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柿优分享:便利店经营数据分析
便利店行业有一些专有名词,有些与其他行业同名,其基本含义相同,细化解释略有不同,需要引起注意。只要了解清楚这些名词,才能通过数据来改善门店经营状况,从而提高门店销售额。喜柿优小编给大家简单整理下。

一、分类销售额
分类销售额:便利店内每种品类商品的销售额。
通过分析商品的分类销售额,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各种类商品的占比合不合理?
周边人群的消费取向大致是什么样的?
我的便利店销售特点是什么?(就是哪一类卖得最好)
针对某种商品,我们应该订货、补货、或调货、换货?
分类销售额低的品类——调整商品组,加强促销活动(消化库存)
分类销售额高的品类——加强商品组,有针对性的补货
二、营业额
营业额=店铺经营状况
通过营业额,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比较往年的销售数据,今年的销售额是高了、低了或是基本持平?
高为什么高?低为什么低?持平的原因是什么?
根据现状,针对性调整门店经营策略
设立便利店经营目标、员工销售目标
将营业额目标细分到每月、每周、每日
将营业额目标落实到每时段、每班次、每人
三、毛利
毛利=销售价-进货价
通过毛利,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店铺营业额高,店铺的利润也高吗?
毛利低——及时调整商品结构
毛利低——改变商品陈列
毛利低——改变促销力度
四、坪效
坪效:每坪面积可以产出多少营业额。坪效=营业额÷便利店总坪数
通过坪效,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便利店的黄金位置在哪里?
黄金位置放置的商品,销售反应好不好?
黄金位置放置的商品是低价位商品吗?
店员更倾向于推荐较便宜的商品吗?
便利店有没有制定每周的主推商品?
店员知道每周的主推商品吗?
五、客单价
客单件=销售额÷销售单数
通过客单价,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客单价高——顾客消费能力高
客单价低——顾客消费能力低
消费区间是多少钱到多少钱
进货时,多订一些在这个价格区间的商品
六、周转天数
周转天数:从资金投入到销售回本需要的天数。
通过周转天数,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周转天数高——库存总量不合理或结构不合理
周转天数低——库存严重不足
周转天数不能用来参考商品分类结构
七、商品损耗率
商品损耗率=自然损耗量÷入库商品数量
通过商品损耗率,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损耗率高——严格对待交接班工作
损耗率高——高峰期时提高警惕,加强配合力度

八、滞销品分析
滞销品:低回转商品
通过滞销品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滞销品排名,前10名都是什么?
这些滞销品还有多少库存?
商品滞销的原因在哪?
调整滞销品的陈列
对滞销品进行重点推荐
及时做好促销的准备
调货、退货、换货
九、畅销品分析
畅销品:受顾客欢迎、卖的快的商品。
通过畅销品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畅销品排名,前10名都是什么?
这些商品畅销的原因是什么?
库存有足够的商品么?(设立库存安全线)
能否利用畅销品捆绑滞销品销售?
十、老顾客占比
通过老顾客占比,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有多少老顾客跟便利店有粘性?
便利店的市场占有率怎么样?
占比40%-50%——店铺利益是最大化的
占比<40%——店铺的市场认可率低
占比>50%——店铺开发新客能力低
以上门店基础数据,适合于刚走向店长岗位的朋友,大家可以多注意下。做便利店经营其实就是做细节,我们说的经营的力量其实就是细节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