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941年日本和美国国力对比


美国和日本工业资源和装备情况(1937年—1941年)
石油
日本石油 95%依靠进口。其中,70%从美国进口,15%从荷属东印度(印度尼西亚)和英属婆罗洲(马来西亚)进口,其余10%则从苏联的库页岛等地进口。1931 年的石油进口量为 210 万吨,1938 的石油进口量最高,达 600 万吨。 1941 年 8 月 1 日,美国禁止向日本出口石油。
日本陆军原来没有修建油库,一直到 1939 年 5 月开始储备油料 70 万吨。

铁矿石
铁矿石也是 88%依靠进口和从海外运进。其中,90%从英属马来西亚、中国,部分则从朝鲜运进。
废钢铁
当时日本主要用平炉炼钢,在生铁里掺进 50—60%的碎钢进行冶炼。日本的产业史很短,废钢缺乏,70—80%的废钢从钢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工业国美国进口。1940 年 9 月,美国对日本实施钢铁禁运。
铜、铅和锌
铜、铅和锌是生产枪、炮弹药必不可少的。日本自己有铜矿但是也只能一半自给。
日本每年差不多需要24 万吨铜,而日本即便是 1943 年最高产量也只有 12.3 万吨。
半数铜是从美国、加拿大和中南美洲进口。
美国铜产量占世界产量的 50%。
锌1940 年的自给率为 40%;铅1935 年的自给率仅 8%,至1940 年也只达到 20%;其余全部依靠进口,其中一半来自美国。
因此日本重要资源都仰仗进口,特别是依靠从美国进口。因此,怎么可能不打美国的主意。
日本完败的工业之母
除此以外,日本更缺机床,这是武器生产和工业生产之母,没有这个日本就是个农业国。日本主要机床几乎全靠从美国进口。
截至1941年日本拥有 22.3 万台机床,其中,5.5 万台机床属于陆、海军兵工厂,生产武器装备;另 17 万台机床属于民间工厂。日本机床相当于美国 170 万台机床的 1/8,高效能、高精度的机床全靠进口,所以机床的低劣是日本的一个软肋。
美国二战后期服役的密苏里号战列舰
美国终止对日贸易的后果
1940年美国决定终止《日美通商航海条约》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日本不能进口废钢铁,不能进口机床
1941年美国又禁运石油这个更要命
和当今世界不同的是,二战时期全球石油产量前三是美国63%,中北美洲14%,苏联11%,日本只占0.1%
说白了日本只是一个半工业国家,和美国至少有15年到20年的差距,这是日本战后自己说的。
整个二战真正的全机械化军队只有美国,连德国也不是
日本整个二战生产的坦克不超过6000辆,而美国是3.6万辆,苏联是2.3万辆。德国是2.1万辆,日本是整个参战国家里面最穷的。
按照日本自己的说法,三个穷光蛋(德国、意大利、日本)绑在一起发动了战争。
日本缺兵源
日本在整个战争期间(1937年—1945年)前后总动员兵力为900万,而苏联是2200万,德国1700万,美国是1200万

截止1944年日美两国主要装备产量
美国故意给日本错觉
美国的障眼法
1941年的美国只有 35 个师和战术航空兵 200 个中队。
美国陆军由 29 个步兵师、4 个装甲师和 2 个骑兵师组成,总兵力应该不过140 万人,其中正规军 50 万人,国民警卫队 30 万人,预备队5万人。训练不充分,美军的战斗力很差。日本看到这一点,错误地估计了美国的军事潜力。觉得美国要缓过劲来需要至少两年时间。
其实美国玩了一个拖延战术
1939 年 7 月美国废除《日美通商航海条约》,于 1940 年生效,继第一号禁令禁止机床出口之后,第二号禁令又于 1940 年 9 月26 日禁止废钢铁出口。接着,美国向同日本交战的国家提供物资援助,自己不参战,让别人顶在前面消耗日本,以此争取时间,美国同时自己迅速大规模扩充军备,以备对付日本。
美国把石油作为最后一张王牌留在自己的手里。因为美国一旦停售石油,战争就会立即爆发,所以在完成战争准备以前,必须继续向日本出口石油。以此来麻痹日本。

参考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及太平洋的起源》
《东亚补给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