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铁拳7“抢十”方面的思考
一天之内经历了两次抢十,分别以10比5,10比8落败。
入坑约摸8个月了,这次抢十的成绩,不是一份让我自己满意的答卷。因为我不再年轻了,我原本希望打8个月达到一些人玩了8年的水平,事实证明,或许我能达到一般玩家的八年的水准,却还是达不到高手玩家八年的程度。
从消极角度看,很明显,自己的手法与基本功不够扎实,对其他角色缺乏了解,打法缺乏变通,以及不会控制节奏。
从积极角度看,还记得过去刚入坑动辄被打50比0、30比0,到现在玩十把能赢个5局甚至8局,客观地说差距是在缩小的。
玩游戏尤其是格斗游戏,必须要正视自己的优缺点,处于一个不消极又不自大的状态。
10比5和10比8,这是一份中规中矩的答卷。不算坏,但也绝不好。
我希望自己下把能打个10比6、10比9那个样子,始终保持有所进步。
总结一下问题。
一是手法上的硬伤需要时间逐步治愈
通过这两次抢十的失利,我自己认真地反思总结了一下。诚然,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一点我想还是在手法方面的硬伤。
像类似于这样的抢十比赛,还有直播,是尤其考验一个手法的熟练度。因为这个是比赛,而不是一般的娱乐性质的对战。它是投入性和专注性很高的。没有多余的大脑用来临时准备手法。
譬如后撤步来说,我练了大概两个月。在练习模式或平时的路人局里勉强可以达到比较快的速度。可是在高强度的抢十比赛中把注意力放在了其他方面,导致后撤步发挥不出应有的效应。这个是手法的硬伤。后撤步应该发挥什么效应?对我来说一是控制距离,二是捡漏。
如果不能快速后撤,就没有什么意义。
尤其是在这两场对局中,我基本忽略了后撤步的应用。没有时刻去盘算距离,没有发挥出它的收益。总而言之,是没有形成一种肌肉记忆,做到“习惯性后撤”。这个是手法方面的硬伤。
所以说,我不知道,我觉得如果有参赛或者想玩得更好的打算,手法方面应该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去磨炼。这是指像我这样没有铁拳、摇杆基础的情况下。后撤步,横移以及拆投确反连段其实都涉及到一个手法的问题的。
拆投也是手法,双手投使用快捷按键,平时我们手部放置的位置通常是1234,那么要快速按1+2,需要条件反射的手法,不能临时想;后撤步要充分发挥它的收益,那么也要做到随心所欲,不能临场发挥。
二是要让节奏不断变化运动。
在路人局或者段位战,节奏几乎都没有什么太大出入。我按照一个同样的节奏一以贯之,只要配招适当、不乱动,通常不会吃太大亏。
那么抢十局则又有不同。因为我的主力包括段位战的视频,都很容易找到、看到,打法就很容易被针对。我又不了解其他的角色、又不注意转换节奏,经常处于劣势也就不足为奇了。
节奏这个东西怎么说呢,也可以说是出招习惯。比如我什么时候扑、什么时候投、什么时候打下段或者什么时候横移等,都形成了一套节奏,这是一个体系。它的存在是有合理性的,是我打到王段过程中总结的。但问题是在于,遇到高手了,他会去抓这些习惯,找一些漏洞。预测到我要扑了就拉开距离,预测到我要投了就蹲,大概是这个意思。
所以,还是要有一个自己的不依赖于节奏的打法。节奏可以对付路人,打打段位战。但是打熟人或者打高手,需要的是没有节奏,靠立回,靠意识,靠经验这一类的东西。这是我第二个方面的总结。
三知识量、心态和其他
知识量也是一个比较大的难点,因为很多老玩家不仅知道其他角色的招式,哪些可以蹲,可以架,以及帧数方面的问题,他们甚至连那些招式的指令都可以说个差不多。但对新入坑玩家来说,是比较难的。
时至今日,除了马杜克的招式我可以准确说出来之外,其他角色除了吉斯,我都不知道他们的招式指令。或许有的见多了,知道这招长什么样子而已。但就今天对战雷文来说,我基本不清楚她在打什么,她的固有技是先上后中还是先下后上,一概只能靠猜测。所以抢十的失利和知识量的缺失也有很大关系。
这个我看没有更好的途径,只有慢慢去积累,不是急活。过于强求反而容易丢了芝麻捡西瓜。我并非没有去了解其他角色的打算,我只是认为,我自己还没有足够深入地了解自己的主力。马杜克所有招式的三种帧数,我不能做到张口就来;浮空后,距离足够推墙,我却不能百分百将对方推到墙上。有些招的使用不合理,有些招的利用率太低,等等。所以我的理念还是要先吃透自己角色,再逐步扩展。对于其他角色保持一个大致的认识就可以了。
心态上不能过于轻松,也不能过于急躁。黄毛大哥说过,打铁要“始终如一”,这四个字很有道理。我想心态上要处于一种冷静、认真和波澜不惊的状态才是正确的。我就是过于轻松了,8点开始打,睡到7点40起床,还是有欠考虑。
上面就是我对于这两场失利的一些总结。希望能够给阅读这篇文章的朋友有所帮助。其他方面的话,如果涉及到金钱方面的东西,还是要提前打好招呼、做好相应的准备,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会吧。铁拳总是能让人有所学习、有所收获,这也是这款游戏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