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书痴
有一个书痴坐在一家拉面店里正等着饭来,手的旁边放着一个盛了两个烤包子的白色碟子。
他似乎有些过于的无聊,手头上也没有本解闷的书。就看着这碟子,想到了白玉盘。不如来对诗吧,输了的罚一个烤包子……
这么一想他笑了笑,饿在头上的他能一直输。可还是应了要求,就是,诗里必须要带“月”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是啊……啊,我知道你对不出来了,再对的话文章就有摘抄嫌疑惹得发不出去还招人嫌了!吃!”
他一边给自己捧场,一边笑着拿起一个烤包子来,“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一咬下去,唇齿留香的独属于羊肉的味道溢散在了口中。就是烫的人伸了伸舌头。他看向了拉面馆外暖色灯光下的人流,知道是到了晚上了。里面可能有不少是六中的学生,因为拉面馆在六中附近。这家的拉面好吃。
走出外去推开那玻璃门来,举头仰望看得黑石底中总要出了一个月亮。这月亮照过不少人哪,卫青、纪晓岚、牛顿、拿破仑。哪个名人哪个地方的能没见过这月亮呢?此刻在月亮下啊,他举起了手中的烤包子以敬月亮上的嫦娥。
虽然不止是有些奇怪的程度,但是他还是觉得挺不错挺有诗意的。烤包子的热气在冬夜中被清风吹拂,热气与烤包子做了场离别,与冷风合了场相遇。人也不过如此,见了此时山水,过了回味无穷。
想着昨天的事,明天就已经来了。再想想后天就到了!你说,太宰治似乎在一篇记不住名字的小说中也提过类似的想法。会不会,太宰先生也是在那天晚上吃着烤包子看着月亮突然来了灵感呢?呀,不好说呀。
拿着烤包子的手臂向上一举,然后塞进嘴里吸了一嘴的油。不是酒,但是是喝酒的意思。书痴自己知道的。噫,何不来首打油诗呢?
“烤包子遇到烤包子,渔家菜别了渔家菜。一个拍扁,是肉饼子。一个全鱼,也还是菜。”
哎呦,这写得可太菜嘞。不过菜就菜吧,那听诗的风和月亮也不会来和自己争个第一第二。枪打出头鸟,文人却相轻,再加之各个恃才自傲……嗯……无所谓了。
烤包子又被咬了一口,他又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每逢初八、十八、二十八的时候这条路北边的那条街都有集会。那里有一家摆摊的既卖炒凉粉又卖肉丸子。别的不说那肉丸子嘿,入口即化,汤汁浓郁。好巧不巧的是丸子摊对面就是一炸油条的,那油条浸了汤……噫!那叫个美!
说到这里他才发现自己似乎是个吃精,什么事都和吃沾上了。
可是不说啊,前些天他排队买甜品的时候。有一个看上去五六岁的小姑娘过来突然拉着自己手不丢给自己吓了一跳,也不敢说话。过了好一晌才来个阿姨说了句,“不能拽哥哥,把手放开,走了,咱们回家。”后来那阿姨说这孩子就爱拽别人手。他还真是觉得这孩子太容易被拐跑了……
那不如就写篇文章吧,就写一个小孩子突然拽了一个久历职场的大叔的手。这个大叔是个心善的大叔,就一边走一边帮着孩子找妈妈,路上的时候遇到很多事都会发出不同的感慨。例如孩子冲进那种从地面喷出而且周围没有设护栏的喷泉里惹得一身湿却很高兴,而大叔弄湿衣服后先是觉得事后清理衣服的麻烦然后再回想自己儿时也曾高兴的冲进喷泉。就这样类似事件多来几次,最后孩子被送回去了。再加点环境描写,着重心理描写……嗯!像是篇看得过去的东西。
“孩儿!别在外面站了!面好了!”
“啊,好……好的……”
书痴的时间光用来看书写东西了,似乎都不太会交流了……倒也是有点害羞的可爱。他记得自己刚上初二时去买包子不敢开口,好不容易憋出话了话怪语气更怪,一句声音越来越轻越来越小的“还有肉包子吗……”惹得卖包子的姐姐笑了一阵子,“那么害羞啊?”嗯……啊……哦!
说起来自己说起来不说年纪,觉得年纪是种数字罢了。而年级则是真实的。因为每个学期都有难忘的事,每个学期都有成长。还有就是“期中考试前”比“某某月”要好记好说的多,对于学生来说。
那不如就,写篇喜剧一样的东西。有一个学生和一个侦探由于一些事件组成了搭档,侦探问:“孩子,你发现受害者的时间是在初一的时候吗?”然后刚上初一的学生回答,“是的先生,是初一的时候。”是不是听起来就很有意思?只要找个更深刻适合的主题同时完善人设和故事逻辑,再推理部分多下功夫……嗯,应该能行。
说来他讨厌说“如果怎么怎么样,该怎么怎么想。自己要写个什么什么样的东西”然后再和他人加以讨论。因为他觉得这种事在嘴上怎么说都好说,写起来就是两个样子了。有的干脆说的热火朝天到最后一字不动。
而且有了讨论内容的时间那篇文章大概就写了一半了……
书痴坐回了桌子前,他尝了一口面汤……所谓新手吃面,行家喝汤嘛。他对这碗汤的评价是……
“那个,阿姨……汤……忘放盐了……”
店家笑着回应着让书痴自己拿餐桌上的调料瓶自己加点盐好了。如此说来,这碗面是残次品。残次品被端到了桌上。
残次品……残次品生来就是不好的吗?不一定,残次品也有残次品的美,简朴也有简朴的风韵。就像是画中的留白。况且没有残次品怎么能显得成品的美呢。
走在大街上的人流,里面没有残次品,或是说全是残次品。
不如就写两个色盲的故事吧,以两个人的视角讲述同一物品,最后来的正常人也被整迷糊了,不知道说这物品究竟是什么颜色了。
而且残次品……说来自己也没少写残次品。刚起手写文章也好、杂文也好、诗也好,还是随便什么都是。刚开始难免磕磕绊绊看着让人无奈,日后再看也觉得脸红。那么这样的残次该有吗?
觉得是该有的,如果没有这种残次,日后的完善从哪里来呢。而且有时也没必要追求完善……
我知道在家里做一碗面的花费顶多是三元,但在外面一碗却要了数倍的价钱,景区里的东西更是要贵些……但是很多时候。要的都不是面,要的是尽兴。
想到这里,我面前地铁的门开了。背着书包挤入了车厢……我中断了关于书痴的幻想,只祈祷于今日的早读………可千万不要迟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