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BET物理吸附常见测试问题(二)

2022-12-06 12:10 作者:铄思百-add  | 我要投稿

一.真实的表面是什么样的?  

       立方体和球体是在数学计算上最简单的理想模型。对于边长为Lcm的立方体,其表面积为6L2cm2。但在现实情况中,数学中的理想几何形状是根本不存在的,因为在显微镜下看所有真实表面,它们都是有缺陷,都是凸凹不平的。如果有一个“超级显微镜”,你就能看到表面有多粗糙,这不仅是由于空隙,孔道,台阶和其它的非理想情况,更是由于原子或分子轨道的分布。这些表面的不规则性总是创造出比相应的理论面积更大的真实表面积。

二.影响表面积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表面积大小的因素包括颗粒大小(粒径)和颗粒形状(粒形)以及含孔量。设想一个一米边长的真实立方体被切割成一微米(10的负6次方m)的小立方体, 这样将产生1018个颗粒。每个颗粒暴露的面积是6x10-12 平方米(m2),所有颗粒贡献的总面积则为6x10的6次方m2。与未切割材料比较,这种暴露面积的百万倍的增加是超细粉体具有大表面积的典型。

       除了粒度以外,颗粒形状也对粉体的表面积有所贡献。在所有几何形状中,球形具有最小的面积/体积比,但一串原子如果仅沿着链轴线键合,则会有最大的面积/体积比。所有的颗粒物质都具有几何形状,因而具有在两个极端之间的表面积。通过比较两个有相同组成和相同质量,但形状分别为球形和立方体的颗粒表面积,很容易看到颗粒形状对表面积的影响。计算得出,在颗粒重量相同的情况下,立方体面积大于球体面积。

       因为粒径、粒形和孔隙度的不同,比表面积的范围可以有极大的变化,但孔的影响往往使粒径和外部形状因素的影响完全湮没。由密度大约为3g/cm3的0.1微米半径球形颗粒组成的粉末比表面大约为10m2/g,而1.0微米半径的类似颗粒比表面会减少10倍;但是如果同样的1.0 微米半径颗粒含有大量的孔隙,其比表面可能超过1000m2/g。这清楚地表明孔对表面积的重要贡献。

三.在粒度分析仪上计算出的表面积值准确吗?

       尽管颗粒形状能被假设为规则的几何形,但是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它是不规则的,只不过目前流行的粒度测量方法是基于“等效球体积”。如果试图利用粒度测量方法(包括激光衍射法、光散射法、电域敏感法、沉降法、透过法、筛分法和电子显微镜法)测量比表面,由于粒形、表面的不规则及孔隙度的影响,其结果会比真值严重偏小,甚至相差1000 倍以上。因此,由粒径计算表面积只能通过球形或其它规则几何形状的绝对假设建立一个低限值。

四.孔的类型有哪些?

       工业催化剂或载体作为多孔材料,是具有发达孔系的颗粒集合体。一般情况是一定的原子(分子)或离子按照晶体结构规则组成含有微孔的纳米级晶粒;而因制备化学条件和化学组成的不同,若干晶粒又可聚集为大小不一的微米级颗粒,然后工业成型成更大的团粒或有不同几何外形的颗粒集合体。

总结

       BET物理吸附是很常见的一种测试,对于孔径分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需要了解更多BET测试相关内容,可以联系我们铄思百检测!铄思百检测作为华中地区领先的第三方权威机构,与武汉众多高校及其分析测试中心有交流合作。除BET测试以外,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电子能谱,热重分析等测试都有丰富的经验,欢迎联系送样测试!


BET物理吸附常见测试问题(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