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拒绝和平者:京紫中的加达里克反和派与德国自由军团

2018-04-29 19:34 作者:ABBA_Khan  | 我要投稿

(PS本文已仍可见于十五言以及微博以及简书,作者还是本人)

在虚构的世界中寻找真实感,


1919年 自由军团

“当他们告诉我战争已经结束时,我们笑了,因为我们就是战争。”——“自由军团”战士弗里德曼·威廉·海因茨

《紫罗兰永恒花园》作为一部女性向的文艺作品,在世界观的设定上却下足了功夫。大概是因为少战的军事考证铃木贵昭担任了其世界观设定,于是乎,紫罗兰的世界里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历史原型。

鈴木 貴昭

京紫的世界观背景基本就上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欧洲,其“大陆战争”影射的也是一战。无论是加达里克目标直取莱顿沙夫特里希的闪电战——施里芬计划,还是作为转折点的马齐格夺回战——马恩河奇迹/凡尔登,到处都有一战的影子。可以断言,京紫的世界观,尤其是大陆战争,就是铃木贵昭照着一战史捣鼓出来的。

战后世界观也不例外。就拿第十一话出现的库图里高国来说,它白雪皑皑的国土,战后陷入内战、包括索尔巴斯共和国在内的诸国派军介入干涉的境地,很容易让人联想起1917年后的俄国——对是否继续一战的分歧,协约国观望式的“干涉”。

第十一话 库图里高国 梅纳斯基地

在第十一话中,出现了京紫本季的大boss,梅尔库洛夫准将领导的加达里克反和平武装。按照铃木贵昭此前的一贯风格,这个反和平武装大概影射的是一战后德国著名准军事组织——“自由军团”(Freikorps“free crops”)。

梅尔库洛夫准将

1918年11月11日,西线战事结束,德意志帝国战败。不过对于相当多一部分德军士兵而言,他们是“不战而败”的。于是那些不甘心战败,或者是无法融入平民生活、眷恋军旅“袍泽之情”和秩序的德国老兵组成了所谓的“自由军团”,作为一只准军事力量跃跃欲试。“自由军团”其实是一种延续,早在拿破仑战争时期,深感战败之耻的德国人就组建“自由军团”,为祖国的光复立下了汗马功劳。

Painting of three famous Free Corps members in 1815: Heinrich Hartmann, Theodor Körner, and Friedrich Friesen

自由军团从未和击败德国真正的敌人——协约国交过手,相反,他们一度是协约国**政策的一支执行力量。自由军团是战后德国混乱局面的特殊产物。自基尔水兵起义后,德国的局势陷入了一片混乱。虽然停战协议签订,但除了莱茵河东岸,协约国从来没有真正占领过德国。而凡尔赛和约签订前,德国也没有真正实行复员。面对帝国毁灭后的权力真空,各派势力纷纷卷入。其中不乏各种准军事力量,最具实力者就是这些从前线回家,仍成建制有武装的老兵们。

不止有从前线回来的老兵,国内的军校生和右翼学生也加入了其中,“对于许多年轻的志愿者来说,他们所处时代到处充斥着英雄厮杀的传奇故事,却无法亲身体验‘钢铁风暴’那样的经历,民兵组织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浪漫战士的机会而收到欢迎。”

“当他们告诉我战争已经结束时,我们笑了,因为我们就是战争。它的火焰在我们当中继续燃烧,它被炽热而可怖的毁灭之光环绕着,依然存在于我们的行动中。我们遵从内心的召唤,踏上最后的战场。”——弗里德里希·威廉·海因茨。

在自由军团士兵的眼里,真正要对付的是在内部的叛徒,即共产党和犹太人。他们对德国被“身后一刀”击败——就像《尼伯龙根之歌》中齐格飞被哈根从背后捅了一刀——的论调深信不疑。“自由军团”是最坚定的反犹主义和**主义者。

“自由军团”的海报

于是自由军也是魏玛共和国早期的依靠之一。面对十一月革命后蒸蒸日上的德国左翼,艾伯特党内同僚——多数社会民主党人、国防部长古斯塔夫·斯诺克决定不惜一切手段恢复“法律和秩序”,在他的一手安排下,自由军团镇压了斯巴达克起义在内的左翼起义,逮捕杀害了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挽救了魏玛共和国的统治。

但是“自由军团”并不是完全效忠于魏玛共和国政府,这群组织可能更类似于“军阀”。特别是当1919年6月凡尔赛条约签订后,艾伯特政府宣布解散各自由军团,引起了拥兵自重的自由军团领导人的不满。自由军团领导人之一,保皇派瓦尔特·冯·吕特维茨率先发难,于是1920年3月,以“埃尔哈特旅”为主力、效忠吕特维茨自由军团向柏林进军,极右分子沃尔夫冈·卡普宣布成立新政府,史称“卡普暴动”。

Kapp Putsch 卡普暴动

“自由军团”不是某一只成建制的军队,而是许许多多支志愿军的通称。在1918年,只有7支称为“自由军团”志愿部队,而到了1919年1月,有了109支。在“自由兵团”的全盛时期,约有120支德国名为“自由军团”的支援部队存在于欧陆。至于人数,据估计,自1918年十一月到1923年十二月,约有150万人参与过“自由军团”,顶峰时期的兵力约为50万人。

大部分著名的自由军团是由前德皇军队成建制的转化而来,当然之后也发生了不断的分化和合并。在战后初期的无政府状态下,个人魅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不少自由军团直接用其领导人的名字命名。公认第一支“自由军团”是梅尔克少将领导的志愿猎兵团,但人们更喜欢称之为“梅尔克义勇军”,再比如卡普暴动的主力军“埃尔哈特旅”以其领导人埃尔哈特上尉的名字命名,其前身是德国第二海军步兵旅。

卡普暴动后,作为准军事组织的“自由军团”被共和国政府视为非法团体。在国防军总司令冯·塞克特卓越的影响力和领导下,自由军团被逐个解散,最终演变成一些政治力量。被解除武装的自由军团更多的参与了街头、酒吧斗殴而不是对布尔什维克的战斗。

冯·塞克特

自由军团不仅广泛存在在德国境内,也活跃在类似于“京紫”中库图里高国的北方国家,特别是波罗的海三国。1918年,停战协议签订两周后,列宁认为《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条约已无意义,红军遂挥师南下,攻城掠地,企图一举收复布列斯特和约失去的土地,并建立起苏维埃政权。

面对苏俄咄咄逼人的攻势,西方选择利用尚未完全从波罗的海三国撤出的德军来阻滞红军,这是最快捷的选择。1919年1月3日,红军占领里加。在英国的默许下,刚独立没多久、缺乏武装力量的拉脱维亚政府召集德军士兵抵抗红军。拉政府宣布,只要参加反对布尔什维克四周就可以安置在拉脱维亚乡村,并且获得一份土地。

钢铁师团军旗

拉脱维亚政府的政策吸引了大批德国志愿者加入,其中就包括“自由军团”。而在拉境内,留在波罗的海地区的德第八集团军残部和其他波罗的海德意志人已经来自德国的志愿者组成了“钢铁师团”和“波罗的海防卫军”。在他们的支持下,红军渐渐被逐出了波罗的海国家。

但是请客容易送客难,更何况还是引狼入室。在无政府和游击战的状态下,自由军团陷入了德军一贯的兽性,烧杀奸淫无恶不作。仅在叶加瓦尔一地,自由军团据处决了约500名平民。未来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指挥官鲁道夫·胡斯是当时的一名志愿者,1947年,他在处决前回忆道:

“在波罗的海国家的战争比我以前经历过的更为残忍和邪恶,那里没有前线,到处都是敌人。敌人出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场屠杀,直到无人幸免。”

拉脱维亚政府对于自由军团的暴行非常不满。在基本赶走红军后,乌尔马尼斯政府要求德军撤离。而自由军团立即发动政变,扶持了一个“符合德国利益”的傀儡政权。这件事引起了国际舆论的一片谴责,协约国要求德国政府立即召回自由军团,而艾伯特政府表示如过召回就会使布尔什维克卷土重来。

1919年5月攻占里加后,得意忘形的德国军队甚至打算入侵爱沙尼亚,于是战争基本变成了波罗的海国家政府军和赖着不走的自由兵团的战争。1919年6月23日,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军队在温登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波罗的海防卫军”和“钢铁师团”的指挥官戈尔茨将军被迫签订和约,带着残军撤离里加。

战争示意图

在撤军过程中,由于刚签订的《凡尔赛条约》的刺激以及对在拉脱维亚失败的不满,一些自由军团哗变不愿回国,参加了西线俄国的白卫军,继续和拉脱维亚人打仗。一些德国士兵认为拉脱维亚人背信弃义,于是将怒火发泄在他们回乡途中的每一寸土地上。

一名撤退的志愿者这么写道:

“我们向惊慌失措的人群开枪,我们疯狂了,射击并猎杀着。我们在田野上像追逐兔子一样猎杀拉脱维亚人,我们烧毁每一座房屋,破坏每一座桥梁和每一根电线杆。我们把许多尸体扔进喷泉池,在上面扔手榴弹。任何能点着的东西都被烧掉……在我们心中没有任何人类感性……巨大的烟柱是我们的路标,我们点燃了火刑柱,那里焚烧的是……法律和文明世界的价值观。”


《一弹解千愁》 【法】玛格丽特·尤瑟纳尔。这部小说展现了1919年拉脱维亚的残酷内战。

从某种意义上说,自由军团是拒绝和平者,或者说是不甘失败者的队伍。就在拉脱维亚的自由军团而言,“渴望延续他们的军人传统……认为在拉脱维亚的战斗可以提供一个基地,在那里可以作出洗刷战后失败和耻辱的最后努力。” 他们没有像加达里克反和派一样阻止和约签订,不过在1922年,他们刺杀了《凡尔赛条约》的签订者马蒂亚斯·埃茨格贝尔。更多拒绝和平的自由军团士兵参加了战后的一系列极右组织,特别是纳粹党和他的冲锋队。

虽然包括希莱姆在内的不少自由军团成员日后加入了纳粹党,并在第三帝国身居高位。但是希特勒一直视自由军团为威胁。卡普暴动的主力“埃尔哈特旅”的指挥官赫尔曼·埃尔哈特就曾经拒绝支持啤酒馆暴动并阴谋反对希特勒。

赫尔曼·埃尔哈特

在“长刀之夜”中被谋害的冲锋队头子恩斯特·罗姆也曾是一支自由军团中的高级成员。1934年,希特勒发动的“长刀之夜”对冲锋队,特别是冲锋队中的“自由军团”成员进行清洗,大批“自由军团”成员被杀害并逮捕,埃尔哈特也逃亡奥地利,其余的自由军团向纳粹党缴出军旗以示效忠,作为政治力量的自由军团在德国的彻底消失。

当然,既然都为一战后德国重要的极右势力,且政治观点并无相左之处,因此纳粹党也未尝不可视为自由军团的一种延续。

捷克斯洛伐克学生自由军团
主要内容来自/参考书《战败者 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的暴力与革命,1917-1923》

参考资料:

《战败者 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的暴力与革命,1917-1923》【德】罗伯特·格瓦特

一战百科全书词条:Freikorps  Mattheis Bucholtz, Mount Royal University

英文维基


部分名词英汉对照

自由军团 Freikorps

梅尔克志愿军 Freikorps Maercker

赫尔曼·埃尔哈特 Hermann Ehrhardt

埃尔哈特旅 Marinebrigade Ehrhardt

汉斯·冯·塞克特 Hans von Seeckt

古斯塔夫·诺斯克 Gustav Noske

钢铁师团  Iron Division

鲁道夫·胡斯 Rudolf Höss

温登战役 Battle of Wenden 1919

卡普暴动 Kapp-Lüttwitz Putsch

恩斯特·罗姆 Ernst Röhm

长刀之夜 Night of the Long Knives


拒绝和平者:京紫中的加达里克反和派与德国自由军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