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叔观察】净利润同比降七成,魏建军手下的长城汽车还有救吗?
在进入正题前,车叔请大家先思考一个问题,你们在买车时,尤其是选择SUV时,还能或者说还会把哈弗H6当作首选车型吗?

诚然,在新能源没有起势前,哈弗H6在燃油SUV市场绝对是霸主一般的存在,在SUV榜单上稳稳霸占着销量冠军的位置。从上市至今,哈弗H6累计销量已经超过400万辆,这背后是研发、产品、渠道、营销等全方位的体系竞争力,实力不可谓不强劲!但这一切,都随着比亚迪DM-i技术的发布,以及比亚迪宋PLUS、比亚迪宋Pro的强势崛起而成为了回忆。

销量的暴跌,伴随而来的便是盈利能力下滑。2023年7月14日,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披露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告显示,长城汽车预计2023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5亿-15.5亿元,同比减少40.5亿-44.5亿元,同比降幅达72.32%-79.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6亿-8.5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减少12.1亿-14.59亿元,同比降低58.71%-70.86%。

针对净利润下降的原因,长城汽车称,报告期内业绩波动主要由于公司深化向新能源及智能化转型,产品结构调整,基于2023年新产品上市,加大品牌及渠道建设投入,同时坚持在新能源及智能化领域的研发投入,以及汇率收益减少所致。
从长城自己的分析来看,确实如它自己所说的那样,但这种说辞无疑是骗得了自己,却骗不了消费者,因为销量不会说谎。

数据显示,长城汽车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达51.9226万辆,同比增长0.14%,基本维持去年同期销量成绩。相较比亚迪以及奇瑞等品牌而言,无论销量还是同比增长幅度,长城汽车都稍逊一筹。

今年年初,长城汽车调整了销量目标,从此前定下的280万辆的销量目标调整为160万辆,减少了120万辆。但从今年上半年51.9226万辆的累计销量来看,长城汽车今年销量的完成率仅约为32%,已基本不可能完成年度销量目标。接下来,车叔就跟大家分析一下,长城汽车销量暴跌的原因。
混乱的营销定位
令人反感的营销方式
自我放飞而混乱的命名体系,是长城汽车被吐槽最多的点。

以哈弗系列为例,除了招牌的H6和H9,旗下还有大狗、神兽、初恋、酷狗、赤兔,又是狗、又是兽、又是恋人,初看都不敢相信这是一个系列的车。

但从目前市场表现来看,换壳H6的神兽、初恋、赤兔等车型,销量一个比一个惨,甚至还被人冠以入手即绝版之称,就这种品牌,有谁还敢信任和支持呢?

再比如欧拉系列,旗下有白猫、黑猫、好猫、闪电猫、芭蕾猫、朋克猫,爱猫人士看了都得懵圈,还推出了个“原谅色”这种奇葩的款,难怪被吐槽。

更致命的是,欧拉汽车为了保持品牌热度,竟然还打起了擦边球。第二十届上海国际车展上,MINI品牌冰淇淋事件演化成一场史诗级公关危机,而长城旗下的新能源品牌欧拉,也因为“男模特被女嘉宾袭胸”遭炮轰。

从图片来看,欧拉展台请了一群身穿白色背心的“肌肉男”来打拳,此后还邀请女嘉宾上台互动,让她们戴上手套后蘸取颜料,在男模身上涂鸦,一位女嘉宾将手按在男模左胸部位。
“更爱女人的新能源汽车”是欧拉的定位和口号,作为一个聚焦女性用户的品牌,虽然欧拉在上海车展请一群男模特进行表演,这对目标用户是有一定的吸引力,但男模特跟女模特一样,都需要被尊重。通过在男模特身上作画,甚至“袭胸”的做法来取悦女性,这种形式无疑引起了公众的反感,就像吃了一颗苍蝇屎一样,极度恶心!

实际上,欧拉不尊重男性的营销梗,早就有前车之鉴。此前,在欧拉的宣传PPT中,公然把狗的消费力放在男人之前,虽然是在玩梗,但作为一个大厂,长城用这种调侃、缺乏尊重的口气来博出位,势必会引起巨大争议。
就这样的品牌调性和营销方式,难怪消费者会弃之而去,销量腰斩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据统计,2023年,欧拉品牌1-6月销量仅为47298辆,甚至还不如其它品牌单一车型的销量,其表现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再往下,如魏牌系列,创造出了摩卡、玛奇朵、拿铁、蓝山等款式,简直是为咖啡爱好者定制的,但问题是,这车是卖给咖啡爱好者的吗?想象一下,买魏牌车型的大老爷们,给别人介绍自己的爱车叫“玛奇朵”时,那画面简直不要太美了!
当然,魏牌销量低迷的核心原因,是消费者对于其定价和定位的不接受、不认可,说白了就是认为魏牌的品牌力支撑不起这么高的定价,而这也是魏牌跟理想等一众造车新势力,销量悬殊巨大的根本因素。
新能源布局缓慢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应该说,长城入局新能源领域时间很早,其在2006年,就成立了新能源工程研究院,开展新能源汽车自主研发。2008年北京车展上,首次展出的纯电动概念车欧拉,便引发了各界关注。
然而遗憾的是,之后长城的业务重心,仍长期停留在传统燃油车领域。

此外,早在2020年,长城汽车就发布了柠檬混动DHT系统,时间比比亚迪推出DM-i混动平台还早一年。但长城却将该动力系统优先搭载于旗下高端品牌魏牌车型上,导致其价格令人“望而生畏”,而当自己缓过神来,推出哈弗枭龙和哈弗枭龙MAX后才发现,这个市早就被比亚迪所牢牢占领。
车叔认为,作为老牌自主品牌,有着扎实生产工艺、市场基础的长城汽车,想要占领新能源山头并不困难。然而,或者是因为哈弗H6的持续畅销增强了信心,或者是刚实现了百亿净利润的宏伟目标,又或是企业本身就不认可新能源发展,总是在摇摆观望中,长城汽车颇有些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的感觉。
换将如换衣
长城汽车总是留不住人才
继主帅王凤英离职加盟小鹏汽车后,长城汽车又失一名主将。

前段时间,长城汽车欧拉、沙龙品牌原CEO文飞离职,并入职小米,接替小米汽车原营销负责人周钘。

对于此事,长城汽车只是轻描淡写称,文飞因“身体原因”离职。对此,行业人士普遍认为这只是“托词”。有消息称,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对文飞提出的价格策略表示不满,才是其离职的主要原因。
无独有偶,刚刚通过三个月试用期的长城汽车公关总经理果铁夫也提出了离职,并在5月31日得到了长城汽车的官方确认。
车叔发现,长城汽车的高管们,只要是“空降”过来的职业经理人,似乎总是干不长、留不住。这边新高管刚上任,制定出今年甚至是今后几年的发展方针和方向,没干几个月(长城)觉得人家能力不行,把人家开了,那么新上任的高管,是应该延续之前定好的方针和方向呢,还是重新制定新的策略呢?
虽然“销量不行就换人”是汽车行业的普遍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种可持续的做法,因为它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并严重影响企业长期发展。把时间都用在人事变动上,哪里还有心思搞研发、提升销量呢?
销量不稳定、负债率较高
严重影响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
首先,整个汽车行业都面临着困难。随着人们对汽车需求量的减少,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在全球范围内陷入了困境。此外,随着电动汽车的兴起,许多人认为内燃机汽车的时代已经结束,这可能是影响长城汽车销量和股价的核心因素之一。
其次,长城汽车的销量一直不稳定。由于销量不稳定,所以无法给投资者或者购车者带来信心,由此也导致销量和利润的降低。
最后,长城汽车的重资产模式也导致其负债较高。长城汽车在建设新产能、推进研发等方面的投入较高,导致负债率居高不下。在当前整个汽车行业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这一问题就会变得更加严重,进一步影响投资者的信心。
综合以上几个因素,长城汽车想要在短时间内解决销量和盈利问题并不太容易。
车叔总结
当然,长城汽车并非无药可救,作为一个大型汽车制造商,其实长城汽车还是有着很多的优势。如果长城汽车能够积极迎合市场趋势,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并进一步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加大技术投入,持续创新,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相信重回自主品牌第一阵营还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