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暴》带有别样的味道,潜聊一下现在的警匪片的那些事
说实话,这次的《除暴》我还蛮期待的,看之前就想着看完后一定要写一篇带有无剧透和剧透两部分的影评。
但看完以后还是觉得不用了,因为它没什么好剧透和研究分析的,单纯为了放松娱乐,或者单纯为了两位主演,甚至单纯因为一张有趣的海报,都可以成为走进电影院看这部电影的最大理由,放平心态和预期去看这部电影,就是最好的推荐语。

先说说总评,我再想聊聊的想聊的:
如果满分100,及格线70,我会给《除暴》80分
《除暴》带有些别样的新,老少皆宜,绝对不是烂,谈不上多爱,但也喜欢,skr~
正文
作范儿。
谈到警匪片,人们肯定会想到港片的种种,不得不承认过去香港的警匪对敌和黑社会题材电影极其辉煌,有不少佳作,随着时间变成经典,留下一代观众的回忆,而那个时代的烙印也一直影响着国产警匪片,直到现在。(这个人在说什么废话,搞得就你看过港片一样)

《除暴》方方面面都在作范儿,比如悍匪、警察、犯罪、精细作案、抓捕计划、兄弟情、硬汉柔心,还有台词等等,电影的港片范儿就摆在那儿。(导演刘浩浪就是老牌香港导演啊喂)

但《除暴》的范儿不完全是追求港片的那种范儿,电影带着别样轻松的节奏,这是一部有“饶有兴致”的警匪片。
简单。
整部电影看完,感觉它的题材、情节、里面各种元素都特别适合拍成一部有深度的好港片,我这里说的好港片是那种特别能打动人,有令人拍案叫绝的反转,走心的角色,令人不禁唏嘘,不只讲警匪,还表现有别的人情世故和社会现象的港片。
不过《除暴》没这么做,它选择走了“简单清新”的路线,玩出与一般警匪片不同的风格。电影里金典港片的大多数元素都有,但电影只保留观众最想看的打斗场面、最简单的剧情、最容易感受到的情感流。它有伏笔铺垫但算不上特别精妙,它有人物塑造但算不上深入内心,它有刺激枪战但算不上血腥暴力,它没那么紧张、拖沓、悬疑,镜头语言和表达很直白。电影把这些安排处理得很好,顺畅,完整,所以《除暴》是一部用什么姿势(除了黑深残)至少都会看得舒服的电影,带男女朋友或父母也可以看得很开心。它简单粗暴就跟它的字名一样,《除暴》。
演员。
其实上面说的“简单”也可以用另一个词来形容——平庸,而我相信大家对《除暴》那么的喜欢和给予好评,其中演员这一方面绝对是重大加分项。
也不知道电影制作团队在选演员的时候,哪个人这么“妙想”,出了个吴彦祖演来悍匪,王千源来演人民警察的主意,简直是妙到开花,因为两人之前就演过相似的角色了,而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功。吴彦祖在《新警察故事》中的阿祖表现十分精彩,那一句“收手吧阿祖,外面全是警察”更成为了影迷口口相传的金典语录。(说实话,小时候我看的时候有被深深吓到,特别是那个红色面具,真的是童年阴影)。

王千源在《“大”人物》中饰演的警察孙大圣也让人印象深刻,那种“我盯上你了”的信念和这次的《除暴》“咬死不放”也莫名契合。

两人的演技自然没得说,光站在那儿不动,眼神都全是内心戏。这里我还想给电影的造型老师们点赞!虽然电影找来了两位影帝确实是个好点子,但观众总会对演员各自的刻板印象,这时就体现出造型老师的用心了。王千源的头型类似于“蘑菇头”,给人一种朴实和正直的感觉。

而吴彦祖无论是性感小胡须还是稍留到脖子的亮发,配上演员特有的气质,让人感觉他就是一只“不会落脚”的老鹰,敏锐和不安分。

他们分别饰演钟诚和张隼光在外貌上就塑造得好,对立敌意感十足。当然,电影的配角表现也不错,让我最印象深刻的一个配角是张隼的妈妈(鲍起静饰),虽然电影中她的戏份很少,但从她的演绎中我看出了母亲对自己孩子的溺爱,还有无法阻止儿子步入歧途并自毁人生的无奈,“洗澡6块”,看着电视机默默摘下助听器,满满的都是作为母亲的绝望。或许她早就想到过自己的儿子会有这一天,但又能怎样呢,罪犯就是要被绳之以法,伤天害理不得饶,我相信她也懂得这个道理,这种矛盾和痛心在短短的镜头下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ps:下面这一部分比较脱离该电影,重要聊点别的,我也只是就电影论电影而已,做为新时代的优秀青年,我一直秉承着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遵纪守法,严格律己,孝敬父母,诚信友善,立场坚定,不忘本心,志做未来祖国的建设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正确观念的宣传者,文明社会的遵守者。所以,有些地方请不要过度解读我哦)

新警匪片的那些事儿。
我对《除暴》能有一个较好的评价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除暴》在近几年的“警匪片”中算是少见且质量不低的作品了,你也可以理解为全靠同行衬托,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能完整的讲好一个故事,拍出观众想看的,不搞没必要的,就已经比那些什么花里胡哨复杂又这里一个漏洞那里一个缺点的电影好太多了。
近几年的港片(新港片)整体是走下坡路,更多的是拍“吃剩下的”,各种卖情怀,金典还是金典,新港片依旧很少有超越。一方面是电影自己创作的原因。另一方面是中国DL发展起来了,各种FZJS观念和SHCE行动等被提上来(这当然是好事),国家对方方面面进行G范和Z改,都朝着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生活环境的变化大家都有目共睹。想想文娱行业中近几年的书籍,游戏,娱乐圈等等。电影行业也非常明显,主旋律电影增多,更受大众欢迎,这些我就不举例了,还有就是GD审C机Z更严了,以前能通过的现在不能通过或者需要删改。
警匪片因为“那啥的”原因受到的限制和影响就更大了,我们来看看这几年国产口碑和票房还算不错的警匪片(这里说的警匪片不只是标准的有“警”或“匪”哦)
2019年:
《误杀》13.33亿
《扫毒2》13.12亿
《反贪风暴4》7.99亿
《师徒行者2》7.02亿
2018年:
《无双》12.73亿
《反贪风暴3》4.42亿
2017年:
《追龙》5.77亿
2016年:
《寒战2》6.72亿
《使徒行者》6.05亿
他们的故事背景差不多可以这样分
不主要发生在国内大陆的:
《误杀》《使徒行者2》《寒战2》《使徒行者》

反黑反贪反毒:
《扫毒2》《反弹风暴4》《反贪风暴3》

过去事件人物原型改编:
《无双》《追龙》

也许这样大家莫得感受到我是什么意思,那我来个具体点的,《追龙》的续作《追龙2》本身拍得不怎么样(挺烂的),里面硬塞了一个生硬的广东JCJ周队长(杜江饰)的角色,这个角色可有可无,只是在最后在莫名其妙的结尾中逮捕和Q决龙志强(梁家辉饰)而已。

这次《除暴》吴彦祖也有一个这样的结尾片段,但这个正片片段在电影上映后12天被当成预告片释出了。

一般来说电影把正片片段当预告片来宣传,无非就是看到票房有些乏力,爆出片段来吸引还没看过的观众,不过这也侧面说明了《除暴》的精彩片段多,但观众最不喜欢的就是在预告片中看到故事结局,本来电影的情节就够简单,这波属实反向操作,加上正式上映都大多用这一张主角跪着即将被Q决的海报作宣传,emmm,你们品,你们细品。

现在国产电影的SCZD对警匪片极大限制的不只是结尾,很多金典的警匪片结局不也都是警察制服罪犯或者罪犯S了吗,应该影响更多的是剧情的展开和人性的深挖,加上现在警匪片都是快拍快完工,来来去去就是那么些香港明星亮眼,各种套路屡见不鲜,以至于近年来警匪片烂片和佳片比重严重失调,观众在电影院看过太多的卖弄情怀、搞噱头、挣快钱、不走心的警匪片了,所以当《除暴》这样带有“清流”气质的警匪片出现后,我们马上被吸引了,并且看过后觉得电影质量确实不差,亮点明显,观影体验也好,即使它“简单”,我们也不吝啬对它的喜欢和好评。
但我对它的喜欢不是说希望警匪片出现越来越多像《除暴》这种简单粗暴类型越好,我看好的是它从新的角度出发去看待警匪片和对金典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用心,认真思考观众想要什么,尽管也有明显的不足不到位,但总体是保留了一个较好的观影体验,我们需要更多“带着脚铐还能跳舞”的电影。
希望以后国产警匪片能“跳”得越来越好吧!
End
最后再发一下牢骚。《除暴》上映第二天我就去看了,看完的晚上我就开始写这篇文章了,写到一半,突然想到写这篇文章好像不够“言之有物”,毕竟它电影这么“简单”,感觉懂的都懂,更多的是在扯别的东西,觉得没意思我就没继续往下写了,然后一直处于想写又不想的状态,终于,拖了两周我还是写完了它,感觉还不错,逼逼赖赖又是一篇文章,嘻嘻。当然,你也可以理解我为一个字——懒。
嘿嘿

那么,拜拜~咯,see 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