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成功的商业广告 消失的五四精神

“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何冰极富深情的演讲,似乎很能点燃青年们心中的热情,给“后浪”们打了一针强力的鸡血。
鸡汤之所以是鸡汤,无非因为肉被捞干净了。
向后辈讲述时代,使我想到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茨威格经历过欧洲最震荡的时期,他在序言中自述:对于我们这代人而言,我们每个人都是时代巨大转变的见证人。我似乎觉得,为我们所经过的那种紧张而富有喜剧性地令人惊诧的生活作见证,是我应尽的一种义务。

在茨威格自我毁灭之前,他完成了这本回忆录,为欧洲和“后浪”们留下了分崩离析的昨日世界,讲述战争的阴影和残酷的命运是如何笼罩着那个时代,以及欧洲大陆每一个无足轻重的人。
南方观察这样写:“同样是讲述时代,《后浪》这则青年宣言与茨威格《昨日的世界》,在价值观层面传递的信息却非常不同。《昨日的世界》扉页上说,“我们命该遇到这样的时代。”茨威格通过欧洲昔日的繁荣与快速的陷落,怀着绝望的心情回忆过去,处处都秉持着人道主义与和平主义的立场。而《后浪》在价值立场上,却陷入了虚无。”
后浪 本来就是B站的广告,从其本质出发去衡量,形成了病毒式传播的效果,可谓软广告界的典型案例。然而在微博朋友圈疯狂转发的却是有了“后浪”的前浪们,他们大多都对自己埋入坟墓的青春忧怨的缅怀,但却被所谓“演讲”中“后浪”可以在这个时代拥有肆意妄为的“权利”而欢欣鼓舞。
他们真的认为这个世界如片中所说是他们驰骋的舞台吗?“后浪”们在这个放假的五四青年节不需准确高考、网发简历、加班工作吗?刚刚从全球避难而归的优质“后浪”若没有了父母前浪的助推,他们到底能掀起多大的浪? 广告总是挑好听的讲,这无可厚非。但当它成为疫情期间大众的致幻剂,那可就不好说了。
看了微博上一个高赞评论:搬完今天工地上的最后一块砖,用黢黑的手按一按裤袋里的票子,我想:到底能一次买多少个馒头的时候,我可以开始准备我的诗与远方?
在后浪里对后浪们说“不要在意前浪们的看法”,而后浪其实就是为前浪而生。或者说……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没有自我独立价值观的青年,在任何时代,前途都是暗淡的。
用成功论去纪念五四,《后浪》或许意味着传统的五四精神、启蒙主义话语已经陷入绝境。
最后分享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