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界,也观自己——2023山东师范大学学硕考研经验贴
征稿启事
经验帖持续征稿中!
感兴趣可戳👇
快来投稿经验帖,赢3000元大奖,还有机会出版!
我与日语
双非一本,日语专业,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我已经习惯这样介绍自己,但只有自己知道这几个字下面曾经有多少对现状的挣扎,而我也在慢慢与自己和解。四六级已过,有高中日语教师资格证,因为疫情一直未能参加一级考试。
日语并非我当年的第一志愿,一志愿是汉语言文学,但是因一分之差,被第二志愿日语录取。我是进入大学后才开始接触日语的,之所以第二志愿填日语,因当时太自以为是,认为一定会被一志愿录取,后面的志愿填的过于草率,这也开启了我与日语的爱恨情仇。
日语的整个学习过程,与我而言都是困难的,我从未感觉日语入门简单。加上大一我的玩心重,也同时担任了很多职务,导致学习更加吃力,基础并不好。大二的时候开始静下心来学习,慢慢到班级中上游水平。一步步通过比赛倒逼自己学习,我的日语能力提升很大一部分得益于比赛。从翻译比赛到演讲比赛,也拿过部分省级或校级的奖项。
我对于日语说不上喜欢也说不上讨厌,倒不如说我本身就几乎没有喜欢的事情。之前之所以想报文学专业,是因为读书是我的习惯,我对于文字比其他都要亲切和熟稔。说实话,之前我经常思考,我到底适不适合学日语,至今也未能有答案。写下这篇文章,也是对自己大学和考研的一个反思和总结,然后尽人事知天命。
我与考研
我是大二下有考研的想法的,因为大一耽误的时间过多,保研无望。就我而言,考研是一种途径和手段,我更想亲自了解山那边到底有什么,也许还是山,也许什么也没有。大二之后,惊觉自己思想过于浅薄,性格过于急功近利,于是在努力学习日语的同时,也在不断尝试。去历史学院听过一学期的日本史相关课程,也自学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部分课程,这也更加坚定我把日语作为工具,去探究文化文学等的想法。基于此,加上自己这几年在日语上投入的努力,所以我一开始就选择备考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生。
因为我是北方人,以后也想在家乡附近发展,把范围放在了北京、山东、天津这三所城市。但是我直到大三暑假才决定的考研院校,之前都是在复习一些共性的东西,诸如单词语法、文学、阅读等。可能太想去证明什么,太用力了,七月份的时候,我的身体出现了问题,现在淡淡一句带过,但当时既焦虑又恐惧,无力且崩溃,多次检查,但医生都建议先休息一段时间。即便想说服自己,但一到自习室就开始恐惧,于是不得不按了暂停键。可能我真的不能过分追求什么吧,一用力就特别狼狈。
九月份各校出公告后,我重新开始了我的考研之路,综合多方面考虑,确定备考山东师范大学日语语言文学专业。
讲了这么多,接下来进入考研备考的干货部分
公共课部分
首先是政治。
政治题型是单选、多选和大题。我用徐涛老师的强化班过了一遍基础,搭配是徐涛老师的《核心考案》和肖老的1000题,一般是看一课徐涛老师的强化班,做对应的1000题。这部分到12月的时候其实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但是总归是梳理了逻辑和脉络。
后期腿姐技巧班出的时候,我也看了,但我抱着怀疑的态度,不太相信所谓的技巧。事实证明,对我而言,今年考研题目用技巧是几乎做不出来的。最大的用处,是我用腿姐的技巧班再次过了一遍基础。12月的时候我做了腿四、米六、肖八、肖四的选择题练手,大题我跟的是腿姐,先是背的腿姐的背诵笔记,后是背的腿姐整理的材料,因为腿姐最后有一个专门讲大题的冲刺班,梳理过后背起来更容易。
今年选择题我做起来确实不太顺,有几个选项是模糊的,加上我有点完美主义,所以浪费了时间,最后收卷的那一刻才写完大题。
每个人对于政治的要求都是不同的,在我看来,我已经尽了我的能力,没什么遗憾。
接着是二外英语。
山东师范大学的官网上可以查到2018年之前的真题,但是没有答案,目前也未发现出售其二外英语答案的机构。我在官网上下载的真题难度都不大,有的可以在某度上搜到原文,只能自己一个个查找每个题目的答案。今年考试题目和官网提供的2018年真题相比,题型变动不大。
第一题是语法选择。我用的是英语专四语法与词汇,里面讲解详细且题目较多。
第二题是阅读,都是选择题。往年都是3篇,但是今年明显加了几篇,难度并不大。之前做真题的时候,记得自己当年考六级的时候考过原题,所以我用六级真题阅读来练手。
第三题是翻译。包括中翻英和英翻中。题型难度不固定。中翻英我用的是六级翻译真题练手,英翻中用的是英一真题的翻译练手。
第四题是写作。写作的题型也是不固定。前几年是120字,2017、2018年都是300字,而英一大作文是160-200字左右,所以我当时也很困惑,最后考试的时候我记得是250字左右。我用的是王江涛老师的那本考研英语高分写作,读上面英一大作文的文章,然后自己总结模板。最后为了保险起见,我看了雅思作文,因为自从大二考过六级之后,就没写过英语作文,更不要说300字的作文了,而雅思作文有300字。
除此之外,一直坚持背单词非常重要。在我看来,外语学习中单词永远都是支撑全部的骨骼。
遗憾的是,因为自己的翻译过于追求辞藻,明明准备的还可以的作文写得很赶,所以一定不要在某一道题目上浪费时间,要抓重点顾全局。不过太难改掉了,考了这么多年的试还是如此。
专业课部分
专业课分为基础日语和综合日语。今年同2018年官网给出的题目来看,题型几乎没有变化。
首先是基础日语。第一题是两道阅读题目,一题是客观题,一题是主观阅读题。客观阅读题,我前期用的一级真题,做完之后开始做很多人推荐的那套日本大学入试文,虽然难度确实不低,但是总是能激起我的斗志,不过真正考试的难度和一级阅读难度类似。主观题我用的是上外出版的综合日语教程7和8,做后面的练习题。因为我们的本科教材包括了综合教程5和6,后面的练习题早就做过,也可以拿5和6来练习。
第二题是翻译。包括日翻中和中翻日两篇短文。遗憾的是日翻中的原文我曾经翻译过,但是那篇是晚上快回宿舍的时候做的,之后也一直没有反思和校正,所以翻译一定要在精不在多。翻译我用的是翻译必携和天生人语,主要是翻译其中的文学类。研究官网给的真题,发现考的几乎都是文学类。对于中翻日我奉行的一直都是说人话,保证句子通顺,能让他人理解,由于时间原因,这部分我几乎没有练习。
第三题是写作。1500字。写作我一直看的是爱初心的日语专业考研的公众号,里面有一个栏目是写作范文。我最喜欢看的就是炸鸡老师的作文,里面不管是用词还是逻辑,都让我受益匪浅,从这些作文里我总结了自己模板。
除此之外,我每天会背一单元N3-N1的单词和语法,保证自己的基础。同时N3、N2的语法在作文中经常使用,一边复习一边思考如何在作文中使用,这部分是用的是红宝书和蓝宝书。
接着是综合日语。综合日语包括日语概况、日本文学、现代汉语写作三部分,题型多样,主要是填空、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官网给出的参考书包括语言学的部分,今年并没有考察,但不知以后如何。为了保险起见,我也复习了语言学。
日本概况方面,我用的是官网给出的参考书——《日本》,课后有练习题,书中都有答案,可用来确定重点和自查,内容较为全面,但是也会出到参考书上没有的题目。当然市面上也有很多日本概况的书,总之概况这方面,永远不嫌多。
今年考试名词解释的第一个我看着眼熟,但是怎么也回想不起来。幸好当时心态比较好,不然确实会影响后面的题目。
日本文学方面,因为我本科选过日本文学这门课,所以对整体有一个把握。我用的是张如意老师的《日本文学史》,个人建议是找一本文学史的书反复记忆,保证时期、作家、流派、作品能形成一条完整的链条,能够进行准确对应和用自己的语言论述。后期我会经常自查,比如写上一个流派,自己默写出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及其介绍。
现代汉语写作方面,根据官网,前几年考的现代汉语的内容,越靠近现在的年份更多的是写一篇汉语作文。因为我是九月份开始的,所以我放弃了现代汉语,只准备作文。在网上下单了一本高考作文素材,每天疲惫的时候就翻翻。今年也是考的写一篇汉语作文。
语言学今年并没有考,但是我也有很多时间用在了语言学上。初次接触语言学,只觉得生涩难懂,只能一点点啃。我最初用的是翟东娜老师主编的中文版本的语言学,先理清了概念。这本书后面有名词解释,我将这本书的名词解释与在爱初心店铺购买的语言学的名词解释进行对照和互补,基本形成了一个比较全的名词解释。
以上是针对各个题型的复习。除此之外,我也陆陆续续看了与日本文化社会等相关的书籍,《日本文化史》、《菊与刀》、《中日文化交流史》等,虽然不能直接对考试起到帮助,但是加深了我对日本各个时代和社会的理解,更好理解各个文学流派,当然更多的是能找些支撑自己的动力。
心路历程&写在最后
1.心路历程
我从大二开始意识到自己日语成绩过于差劲之后,便一直低头赶路了。个中滋味,十分复杂,特别是刚开始基础不好,无力感无处不在,没想到能坚持到现在。作为大学之前未接触过日语的日专生,大学这几年几乎都被日语占据了,我周围的人亦是如此。没有想象中大学的色彩斑斓,但也算是充实且未曾浪费光阴吧。只是,我的脑子里始终绷着一根弦,只是不同时间松紧程度不同,可能直到考研这段路结束我才能真正挣脱这根弦吧。我以为考研结束后自己会做曾经计划很久的事情,事实上考研结束后,我就像被抽调了部分热情。
回顾这几年,我都处于一个比较焦虑的状态。大二谈过一场恋爱,是喜欢了很久的人,只是当时我一边学习上受挫,一边只会笨拙地表达喜欢,这段感情便无疾而终,后来便没有喜欢过他人了,当然祸兮福兮,后来即使焦虑,情绪也稳定了不少。考研路上,有人陪着很好,自己也很好,只要有方向,路对了,有无同行者都很好。
关于比赛的话,在大一的时候,我是不敢参加任何日语比赛的,因为潜意识里觉得参加日语比赛的人必然是具有较高的日语才能且笃定自己能在比赛中崭露头角的人。但事实是,不管看起来多么生人勿进的比赛,总有些人甚至是大部分人都是没有办法保证自己是一定能拿奖的,无论包装的多么大气且有档次,比赛终归只是个平台。但这个平台,上场的人往往不仅能学到加入这个平台必须要掌握的技能,更多的是对自己的锻炼。
从准备到上场,从能力到心态,比赛和考试是让人在短时间内最快成长的方式。
2.写在最后
考研首先不要追求完美。我曾经因为想多方面兼顾,导致很多时间浪费在了收集资料上,其实倒不如拿一本书多看多翻,不必面面俱到。接着,不要与他人比较。政治开始早晚是自己的权利,作息也是自己的权利。自己觉得不遗憾就好。其次不要追求形式。很多东西其实没有那么必要,比如倒计时日历,后期忙到根本不会数日子。
心有学习在哪都能学习。自习室也好,图书馆也好,很多时候不一定那么合适,但要学会随遇而安。后期因为疫情,我们只能在宿舍学习。舍友之间相互监督,效率也是可以的。
我是不相信苦难能让人成长的,在我看来,真正让人成长的永远都是清醒的思考和积极的行动,考研这段路,观世界的同时也在观看着自己。不同的社会文化闪着独特的光辉,不同的思考也不断在产生,我始终相信一切都自有安排。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