如何以劣势人数主动进攻仍取得战果,可见悍勇无双的萨尔玛提亚人在本都精英骑兵中有一席之地,至于本都铁甲骑兵虽然没有出现过明文记载,但考虑到本都与亚美尼亚、斯基泰人、塞琉古人关系密切,也被推测是本都骑兵的一部分。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本都皇家骑兵的介绍中写了“重骑兵乃将领之怀刀,出鞘则必将敌阵一分为二”(虽然很多重骑兵都是这么介绍),而喀罗尼亚战役中本都将领阿基劳斯亲自带骑兵冲锋,将罗马将领贺廷修斯率领的步兵与苏拉本阵分开,可以说是这一描述用在本都皇家骑兵身上名副其实。
卡帕多西亚骑兵


东方骑兵中的性价比之王。相比于更贵(880块)并且更以坦度著称的巴克特里亚贵族骑兵,卡帕多西亚骑兵的攻击属性在这一价位的骑兵中一枝独秀。加上不错的防御属性,让卡帕多西亚骑兵能在集火中存活,并且常常能在骑兵和步兵的混战中脱颖而出。因此无论是战役还是网战,卡帕多西亚骑兵都是本都的绝对核心。
历史背景:比起所谓的皇家卫队,数量更庞大的卡帕多西亚骑兵是本都军当之无愧的精华,也是整个亚洲地区实力名列前茅的强大机动力量和阿契美尼德王朝在小亚细亚的中坚力量,早在帕提亚骑兵还默默无闻的时候,卡帕多西亚骑兵就已经成为史上第一批击败过伙伴骑兵的异族骑兵,并在之后成为欧迈尼斯的王牌骑兵(尽管赫斯勒滂战役充满了诸多偶然性,但新近来采取希腊式武装与战术的卡帕多西亚骑兵能对以往战无不胜的伙伴骑兵发起冲锋并胜利,甚至杀死敌军指挥官克拉特鲁斯,不可谓不是壮举,而同样为波斯翘楚的米底亚骑兵在伊普苏斯战役占据人数优势依然输给伙伴骑兵)。

同时卡帕多西亚骑兵早在第一次继业者战争前,就被法那巴祖斯和欧迈尼斯按照“伙伴骑兵”的方式训练、编组,而后续没有这些骑兵更改武装的记载,因此他们真正的战斗方式应该和马其顿骑兵一样,而非游戏中使用短矛和盾牌的骑兵,同时也许安条克三世时代的具装改革对他们也有影响,让他们给自己战马更好的防具。普鲁塔克这样描述本都军强大的军阵
平原上面满布马匹、战车,以及各种式样的盾牌。这样多民族发出战斗的喧嚣和喊叫真是惊天动地,奢华的服装所展现的排场和炫耀,还是带来非常强烈的震慑作用,他们穿的铠甲镶嵌金和银的华丽饰物,反射耀人眼目的光芒,波斯人和锡西厄人的外衣有着鲜艳的彩色,青铜和钢铁制成的兵器闪闪发光混杂其间、他们只要挥舞或在队列中移动,远远看来就像升起一阵令人畏惧的火焰。
战场上高大的东方骑士骑乘着强壮优雅的东方良骏宛若天神下凡,金色的鳞甲与手中长枪同时反射出灼目的金光和无情的寒光,腰间的长剑与利斧同样致命,冲锋时整齐的队列及其散发的光芒与扬起的灰尘便足够击垮敌军心理防线,这些骑士曾(可能跟在阿基劳斯背后)正面将罗马军(然而其实是因为)一分为二,是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

贵族血裔骑兵


卡帕多西亚骑兵的下位替代品。虽然在东方的中高档骑兵中算是垫底的存在,但是放到西方以及环地中海地区的话依然是鹤立鸡群。作为一个750价位的重装骑兵,各项数据都不如卡帕多西亚骑兵,并且马厩要求比卡帕多西亚高一级,因此无论是战役还是网战中更推荐使用卡帕多西亚骑兵。
历史背景:色诺芬时代的小居鲁士,在他的叛乱活动中组建了强大的骑兵部队,作为波斯帝国在小亚细亚的全权代理人及统治者,他的军中包括大量由亚洲各地贵族组成的精锐骑兵,而众所周知波斯军队中骑兵是真正的主力,色诺芬这样描述他们
这些部队全都佩带胸甲和护胫,而且除居鲁士外都顶戴铜盔——居鲁士则免盔出战一一所有战马都有额甲和披胸,而战士们除其兵器外还佩带希腊军刀
而本都王国还统治着诸如弗里吉亚、帕夫拉戈尼亚、小亚美尼亚等波斯传统深厚的地区,这些地区同样能提供出色骑士,至于他们的武装与战术大概率是五花八门的,既有枪骑兵又有使用短矛与盾牌的骑兵。(原名就叫noble blood,所以简单介绍下东方贵族就结束了)

铜盾长枪兵(Chalkaspides)


本都步兵线上最精锐的部队。虽然价格只有820,但是作战能力和战术意义却接近顶级方阵。相比价格接近的胸甲方阵,虽然低了5点护甲,但是在命中,生命以及士气上都优于胸甲方阵,(当然和方阵性价比之王斯巴达方阵对比还是相形见绌了)一对一的情况下可以单杀誓言就是他作战能力最好的证明,在网战中配合本都性价比极高的雇佣裸男和剑圣更是事半功倍。由于本都步兵线充满了高性价比的单位而缺乏高级兵种,铜盾方阵就是本都后期步兵线上唯一的顶梁柱。
历史背景:希腊化各大国都以方阵兵为步兵的核心,本都作为后起之秀也不例外,尽管本都的铜盾军与马其顿的方阵部队同名,但是二者之间应当没有关联。(塞琉古的铜盾则被猜测为可能是接收了安提柯的残兵),也许这正是希腊化国家为部队命名的规则,而历史学家总共提到过两支本都方阵部队,一支15000人的解放奴隶方阵兵,还有规模未知的铜盾军。
本都国内有大量的希腊城市,如富有的王都锡诺普及科尔基斯、特拉比松之类的沿海城市,但是铜盾军是否会招募自希腊人,普鲁塔克的作品中提到这些铜盾军是“野蛮人”,因此我们可以猜测他们实际上是采用方阵武装的东方士兵,从为数不多的记载看,他们也许不像安提柯的铜盾兵那样(疑似)是全体方阵枪兵的代称,而是精锐部队的称号。
普鲁塔克两次记载了铜盾兵,一次是阿基劳斯带领他们占领一个喀罗尼亚附近的堡垒,结果被苏拉打跑,另一次则是喀罗尼亚战役,在15000名解放奴隶方阵兵被苏拉的预备队用标枪与弩跑击退后,塔克西勒斯率领铜盾兵对战罗马左翼的穆雷纳(阿庇安的记载下,本都的方阵一直坚持到两翼都战败后才退却,出现了矛盾),而后被贺廷修斯、穆雷纳联合绞杀,在苏拉前来支援他的部将的时候发现铜盾军已经被击败。毕竟铜盾军也是在被穆雷纳与贺廷修斯联合才击退的,至少也说明了他们并不弱,但是也很难说他们有多强。

并且虽然阿庇安提到参加喀罗尼亚会战的军队是本都的生力军,几乎是实力最强的,可他也提到参与后来奥考麦努斯战役的大军是米大王亲自挑选,而阿庇安之前提到的方阵指挥官多瑞劳斯也是在此战才登场,也许铜盾军在本都王军中是作为方阵兵的主干而非精锐。
Adrienne Mayor在他的著作中提到过,本都的富裕让他的方阵士兵身穿精美华贵的甲胄,手持镀了金的长矛与镶嵌珠宝的盾牌,尽管这有些夸张,但是“铜盾军”必定有着闪耀着金光的青铜盾牌,因为他们的名称正来源于此。彼得纳战役中马其顿的“铜盾军”,手中盾牌与身上胸甲的鳞片反射出的光辉曾让罗马指挥官直呼这是生平见过最可怕的景象,而装备更精良的本都军阵只会更加壮观。
本都轻盾兵


作为挑选轻盾步兵的第一标准,就是看他标枪的伤害。本都轻盾作为拥有最高的41伤害的轻盾兵,其性价比毋庸置疑。然而本都轻盾的一个问题在于他的技能,是精准射击而不是快速装填,在战斗中轻盾兵更需要快速地把标枪投掷出去,以达到快速杀伤并且打开缺口的效果,对于41标枪的轻盾兵来说更是如此。另外由于本都拥有更高性价比的东方投石兵,所以本都轻盾的出场率也并不是那么高。
历史背景:虽然我是真没见过原始史料本都有类似的部队的描述,不过一些现代作家比如Adrienne mayor就提到本都有轻盾兵这种能射能砍的轻装部队。本都身处山区之中,同时势力囊括整个黑海东部,因此本都王朝不会缺少出色的轻盾兵(轻盾兵在其他希腊化大国则指代精锐步兵卫队,但在帕加马之类的国家仍是训练有素的轻步兵),而本都身处亚细亚,受到了加拉太、塞琉古、色雷斯等文化的影响,他们的轻步兵也会趋于重装化,装备轻剑与标枪来骚扰并伺机击溃敌人。
本都剑士


被认为是罗马军团化的本都步兵,使用标枪和剑来作战。作为东方派系中的罗马化步兵,我更愿意将本都剑来和帕提亚剑来进行对比。相比帕提亚剑,本都剑的输出略高,但是血量,近防以及士气都更差,特别是50的士气,这也导致了本都剑其实作战能力极其不可靠。本都剑的一大优势就是作为620块的单位能拥有重装的质量。然而由于本都拥有过多高性价比的中低档单位,缺少高价值的步兵,本都剑就是本都步兵线上唯一可靠的后期剑盾单位。
历史背景:作为一个长年与罗马交锋的国家,本都清楚的认识到了“军团”对方阵的优势(如果国王熟读波利比乌斯的历史可以更早认识到),普鲁塔克写了第三次米特拉达梯战争时期本都就已经有了类似部队(怎么还在惦记那个逼战车),同时还记载了米特拉达梯军队的变化
第二次接战他的部队在各方面有很大的进步。整个军队不再是一群混杂起来的乌合之众,不像过去那样是操着各种语言的野蛮部落,随时随地都在相互指责大声的威胁;要求他们的身上不再装饰着黄金和宝物,因为不能增加使用人的安全,反而给战胜者带来更大的诱惑。他把罗马人使用的宽剑发给士兵,还把盾牌加大,选择的马匹受过训练以实用为主,他有12万名步卒排出的队形类似罗马人的方阵,骑兵有16000人,还有100多辆车轴装上镰刀的战车。
而被卢库鲁斯屡次击败的米特拉达梯及其女婿开始在亚美尼亚组建一支罗马化部队,阿庇安是这样记载的
他选择那些最勇敢的人,共得七万步兵和这个数目一半的骑兵,把其余的人都遣散了。他尽可能地按照意大利的制度编制,把他们分为中队与大队,交给本都军官们去训练。

尽管阿庇安提到这支部队由本都军官训练,但也有现代学者猜测他们甚至是在第二次米特拉达梯战争前就由塞多留派出的军官培训,毕竟普鲁塔克提到过塞多留派出过一个叫马略(阿庇安记载下这个人叫瓦留斯,并且后文多次提到不少马略派军官在米大王军中)的军官带兵帮助米大王,因此无论是战术还是编制都无限接近罗马人。(米特拉达梯曾亲率4000新训练的本都步兵和4000亚美尼亚骑兵收复本都大部分领土)
他们无法与卢库鲁斯及其手下精锐匹敌,但是在米特拉达梯指挥下足以对付普通的罗马部队(事实上他们击败的“费姆布里亚军团”被普鲁塔克形容为战力强大的但是军纪极差,所以未必很弱),在米特拉达梯带8000人收复本都时,他们共杀死了7000罗马士兵、150名罗马百夫长和24名护民官,战绩可谓强悍,在后来博斯普鲁斯国王法尔纳西斯(米大王儿子)光复本都时,其军队重步兵主力已经完全是本都剑士了。

另外罗马军团的强大之处不仅仅在于战术与组织,其工程能力也是重要一环,而本都军队在第一次米特拉达梯战争就展现出与罗马人不相上下的工事能力,因此也许他们是最强悍的罗马化步兵也说不定。
卷镰战车

详情见塞琉古骑兵篇,希腊化国家老惦记这玩意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