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主义,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

一位考研失利的同学,哭了一场后来找我聊天,谈话间表露出了所有落榜人都存在的心结——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
于是我问,你的寝室乱吗?
他说,还好,我也会收拾。
我说,你现在需要重新收拾一遍。
整理之前,梳理一下归纳这些个人物品的逻辑。
保证这些物品被收纳进隐藏空间中,桌面、床角空旷整洁,自己一眼看过去就很舒服;还要确保,自己能一下子就想起来这些物品的位置。
之后,不断修改自己归纳物品的逻辑,把体力消耗在重新调整这些物品的位置上,哪怕是把一本书从桌子右边的角落移到左边的角落。

本文@四独木 原创,请勿抄袭
他打断我:“这有什么意义?”
我说,别急呀你。
第二步是,你要学会每天完成大量程序化的任务,这些任务最好没有任何意义、价值,你干了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干。
这个过程很无聊,很枯燥,但你要逼迫自己不断重复这种无聊的行为,让身体处于日复一日的机械运动中。
比如说,长时间坐在河边发呆,反复挪动个人物品,整理文件,即使它们已经被完好归类;来回踱步,没有目的地行走;频繁清洁身体,手洗内衣;不给自己制定减肥计划,只是跳同一套健身操;每晚在19:00出家门沿同样的路径散步7公里。
这是我最近习得的一项新技能,主动让自己无聊。
“这样就可以让我忘却考研失败的痛苦吗?”他打断我的长篇大论。
“应该可以。”我回答。
只要你坚持不懈地训练自己接受枯燥无聊的生活,接受这个世界的无聊本色。

本文@四独木 原创,请勿抄袭
寻找意义和价值是人类的通病,渴望“我能从我所做的事情中找到能让我满足的东西”是我们百分之90行为的动力。
所以大部分人无法接受,世界上百分之99的事物的意义和价值,以人类的标准判断,几乎为0。
有人抱怨过工作、家务劳动毫无意义,根本无法创造任何价值。
每天重复在Excel中输入数据,眼睁睁看着公司营业额不断下跌,却无法挽救,因为你只是一个录入数据的员工;你才费心擦过一遍地板,一天过后,便眼睁睁看到它再次布满灰尘。
“无意义”占据了你人生绝大部分的时光。
就像你不得不重复完成的报表,它对公司业绩的提升微乎其微,但是如果它不存在,公司有可能因此陷入管理混乱的状态。其所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你被开了。
鸡肋罢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完成它,并不能收获什么,但如果舍弃它,生活链条就会突然断裂。

本文@四独木 原创,请勿抄袭
因此,我把事物的意义分为两种,一种是功能性意义,它是让行事者真正感到满足,并能为行事者提供快乐的意义。
另一种是结构性意义,它如同大厦的一个砖块,只能用以维持现状,或保证目前整个体系正常运转。
就像装在公文包里繁杂的会议纪要,你想当作废纸揉烂,却又不敢,因为你保不准这份文件会不会在未来被当作某个重要证据来使用。
它被行事者鄙夷,但却不能缺失。
结构性意义才是世界的底色。
有的人不愿意面对,写下无数文字,拍摄无数纪录片,说“你看平凡生活着的我们是幸福的”,以期从平淡的生活中挖掘出不平凡的功能性意义,只为了能逃离充满结构性意义的世界。
追求灵魂升华、精神高贵和被困在世俗凡尘的矛盾,是我们痛苦的唯一来源。你好高骛远想要登上天空,却又不得不坐地吞咽泥土。
因此,结构性意义、日复一日的机械行为在人们看来,就是让人沉沦的深渊。
你说:“求求你了,老天,我想从无味的白开水里咂摸出甜味,我很努力了,让我幸福吧。”

本文@四独木 原创,请勿抄袭
为了接受结构性意义的存在,我费心说与你听这第一步和第二步,为的是进入这最终一步——将所有获得意义、价值、满足感的期盼从完成任务的动力中剥离出来。
只能吃土是吧?那我就抛弃掉所有对天空的幻想,细细咀嚼每一粒土块。
学习的意义在于成长,清洁家居的意义在于活得舒服,锻炼身体的意义在于保持健康,吃饭的意义在于不死去。
每件事情的结构性意义都摆在那里,明白而简单,也因为过于简单而被我们视作“没有意义”。
这些简单的意义从来无法被笼罩上个人幻想的迷雾,或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般莫名其妙的感动。
它们客观存在,与我们的主观意各安其分。
我吃饭,意义在于不死去,不为其他。
下一顿饭好吃还是难吃,我不关心。下一顿饭会不会是什么新奇的我从来没尝试过的东西,我不期待。
但是为了愉悦味蕾,为了给自己多增加点多巴胺,我还是要去吃好的。
只不过这好处是外在的,不能干扰我内心的安稳。我不奢望从这些意义中获取属于我的满足,并因此期盼美食的到来。

本文@四独木 原创,请勿抄袭
将自己训练成一个“无聊”的人,你便达到了“我为了做某件事而做某件事”“我机械而不抱有情绪地行动”的“境界”。
这将会有两个好处:你不会因未获得功能性意义而失落,也不会因为获得过多结构性意义而失落。
你做某件事可以获得快乐,但是你不会对这样的快乐报以期待;你做某件无聊的事情也不会因为它很难给你提供快乐,而觉得失望。
如此,考研失败,不会导致期待落空;考研枯燥的过程,不会导致你的不快。因为你没有期待,也适应了无聊的生活。
考研的功能性意义清楚明白,可以提供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新选择,成为进入某个行业的敲门砖。
你达成以上这些外在意义的认知,决定考研。
在此之后,你便机械性地按照客观存在的方法备考。
备考的每一段学习的过程都充斥着结构性意义,你内心波澜不惊地持续着机械的行动,然后你波澜不惊地从考场回来,波澜不惊地获知你的考试结果。
好了,恭喜你得道成仙。即便未来考研失败了10086次,你也不会感到难过。
所以现在去收拾你的寝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