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生平简介(二)
权善才(《神探狄仁杰2》里面的将军)误砍了昭陵(唐太宗的陵墓)上的树木,唐高宗想要杀了权善才,狄仁杰当初是支持的,后来就劝唐高宗说不能如此,唐高宗同意了。
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坐误斫昭陵柏树,仁杰奏罪当免职。高宗令即诛之,仁杰又奏罪不当死。帝作色曰:"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左右瞩仁杰令出,仁杰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愚以为不然。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易。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千之诛。昔汉文时有盗高庙玉环,张释之廷诤,罪止弃市。魏文将徙其人,辛毗引裾而谏,亦见纳用。且明主可以理夺,忠臣不可以威惧。今陛下不纳臣言,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从今日为始。古人云:'假使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旧唐书·狄仁杰传》
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坐误斧昭陵柏,罪当免,高宗诏诛之。仁杰奏不应死,帝怒曰:"是使我为不孝子,必杀之。"仁杰曰:"汉有盗高庙玉环,文帝欲当之族,张释之廷诤曰:'假令取长陵一抔土,何以加其法?'於是罪止弃市。陛下之法在象魏,固有差等。犯不至死而致之死,何哉?今误伐一柏,杀二臣,后世谓陛下为何如主?"帝意解,遂免死。
——《新唐书·狄仁杰传》
唐高宗的宠臣王本立违法乱纪,狄仁杰请求法办,唐高宗起初不同意,狄仁杰一番劝说,唐高宗这才惩罚了王本立。
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用事,朝廷慑惧,仁杰奏之,请付法寺,高宗特原之。仁杰奏曰:"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诫。"本立竟得罪,由是朝廷肃然。
——《旧唐书·狄仁杰传》
左司郎中王本立怙宠自肆,仁杰劾奏其恶,有诏原之。仁杰曰:"朝廷借乏贤,如本立者不鲜。陛下惜有罪,亏成法,奈何?臣愿先斥,为群臣戒。"本立抵罪。繇是朝廷肃然。
——《新唐书·狄仁杰传》
唐高宗即将出行,并州长史打算避开妒女祠,狄仁杰表示不需要这样做,唐高宗称赞他为大丈夫。
高宗将幸汾阳宫,以仁杰为知顿使。并州长史李冲玄以道出妒女祠,俗云盛服过者必致风雷之灾,乃发数万人别开御道。仁杰曰:"天子之行,千乘万骑,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之害耶?"遽令罢之。高宗闻之,叹曰:"真大丈夫也!"
——《旧唐书·狄仁杰传》
帝幸汾阳宫,为知顿使。并州长史李冲玄以道出妒女祠,俗言盛服过者,致风雷之变,更发卒数万改驰道。仁杰曰:"天子之行,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避邪?"止其役。
——《新唐书·狄仁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