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电影!深度解析流浪地球2中的军事装备

大家好我是兔子,之前我解析了很多在电影《明日战记》中出现的武器装备,但后来我发现了很多没有说到的地方,这里来做一个补充
众所周知,无人机是现代战争中的一个主要作战兵器之一,而这种微型旋翼无人机因为其造价低廉,操纵简单多用于炮兵观测,侦查和攻击敌方步兵。但有些国家可能不具备自主生产无人机的能力,所以就会将民用无人机简单改装一下就用于军事目的,造就了世界上有两大军工巨头之一的大疆重工
这种微型无人机可以下挂一些小型炸弹或者步枪对敌方步兵进行攻击,无人机体型小机动灵活,步兵要想反制还很困难
或者可以利用其全天候摄像头进行侦查和炮兵观测,虽然这种民改军无人机应用非常广泛,但要注意民用无人机航程升力等硬性指标一般,例如在乌克兰就有一个乌军无人机小组指引后方炮兵对俄军阵地进行炮击,结果俄军遇袭后马上就判断出了无人机小组的大致方位,因为民用无人机的航程就这么点,然后用炮火把这个无人机小组扬了
而且民用无人机的抗干扰能力几乎等着没有,用这种电磁波干扰枪很容易就可以打下来
还有就是我上文忘记说的一点就是我本人对于外骨骼装甲的一些看法 我们要知道,在现代战争中单兵武器能起到的作用已经很小了,你外骨骼再强还能强过坦克吗?虽然这种外骨骼能有效的提升士兵的整体单兵作战能力,但随之付出的成本是更高的,但是能起到的战略作用却无法抵消起成本,说白了就是一个花里胡哨不中用的东西,但把外骨骼装备给前锋的精锐部队或者特种部队还是很不错的,特别是在巷战中的是最刚需的装备。尤其是现代战争巷战几乎成了迈不过去的一个大坎,无论是1993年的摩加迪沙战役还是近段时间的阿特木斯克和苏勒答尔巷战,又或是去年打的轰轰烈烈的马里乌波尔战役,都体现了在巷战中,大部分的重型装备和空中优势都很难发挥出效果,只能用士兵的血肉来一丝一毫的推动战线。这时候单兵装备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注:本文有一些娱乐性吐槽,勿喷)
正文
春节档电影流浪地球2不知道大家看了没有,什么?你还没看?那还不赶紧滚去看?啊?买的球2的票结果放的是满江红,那没事了 在球2开头就出现了很多现实中存在的战机和不存在的战机,因为网络上还没有电影资源所以就只能先通过海报和预告来进行分析了
先看这架垂直起降版的双座歼20c
垂尾上的编号是10171,根据我国空军编号规则,第、四位是师编号,第二位是团编号第三第五位是飞机自己的编号,注意的是师编号要减一,例如10171就是第六师的意思(1-1,7-1) 所以这架飞机隶属空军第六歼击师第0团第11号战机。所以这个编号是错误的,团号怎么能是0呢?现实中空军第六师驻地位于银川
影片中的歼20C的现实原型,准确来说是去年曝光的歼20S双座型。
但奇怪的是虽然是双座型,但歼20S依旧采用了一体化座舱盖,而且电影中的歼20C却采用了一个很奇特的折叠型座舱盖,这种座舱盖会影响到隐身性能
(座舱盖上的管子是爆破管,用来炸碎座舱盖逃生用的)
而且他还把前边的加强筋给取消了,如果取消了加强筋那这么薄的座舱盖是不符合要求的
鸭翼上边加了两个不明所意的突起,机背上有一处凹槽
左侧这个突起是机炮,和f35a的布局类似
歼20C采用的应该是f35的矢量发动机+升力风扇,f35b前面的是风扇,后面的口是辅助进气道,歼20c两个都是风扇
而且f35b有四个升力点,比如翼根处有两个小突起就是干这个的,可以在升降时调整资态。
歼20C上边貌似没有这个设计,但也不排除鸭翼上的小突起就是干这个的 而且f35b的升力风扇是与发动机联接在一起的,而电影中却采用了单升力风扇和两个发动机的设计,这难度就很大了 况且目前世界上所有的垂直起降飞机都是单发动力,因为发动机使用的是化学燃料,无论多么先进两个发动机的推力多少都会有误差,这就导致垂直起降时会不平稳。 而且垂直起降战机其实拥有非常大的蔽端 首先我们要明白,垂直起降战机的研发初衷是在冷战时期,美苏双方担心机场会遭到第一时的敌方的重点打击,所以就想研发出可以迅速起降在敌人打击到来之前就起飞的战机 但是垂直起降对于起飞重量有很大要求,这就导致几乎所有的垂直起降战机都做不到满油满弹情况下垂直起飞,只能滑跃起飞然后回来的时候垂直降落。这就导致本就腿短载弹少的战机,直接成了机场保卫者 例如f35b战斗机的最大航程仅1700公里,垂直最大起飞重量为8.5吨,而歼20的航程为4000公里。f35b虽然性能是三种型号中最差的,可造价和维护费用却是最高的。而f35b唯一的用途就是由两栖攻击舰搭载进行对岸打击(当然也有某传统海军强国没有海四代就拿f35b放在航母上充数的情况) 正是因为垂直起降战机的鸡肋,所以自冷战后就很少有国家研发垂直起降战机,我国军方现在也没有任何关于研发垂直起降方面的消息。 不过结合电影背景,全球的大片陆地被淹没,土地资源紧张,这时垂直起降战机的应用可能会更广泛些 不过其实还有一种垂直起飞的方案,可以在保留战机原本的性能,这就是鲜为人知的歼6四号方案
四号方案于1968年提出,冷战时期我国和其他国家一样,也都担心飞机被炸毁在机场上,但我国又没有垂直起降战机的技术,所以沈阳发动机研究所就脑洞大开想了这么一个办法,在歼6的下边挂4个大型升力风扇,然后利用发动机的燃气推动这四个风扇,起飞就把风扇扔了,这样也不会影响到载弹和航程。但问题是以我国当时的飞控水平根本就控制不了这四个大风扇,而且这种一次性风扇开出去了怎么降落呢?所以这种只能用在特殊时期的计划很快就和其他冷战的奇葩产物一样下马了
关于歼20的座舱,剧组非常用心的搭建了一个实景模型,那么与现实中的歼20座舱有什么差别呢? 其实关于歼20的座舱目前还是半保密的状态,虽然之前展出过很多模型机,但歼20实体座舱目前是没有清晰的图片的
但是老七给我们展示一个歼20实景座舱的局部图,可以看到歼20确实是类似f35那种一体式触屏显示器,并不像电影里那种有那么多密密麻麻的机械按件,但因为f35的触屏在实战效果中并不好,所以歼20应该会保留一部分机械操控,或许会类似f15QA的座舱,而电影中这种用按件环绕着显示器的设计反而很像苏35
(苏35座舱)
(f15qa)
(f35)
这是电影中所展现出的歼20衍射全息平显,平视显示器一般可以显示飞行状态,例如仰角,速度,高度等。二者可以进行火控描准 因为目前歼20的平显具体信息没有曝光,所以就先放个枭龙block3作参考
而且平显的图案并不是这么简单的,这种航电方面的知识比较硬核,我也没研究透,因为电影中各国战机都只用了机炮,所以这里就说一下平显的机炮射击模式,在现代平显启用机炮射击时有瞄准点射击模式和瞄准线射击模式,瞄准点射击模式是在平显上显示一个移动瞄准点,将敌机套进瞄准点内就可以直接射击,而瞄准线射击模式则是通过火控计算机算出弹道,弹道会在平显上呈现出一条线,飞行员将线压在敌机上就可以直接射击。下图为歼10C和歼16的军演画面
可以看到平显的功能是灵活多变的,并不是和电影里一样从头到尾都是一种图案
要注意的是歼20的平显在起降和做机动动作的时候会变为更鲜明的红色
这里可以看到歼20C取消了主弹舱,把侧弹舱加深来用,这里要吐槽的一点就是导弹数量这么重要的信息居然是两腿间的这个小显示屏显示的,正常来说应该是最大的那个主屏来显示,空战时飞行员可不能低头分心
(参考一下f35,其实屏幕划分这一块飞行员是可以自定义的)
这里可以看到侧弹舱发射一枚导弹,从外形不难看出是我国最先进的pl10近距格斗弹
pl10采用红外制导,过载超过60个g,速度达到了4马赫,在近距离空战中几乎不可逃逸,有一个特点是歼20的飞行员可以通过头盔显示器用眼睛来控制导弹,以及pl10拥有越肩发射的能力这两个特点在电影里没有展现出来确实很遗憾 而且这里有个错误,就是歼20的侧弹舱采用了一种很巧妙的设计就是将导弹挂架伸出舱外,然后关闭舱门后再发射导弹,这样可以保证隐身能力
有可能是因为侧弹舱装了两枚导弹 所以失去了挂架发射的能力
这里给了歼20一个侧杆特写,侧杆操控是歼20的显著特征
侧杆操控其实并不是什么新奇的技术,最早是f16战机开始应用,后来发现这种设计可以省去很大空间,操作行程小,以前飞行员使用中间的操控杆时还需要前倾后仰,而使用侧杆只需要动动手腕就可以了,所以这种设计后来在阵风,f2,f22,f35等战机上广泛应用。 要注意的是左边那个前推的只是油门,右边的手柄才是真正的操纵杆,拿f22的座舱作下参考
ps:就连f22的座舱都比电影里歼20c的座舱整洁
这个头盔显示器就很有意思,他直接将眼睛给挡住了,而且还是不透明材料,所以飞行员要想观察外界可能是靠上面的摄像头吧 下面的氧气面罩才是重量级,众所周知首先飞行员的氧气面罩和头盔是分开的,他直接给连在一起了,而且最要命的是氧气面罩居然没有贴到口鼻上,可以看到鼻子是直接露出来的,那这个氧气面罩真是带了个寂寞呀
氧气面罩的作用非常重要,不但是为了在高空缺氧时供氧,更重要的是在飞行员做过载动作时,血液向腿部积压导致脑部缺氧,这时就需要氧气面罩直接把氧气给压进去,才能保证飞行员的生命安全,而且氧气面罩也其到了稳定气压的作用 所以如果按照电影中的戴法,氧气是能吸到,但一个过载就能让你嘎了
这是头盔显示器内部的一个图像,头盔显示器英文简称HMD,目前为止只有美国f35和我国歼20有真正的头盔显示器 头盔显示器可以连接机身上的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让飞机的360度视野场景直接投射到眼前,并且头盔显示器拥有和平显一样的能力,可以进行火控瞄准和反映飞机态势,飞行员还可以通过转动头部来控制导弹,也就是所谓的“指哪打哪”,不过电影里把眼睛遮住搞不懂是什么用意
(这里必须要吐槽一点的就是这发动机也太长了吧,都触地了) 这两台矢量发动机可以说是非常瞩目,在海报里说这是变循环发动机,变循环发动机是个很有意思的概念。现在喷气式发动机已经有了涡扇式发动机,涡喷式发动机,冲压式发动机很多类型,但这些发动机就各有各的优缺点,有的为了推力牺牲了航程,有的为了亚音速性能放弃了超音速性能,但变循环发动机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才出现的 变循环发动机的原理略微复杂,但对我这种理科废物来说已经和降维打击差不多了,这种东西我一看就头疼,所以简单来讲就是变循环发动机可以根据需求自行变换形态,你想让他省油他就省油,你想让他快他就快。对于航空领域可以说有着革命性意义
变循环发动机的实用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著名的sr71黑鸟侦查机,黑鸟的j58发动机就可以在冲压发动机和涡喷发动机间转换,也算是个青春版的变循环发动机
因为变循环发动机具有非常高的战略意义,更被认为是六代机的标配,所以现在成了世界主要强国的重点发展目标,尤其是美国在去年8月19日宣布了“下一代自适应推进发动机”也就是NGAP计划,由洛马,通用电气,普惠,波音和诺格五家军工巨头负责,共拨款48.75亿美元,计划在2032年完成是目前国际上关于变循环发动机最大的研发项目,当然这个项目日后会不会下马或者叫停或者破产这就不一定,毕竟美国最先进的科技永远都停留这实验阶段 关于我国会不会有变循环发动机,这个呀我可以放心的和大家说,此变循环发动机非彼变循环发动机,我们现在只是在涡扇10上面不断改进,也就是涡扇10D涡扇10E,总之就是涡扇10改结果网上炒着炒着就炒成了中国变循环发动机哪那么容易嘛,美国通用电气从1972年开始搞了50年呢,中国这变循环发动机还没官宣呢,吹口气就成了这是不可能的
海报中有提到歼20C拥有指挥无人瞭机的能力,这就又涉及到了这两年很火的一个概念就是无人忠诚瞭机,无人忠诚瞭机的概念就很简单了,其实就是由一架有人战机操控多架无人机一起伴飞,无人机可以承担侦查,对地打击,对空打击,以及在关健时刻充当有人战机的挡箭牌
这个作战体系最早是美国空军在2015年提出,在2019年后相继搞出了XQ58A“女武神”隐身无人机和美澳联合研制的MQ28-A“幽灵蝙蝠”隐身无人机,并且这两款无人机的研发计划都被纳入到了美国六代机研制计划“NGAD”当中,可以确定这两款无人机就是美国未来六代机的瞭机,美国可以说是最早官宣无人忠诚瞭机的国家
除美国外,我国在这块领域的动静也是非常大,除了之前在19年大阅兵展示过的攻击11无人机外,还有中航科技下属的飞鸿公司在去年航展上展示的FH97A无人机,还有沈飞早在2006年就展出过,但去年11月突然被央视点名的“暗剑”无人机
(攻击11)
(暗剑) 可以看到,暗剑和攻击11已经被央视点名了,而拥有超音速飞行和隐身能力的FH97A的热度也很高,所以究竟无人忠诚瞭机的名号能花落谁家,让我们试目以待 这里尤其说明一下,美国虽然最早开启了项目,但美国的无人机是准备做六代机的瞭机,而美国六代机就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了。这次歼20S双座版这么着急公开,而歼20是不可能用于对地攻击和电子战,所以双座版的目的已经很明析了 除了中美以外,俄罗斯在2019年公开了s70隐身无人机,又在2020年公开了“雷霆”隐身无人机,目前根据俄媒公开的消息,s70因为速度太慢所以用于和苏57进行对地打击,而雷霆则用于空中战斗
s70猎人
雷霆 但以俄罗斯的军工产能,到底能不能将这些无人机大规模装备就要打个问号了,毕竟苏57都没造几架呢更别说无人机了 当然这种领域怎么能少得了蓝星两大斗宗强者的阿三和棒子呢? 南亚列强阿三在去年班加罗尔航展就展出过一个名叫“战士”的无人机,外型和各大国主流的无人忠诚瞭机大差不差,这是一个很明显的进步,至少它外形最起码是有了 在宇宙帝国棒子则被爆料正在研发一款名叫Kaori-X的无人机,有意思的是韩方对这架飞机的保密很严,数据都没有公开,能看出来的一个很大进步就是起码开始生产了,这比其他ppt工程强多了
在电影中有这么一句印象深刻的台词就是那句“无法锁定全tm是友军”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因为敌我识别系统把无人机判定为了友机,导致他们用不了导弹就只能用机炮,其实敌我识别系统(IFF)一直都在被各大影视剧所忽略的,这里郭导注意到了IFF是很不错,但却犯了一个更致命的错误。 一般来说机载IFF的工作原理是向对方发送一组询问信号,如果对方的IFF能够应答,就是友机。说白了就是和对暗号一样。IFF不可能做到在识别友机后自动把导弹锁死。如果它可以做到自动识别自动控制武器,那干脆装个人工智能当无人机得了。
事实上IFF只是个发信号的天线,就算有IFF的情况下,在海湾战争,俄格战争和俄乌战争也经常发生误伤友军的情况,如果IFF能直接让导弹无法锁定,那我要是策反了敌方一个飞行员岂不是就能让他开着自己的战机在敌方空域里横行霸道?毕竟别人都锁定不了他 并且其实歼20C这个编号也是错误的,根据我国官方命名规则,双座战机加S,垂直起降战机加P,所以应该叫歼20PS,因为歼20PS准确来说并不是歼20的直系改型,而是特殊型号,类似歼16D也不叫歼16B一样。 但是也有例外,例如歼8D就并不是歼8的电子战型号。 再说一下诺夫驾驶的这架苏57战机
首先这里可能犯了一个建模错误,苏57主弹舱上的两个小口没做出来,而且弹舱的中间线也没有了,也有可能是我画质太低了(或者说在未来世界各国的帮助下,毛子的做工有了很大改进)
较大的那枚导弹是俄罗斯的r77-1中距空空导弹,其格栅尾翼是最大的特点
这款导弹原本是苏联为了对标美国AIM120中距导弹研发的,但是该弹在1994年苏联解体后才正式定型,因为很多重要零部件都是由乌克兰生产的,导致后来俄罗斯独立生产的时候遇到了很大困难,所以后来又推出了完全俄罗斯国产化的r77-1导弹,于2015年才大批量服役。 r77导弹的极速可达4马赫,机动过载12个g,最大射程100公里(但据梁晓庚总师透露俄罗斯其实是让双方在20km高以1.5马赫对头飞行得出的数据,如果按中美的测评标准可能只有40公里),使用主动雷达制导可以发射后不管,但因为格栅尾翼的阻力过大导致在丧失动力后很难继续飞行。而且抗干扰能力很差,而且毕竟毛子货,制导能力非常堪优,而且在出口印度后阿三反映说存在巨大的质量问题。 但格栅尾翼能够带来很高的机动性,所以这款导弹可兼作格斗弹 这款导弹在80年代算是非常先进,毕竟当时全世界也没有几款主动雷达制导的导弹。但是毛子食带辩了,现在美国已经发展到了aim120D,我国更是有了堪称变态的pl15。欧洲也有了流星导弹。而毛子居然才刚刚对苏联老遗物实现了国产化… 综合而言r77-1导弹的性能在我国霹雳8和霹雳12之间,虽然后续俄罗斯研发了各种改进型例如k77m,但目前大量服役的只有r77,更何况就连r77都没能完全换装,至今俄空天军只有苏57,苏35和苏30能用上r77。 我在一个关于球2的视频里看到作者吐槽怎么苏57还在用r77-1,而我的态度则是:什么?r77居然全面换装了?
外边较短的导弹是俄罗斯目前最新款的r74m2近距格斗弹
这款导弹是为了代替苏联时期老旧的r73格斗弹研发的,r73空空导弹是苏联于80年代研发的一款红外线制导近距空空导弹。和刚说过的r77导弹一样,r73初问世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格斗导弹,德国统一后北约曾用东德的米格29搭载r73和f16战机进行模拟空战,结果就是r73通过强大的探测能力和离轴发射能力爆杀f16,再加上苏联先进的头盔瞄准器,直接打出了1:5的战损比。 此次事件后,北约为了超越苏联在导弹方面的优势,随即研发了如aim132,aim9x等世界一流的格斗弹 但r73的命运就很悲催了,因为导引头和重要零部件都是乌克兰负责生产的,解体后俄罗斯难以独自研发空空导弹,和r77导弹一样,r73导弹的改进研发陷入了停滞。 在2014年后,俄罗斯信号旗设计局又研发出了装备“迦太基”双波段红外导引弹头,并换装了火箭发动机,可以放进苏57的侧弹舱当中。但对比北约装备红外成像阵列导引头以及过载超过60g的aim132和aim9x ,再加上美国f35先进的头盔显示器和态势感知。导致俄罗斯仍然在空军方面遭到北约的碾压,所以俄罗斯又提出了“产品300项目”,据称这款导弹预计可以追平北约aim9x和中国pl10。但具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大规模装备,可能真的要等到流浪地球时期了。
顺带一提 电影中苏57做出的这个很帅的机动名叫赫布斯特机动
这个动作是利用推力矢量和先进飞控实现高迎角迅速减速并结合滚转技术使飞机快速调转航向。一般被直接归类到眼镜蛇机动当中,但普遍认为这个动作比眼镜蛇机动和落叶飘更具实战意义,并不单纯只是耍帅动作
这个是电影里苏57的平显,然而这个屏显其实是苏57早期型号的,量产型号的平显就不长这样了
电影开头叛变的无人机群为我们贡献了一场规模盛大的空战戏 这款无人机采用了四轴大涵道布局,有点像阿凡达里的直升机
其实这种布局的飞行器现实中是真实存在的,那就是美国贝尔x22技术验证机
这个造型喜感还带点奇葩的东西其实是1966年的产物,当时美国海军希望能拥有高速垂直起降飞机,所以将项目交给了贝尔公司,贝尔公司就搞出了这种依靠四个大涵道风扇来垂直起飞和高速平飞的x22。可以看作是鱼鹰的前身 贝尔公司共造出了两架原型机,第一架试飞时出了事故,第二架试飞成功但因为项目下马被送到了航天博物馆里。
海报中说掠夺者无人机的机身长达8米,下面有给了一个和1.8米人类的对比图,由此可得出翼展在7.2米左右。虽然从视觉上看体型很大,但实际上在无人机里根本不算大。 像美国mq-9死神无人机,机长11米,翼展20米,我国彩虹5无人机,机长11.2米,翼展21米。 只不过掠夺者的外形布局很独特,所以在视觉给人的感觉就很大了
导弹架上挂载的可能是我国直升机专用的天燕90空空导弹,但天燕90毕竟是用来打直升机的,在空空导弹中属于低配版中的青春版,用它来打五代机是不是有一内内不自量力了 这里来分析一波掠夺者的功能定位 首先掠夺者无人机是旋翼机,速度航程机动都很差,所以不可能用于五代机的忠诚瞭机,应该是类似美国火力侦查兵和我国金雕这种无人直升机用于侦查和对地打击。不过其实有和它更接近的无人机
例如我国的彩虹10无人机和美国的v247无人机
这两款无人机都采用倾转旋翼,可以搭载光电传感器和雷达用于侦查,通信中继,搜索,制导。也可以挂载武器对地攻击。与直升机的定位非常类似。所以掠夺者无人机的定位也是如此
掠夺者无人机上有一个小细节就是它采用的是雪撬式起落架而不是常见的轮式起落架
雪撬式起落架的优点就是轻便结构简单,并且在军舰上的稳定性也会好一些 并且雪撬式起落架一般用于轻型直升机,因为重型直升机需要轮子来进行缓冲,重量太大了还容易把雪撬压变形。 所以使用雪撬式起落架就说明首先大概率是舰载无人机,第二重量不会太大,最的应大起飞重量不会超过9吨,不如之前说的mq9和死神。而与之定位类似的v247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13吨。所以通用性或许没有v247那么强。 掠夺者雪撬式起落架和可折叠的旋翼说明应该是舰载机
因为旋翼和机体之间没什么连接,所以应该是类似常见的这种四轴无人机用马达驱动,而不是像传统直升机一样采用涡轴发动机,至于电影里提到的涡冲,其实我们在看花絮的时候可以请楚的看到机背上有两个发动机喷口
这种旋翼机加喷气式发动机让我想起了明日战记
这个东西可能是类似光电转塔,机炮是类似ah1眼镜蛇的m197加特林20mm机炮
不过一般情况下机载机炮的载弹量都在1000发左右,一分钟都不到就会打完,所以机枪和机炮不会像电影里一样一直突突突,而是会采取十几发点射的方式 电影里无人机空战的戏份我看很多人都吐槽过,槽点就是旋翼机的速度这么慢怎么可能追上战斗机呢? 其实如果我们认真看的话就会发现,掠夺者无人机在平飞时喷出了两道气流,并且旋翼没有放平,说明掠夺者无人机的动力主要是依靠两台涡轮冲压发动机,而旋翼只是起到了一个向上的升力。换句话来,旋翼只是个升力风扇。 而倾转旋翼机例如贝尔v280的最高速度就已经有了0.45马赫,而掠夺者加上喷气式发动机的速度往大了算应该可以达到0.7马赫,毕竟不是固定翼飞机,受气动布局影响就算有发动机也不可能太快 我们在看下战斗机,苏57的巡航速度就可以达到1.5马赫,最高速度2.12马赫,虽然电影里可能没开超音速,但亚音速肯定也能压无人机一头了,所以无人机追着苏57打着实有点2042那味了
花絮上为我们展示了无人机挂载的导弹,编号为fgm-529c,fgm是美军的编号意思就是空对面导弹。所以这款导弹应该是美国制造的反坦克导弹
导弹上印刷的文字,大致就是弹头制导导弹和一些工厂批号之类的,前边这个g3e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首先这款导弹并没有现实原型,外形和编号都是虚构的,如果真要再外形上找的话有点类似与俄罗斯产品305空面导弹,我国天燕90空空导弹和美国aim9空空导弹
(产品305)
(aim9)
(天燕90) 其实这款导弹理论上不应该fgm也就是空对面导弹,因为我们可以看世界上大部分的空面导弹和反坦克导弹都是短粗的外形,因为它需要装很大的串联战斗部,而空空导弹才会这么细长。 所以这款所谓的fgm529-c应该是一款类似天燕90的短程空空导弹,正确名称应该叫aim529-c
这个蓝色的导引头很是醒目,目前反坦克导弹的导引头主要有红外,毫米波,电视和半主动激光制导以及组合在一起的多模导引头。
像这款fgm179就是激光毫米波双模导引头
美国的gbu53精确制导炸弹就是雷达激光红外三模导引头
我国在去年珠海航展也展出过一款毫米波激光红外三像导引头的制导榴弹。 但电影里那个特别大的蓝色导引头,我找了很多导引头的资料但都没有对上,所以我可告诉大家这个蓝色导引头就是瞎做的,但大概率应该是三模导引头毕竟都40年代了
机场里的主要飞机都是苏57和歼20这个不用多说,远处被打爆的是黑鹰直升机
剧组搭的这个实景模型通过顶部的红外干扰灯可以看出应该是uh60l之后的型号,但具体是哪个看不太出来
远处的这个运输机,通过隆起的脊背可以得知是运20
这里必须要吐槽的一点就是军用机场都是按部队的编剧划分的,而我国空军的编制就是战斗机在歼击师,轰炸机在轰炸师运输机在运输师,飞行员也是飞为歼击航空兵,轰炸航空兵等。可以说不同种类的飞机都不是一个单位。而一个机场当然一般只会容纳同一个师的飞机,所以我们在新闻里看到一个机场里都是一样的飞机,不会出现运输机直升机战斗机混在一块的情况,哪就不叫机场了,叫飞机坟场
(美国戴维斯·蒙森空军基地,就是所谓飞机坟场)
电影里给到戏份的还有法国的阵风战斗机,这架阵风战机机头的编号应该是69,其实根据法军编号规则可以看出这架阵风应该是法国海军的阵风M舰载机
因为法国海军的编号是两位数字,而空军的编号则是字母加数字
诺夫的苏57编号为096,俄空天军确实会像其他国家一样在机头刷编号,这个编号是它的常驻机场给的编号,方编调度用的。所以什么位数都有,也没有什么规则,我也不太好挑毛病
因为机头上的编号并不是正规编号,正规编号在垂尾上,是出厂时就印上不变的。就好比是考号和姓名的关系
(这才是正式编号)
这个近防炮很明显是我国H/PJ-11型30mm舰炮,也就是常说的1130近防炮 而且福建舰上已经装备了更先进的相控阵1130,电影里的居然还是原版1130,科幻不如现实+1
我看到有很多人居然都分不清1130和730,其实想区分很简单,不需要数管子只需要看两侧的弹舱就知道了
因为弹舱容量不一样,所以1130的两侧有很多曲面,而730则是垂直面。
电影里用近防炮拦截陨石,其实从这个镜头就可以看出近防炮的一个蔽端就是初速太低,密集阵的炮弹初速为1100米/秒,1130的炮弹初速为1250米/秒,等炮弹飞过去目标早就跑远了,所以近防炮必须打一个提前量,在目标的前方泼洒弹幕,这也是我们最常见的打法,所以近防炮拦截高速目标非常困难 而且因为近防炮射速快但弹容量却很小,密集阵系统的弹容量才1550发 ,4500发的射速21秒就打完了,而1130近防炮有两个弹仓共2560发弹容,射速却高达10000发同样几秒就打完了。所以近防炮虽在电影里咋咋呼呼的,但其实现实里是个有点鸡肋的东西。甚至不能做出电影里那种突突突,只能点射。 而且像陨石这么大的目标光靠近防炮的30mm炮弹根本不够用。所以最好的选择是类似美国海拉姆和我国海红旗10的这种短程防空导弹或者俄罗斯“栗树”弹炮合一系统
(栗树也叫卡什坦,配备两门ao18k转管机炮和八枚sa-n-11防空导弹,这就是所谓的弹炮合一)
(海拉姆)
(海红旗-10) 单兵装备
首先看这张赵鹏和刘培茄的装x海报 赵鹏拿的是一支在19年大阅兵上亮相的qbz192式卡宾枪,也就是近两年非常火的20式枪族
可以看到赵鹏没有开保险。 而且他用的并不是20式枪族出厂自带的QMK-152而是一种类似acog的瞄准镜
刘培茄拿的手枪看不清楚,有可能是92式手枪或者这把在航展和qbz191一起展出的qsz193手枪
花絮里刘培茄枪指韩双朵的手枪有可能是虚构的,因为他用了一个觇孔式准星,这要想把视线放进这个小孔里可累死了
几乎大部分手枪用的都是缺口式照门和准星
根据枪管上方直通枪口的导气管以及5.45子弹弹匣可知这名群演手里拿的应该是ak枪族里特殊的一个分支,ak107突击步枪
但是ak107在俄军中服役的很少,所以也有可能是ak105步枪。但肯定不是俄罗斯最新的ak12步枪,ak12拥有皮卡丁尼导轨
左边的小哥拿的是德国hk g36ka4短突击步枪
邮边的黑哥抱着的是以色列tar21突击步枪,也叫塔沃尔突击步枪,造型非常的科幻
先说g36k突击步枪,这款步枪是德国hk公司在g36步枪的基础上做出的紧凑型,用于乘车的机械化部队和巷战所用,采用hk416上的短行程活塞导气式,虽然射击可靠性高但精度略低 g36系列突击步枪一直被各国军警广泛采购,虽然德国联邦国防军反映说hk公司把质量好的用于外贸,把质量有问题的卖给自己部队(什么插旗菜业) 所以后来hk公司对g36步枪进行了很多改进,例如g36ka4就增加了战术导轨并用金属替换了很多聚合物部分
再说一下以色列塔沃尔步枪,tar21全称为塔沃尔21世纪步枪,是以色列军事工业于20世纪末开发的一款无托式步枪,后于2006年起开始装备以色列军队,并出口于泰国,印度,乌克兰等国。这款步枪虽然知名度不算高,但在游戏里还是很常见的,例如少女前线、战地2042以及穿越火线当中都有
塔沃尔21步枪全长720mm,重量3.27千克,最大射速900发/分,有效射程300米。塔沃尔步枪的特点是枪口初速高,便于携带,模块化程度度,拉机柄和抛壳窗可以左右替换,同时又省去了很多无托步枪都面临的瞄准基线过高的问题 但塔沃尔的缺陷也很明显,首先转换抵肩较慢(这其实是以色列硬抄aug的结果),而且体型太大,塔沃尔的体型非常庸肿,甚至比有些战略步枪都大,而且价格也非常高 所以后来以色列又研发了tavor2步枪,也叫x95。有5.56mm和9mm两种口经的型号,并且长度和体积都大幅缩水,并增加了战术导轨。战力强了,颜值也高了
回到电影,现实中以色列已经开始用tavor2替换原版tar21了,而电影中居然还在用tar21。但如果我们按照UEG士兵的惯例使用的都是自己所属国家的武器,现实中采购塔沃尔的非洲国家有卢旺达,乍得,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塞内加尔,科特迪瓦,喀麦隆。但因为价格原因导致这些国家一般都装呗给特种部队或者总统卫队使用。而他们应该也没钱去替换tavor2,所以用tar21也算合理(毕竟美国UEG士兵都还在用m4呢)
刚说到了m4,那就来看看电影里的m4步枪 通过它的rls护木来看应该是m4 mws步枪,是m4步枪的模块化版本,也是各大游戏影视剧里最常见的枪
瞄准镜是EOTeach 552全息瞄准镜
这里他把转角握把装反了,转手握把起到的是阻手器的作用,是完全不能这么安的
UEG士兵的迷彩是一种太空灰,很明显这种迷彩几乎没有任何伪装能力,所以我个人更倾向于这是一种作训服或者工作服。 关于其他UEG单兵装备的解析b站已经有更硬核的up做了,我对单兵装备了解不多,就不多讲了。
无人机干扰枪我在开头就已经讲过了,这里不做拓展了 那么本期节目都到这里,创作不易,还请长按点赞。我是兔子,我们下期~有缘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