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崛科技:中国人需不需要直饮水?(三)
即便是自来水在出厂时可以直饮,后续输送、存储后,在到达居民用水点前,也可能出现“二次污染”,无法直接饮用。
近年来,我国多地开始着手发展直饮水,其根本原因,是对自来水水质担忧。而直饮水管网为全密封性体系,不需要储水池,不存在二次污染的源头;供水系统采用系统循环方式,不存在死水。
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自来水这种一管到底的供水模式,不利于节水。很多地方的自来水漏损率大到40%。而从全国用水情况来看,自2012年起,在总用水量呈下滑趋势下,人均生活用水量却在攀升。
这足以说明,提高居民生活用水质量,刻不容缓。
今年4月10日,《健康直饮水水质标准》正式实施。文件参考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以及《饮用净水水质标准》,对饮用水多项指标进行进一步细化,比日美欧盟标准更为严苛。尽管这是国内首次有标准定义直饮水,但暂时还不是国标,是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等十余家机构企业联合制定的。
目前国内对于直饮水发展的摸索,当地政府和企业充当排头兵,是因为各地用水情况不一、经济水平不一。
有的小区使用“直饮水站”模式,居民可下楼去站点打水。但这种方式没有解决“最后一英里”的运输,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管道直饮水。
内蒙古包头从2004年开始实施直饮水工程,如今是中国唯一实现城市直饮水设施全覆盖的城市。这一路摸索,包头总结的经验,则是靠管道分质直饮模式,也就是直饮水和自来水两条管道供水,同时,直饮水也是城市自来水的应急备用水源。
这条模式比较实惠,而生活用水比例更高、经济实力更为雄厚的城市,自我要求更高。譬如,广东深圳计划在2025年实现全城自来水可直饮,上海提出至2035 年,全市供水水质满足直饮需求。
我国饮用水的确存在问题。农工党中央在2019年两会上明确指出,在水源、消毒、运输三个阶段,中国饮用水面临“三重污染”。而从目前来看,中国直饮水的发展,并非照搬西方模式,而是更倾向于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符合中国人饮水习惯。把直饮水龙头,架在真正需要喝净水的人面前,才是直饮水的目的。你可能无法说服家长不烧水喝,但将来打完球拧开水龙头就喝,家长们也不会不放心。
中崛科技将坚持科技引领,强化创新驱动,以卓越品质深耕直饮水领域让优质优价的直饮水惠及所有老百姓,努力成为人们依赖的直饮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