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德意志海军终极万吨级巡逻舰--MKS180(F126)护卫舰
德国议会(联邦议院)于2020年6月正式批准采购四艘MKS 180多用途船。在合同中,德国联邦国防军保留了另外两艘采购的选择权。在同一个月,达门造船厂集团和德国签署了建设四艘MKS 180护卫舰的合同,用于计划中造船本身的成本净额约为46亿欧元(单价11.5亿欧元),而项目总耗资为56亿美元,这也意味着MKS180在拖延多年后终于修成正果。

其实早在2009年,德国海军就开始对未来水面战舰的初步研究,项目被称为“K131”,而K这个编号就不免让人想到K130,而事实上K131在武备上与K130十分相近,甚至可以视作兼顾K130与F123的后继舰、K130的扩大版。
德国当初计划此级护卫舰应在10年内投入使用,预计合适船只配备大约100人船员,排水量在5000吨左右。

2011年5月,德国海军K131项目更名为MKS 180,对其数量要求为6艘。同时德海也继续延续了始于F125级长期海外部署能力要求,要求MKS180能在远离母港的地方部署长达两年,每年平均海上航行时间要能超过5000小时,而且期间不需要在设施完备的港口进行维护。

德海要求MKS180主要执行3种任务。1.监测和掌握海上航线、重要港口及设施;2.执行禁运行动;3.应对国家海外紧急状态。为此MKS180应具有一定的自我防御能力;海上目标的拦截和调查能力;海军陆战队及潜水员搭载支持能力。
一开始MKS180基本上旨在提供更为廉价的F125式能力(因为F125过于昂贵),预计项目全价在大约为6艘20亿欧元(单价3.3亿欧元左右,最多8艘)。

而在2013年需求正式确定,决定建造一种比F125型护卫舰更贵的护卫舰。2015年6月,德国海军决定招标采购四艘,这些舰船将从2023年起服役,估计将耗资约40亿欧元。三个有德国参与的集团参加了招标,根据当时的计划,合同应在2017年联邦大选后授予。

当然由于2017年大选后组阁面临困难,加上默克尔政府一贯的明年再议方针,MKS180最终到2020年才尘埃落定,目前计划2023年开始建设,并已经推迟到2027--28年服役,预计将取代4艘F123型护卫舰(勃兰登堡级护卫舰),在2020年12月,MKS180也被命名为F126型护卫舰。

在舰体设计方面,MKS180护卫舰可谓乏善可陈,亮点就在第一个“大”字。根据德国海军的数据,该舰全长约160米,排水量高达10000吨,具有冬季航行在北波罗的海的能力(当年冰况,层冰0.4米)。

得益于高度自动化设计,万吨的MKS180护卫舰的固定舰员仅仅为114人,每4个月轮换一组,还可以额外增加80个床位用以搭载海军陆战队及其他成员。该舰也可以加装不同的任务模块,任务模块分布在三个区域,反潜作战态势模块位于船尾飞行甲板下方;其他两个模块将位于中部上层建筑之间,并且配有起重机方便进行操作。
该护卫舰还可以容纳并操作一架带有反舰导弹的中型/大型直升机(15吨级)和两个VTOL无人机系统(UAS)。

在传感器及作战系统方面,MKS180则是采用泰雷兹提供的任务和战斗系统将包括Tacticos战斗管理系统和水上作战系统(AWWS)。在传感器方面则是配备采用了全新氮化镓技术TRS-4D C波段雷达和APAR Block 2X波段雷达组成双波段雷达系统,并装备了gatekeeper 360°红外/电视系统以及mirador MK2 EO跟踪和观察系统,拖曳声呐则需要加装反潜模块时才配备。

在武器装备反面MKS180护卫舰将配备1门127毫米主炮,并配备Vulcano增程远程精确弹药;16单元Mk 41 VLS,用以发射ESSM导弹;8枚海军打击导弹(NSM);2座RIM-116 RAM CIWS启动器近距离武器系统(CIWS)。
总体来说,在欧洲范围内,该舰传感器中高配,武备则是相当贫弱,不负万吨级巡逻舰之名,定位上与F125重合较多,在综合作战性能方面颇为鸡肋。或许还是那句,你开心就好。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