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的“废两改元”政策
背景:1.自鸦片战争之后,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的金融货币复杂紊乱。多种不同的银两、银元、铜币和形形色色的纸币并行流通,严重阻碍了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发展。
2.1930年中原大战结束后,从表面上看,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党政府在政治上军事上取得了较大的优势。
3. 国民政府加强对地方的渗透与控制,着力于政治上、经济上统一的需要。
政策内容:1933年4月,国民政府发布“废两改元”的训令,其主要内容是废除了银两,确立了银元本位制;将铸币权改归中央,统一了铸币权。
意义:
积极方面:中国银本位制度确立,银两的废止,简化了货币,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不足之处:但“废两改元”后,辅币的紊乱并没有解决,更重要的是,中国实行银本位制尚有很大问题。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币制在国际上仍是落后的。中国货币就会受到世界银价的影响,只要世界银价一有波动,就会严重影响到中国的金融和经济。正是由于改革后的币制尚有如此重大缺陷,因此才有后来的法币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