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发力必须“以退为进”

很多人都说过,乒乓球最难的是步伐。这里说的的步伐,当然不只是步伐的移动,这牵扯到预判,选位,技战术,反应速度,敏捷性等等。我们谈论步伐的时候,当然不只是谈论“步伐”。为什么传统上来讲欧洲球员小球会吃亏,其实根子还是在步伐。欧洲球员一般比较高大,一米八的很多,萨姆索诺夫是一米九,比较高大的身形肯定步伐就慢。而摆短劈长能不能处理得好,关键还是看步伐到不到位,所以身形高大的欧洲球员小球肯定就会吃亏一些。有个省队教练说的现在的塑料球最好是1.75米左右的身形最好,或者再往上一点,但不能超过1.8米。太瘦弱了打不动,塑料球很吃身体,太高了敏捷性肯定就不太好。值得一提的是,马龙就是1.75米,樊振东是1.7米,当然了,樊振东体型健壮,在乒乓球运动员里面基本上是独一档的身体素质了。
关于步伐有太多可聊的了,这里主要聊发力和步伐的关系。有一些球友可能也是一知半解,他们说塑料球时代就得不退台,这个当然是不对的。虽然过早过多的退台在这个时代都是消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死不退台,关键还是看你的打法。同样是主打中近台的,林昀儒就比张本智和站位要远一点。因为林昀儒是左手,他其实正手使用率蛮高的,正手要发力,就不可能“骑着”球台发力,就必须拉开空间。正手引拍幅度本来就比反手要大得多,要引拍就需要时间和空间,适当退台才能发力。
我们先分析张本智和为什么不退台,然后再来聊你该不该退台。张本智和的打法可以说是“绝对”的反手利,他几乎不会侧身,反手全台拧,撕和弹,所以张本智和肯定是不愿意退台的。他的优势就是反手的速度,是全台拧起之后的衔接,反手快撕和快弹全台压制对手,他打的就是速度。既然是打速度,他肯定就不愿意退台了;就算张本智和退台,那也是被动的退台,反手压不住对方旋转了,必须形成正手对拉,他才会退台;张本智和的退台和许昕是不同的,许昕是要加旋转要发力,许昕是主动退台,而张本智和是被动退台。
业余普遍有一个大问题,不该退台的时候退了,该退台的时候又不退,这其实就是对退台的理解不够造成的。张本智和和许昕的打法算是两种极端,张本智和是主打速度的不退台打法,许昕是主打旋转的退台打法。业余可以去学习和理解他们的打法,然后是改进自己的站位。
贴挡的时候不要退台,尤其是高调弧圈。因为高调弧圈通常弧线都很拱,落点比较浅,你一旦退台了,没找到那个上升点去击球,球就会蹦比较高,你就很难再找点了。反手为主的打法不要退台,反手的引拍和发力肯定不如正手,一旦退台威力就直线下降。搓攻打法的不要退台,力争搓球去控制对手,一旦退台,对方摆短之后你再去搓势必冒高。总而言之,中近台为主的打法,借力为主的打法,弧圈球功底不深的球友,尽量不要退台,多盯落点,多抢上升期。
如果你弧圈球能力强,你的优势是旋转,那么就必须退台了。有些球友不太懂这些,一味地迷信“不退台”。发力的前提是引拍幅度大,引拍幅度大了,挥拍时间肯定就长,你不退台,肯定被球顶死了。所以为什么有些球友无谓失误特别高,根源就是站位。自己是主打发力的,是主打旋转的,但站位却老是贴着球台,球过来很顶的时候,你根本就来不及引拍,瞬间就被球顶得很难受了。
“以退为进”,这个在弧圈球打法里面是最核心的东西,你不可能贴着球台去拉弧圈球,那基本上都是拍半高球或者高球。当然了,退台也是技术活,什么时候退,退多远都是技术,都是预判,这个需要慢慢去积累。简单来说,下旋起板之后,转成上旋对抗之后,你就该稍微退一点,如果形成了连续的多板相持,你又得退一点。退台得有序的退,得根据来球的速度和旋转去退。有的球友一上来就退两三米,别人直接给你吸一板,你就傻了。退台不能退得太快,也不能退得太慢,所以乒乓球真的很复杂,你得去学习专业知识,而且还得去练,练了之后还得根据对手的打法和发力不同去调整。完全不退和一退就到底,这都是不靠谱的,必须因时而动,必须动脑筋去学习技术,去积累经验。面对“坊间谣言”需要有一双慧眼,多学技术,不能只打球不学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