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影史考点 | 【第六代导演】历年考研真题、考点解析、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2022-12-18 12:18 作者:研必果艺术考研  | 我要投稿


历年真题

1

名词解释

图片

2

简答题

图片

3

论述题

图片


答案解析

一、第六代导演(名词解释)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陆影坛陆续涌现出一批出生于60年代至70年代,并于80年代中后期在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院校接受电影、戏剧教育的新生代电影导演。他们或以愤世嫉俗的边缘话语和“独立制片”的特异方式游离于国营电影体制之外,或在国营电影制片机构内进行不无自恋色彩的个体写作,或为改变自己的生存状况和创作环境而表现出某种回归主流话语和寻求观众认同的姿态。

二、第六代导演的创作特色(简答、论述题)

1.当代城市的主题。《留守女士》《头发乱了》《美丽新世界》等都把被黄土地遮蔽的都市景观推到画面中心。城市的形象、城市中的人、城市中的故事被空前地放大表述,真实反映中国城市社会的边缘阶层和人群,对中国的社会发展的形态变化做出及时的表述。

2.拼贴式的影像风格。或许是因为置身在电影、电视、广告新媒体混杂并重的的影像时代,第六代的作品呈现出复杂的视听元素:有纪录片式的凝视,有MTV式的快切,有变形的时空,有原生态的音响,有前卫构图,有常规镜语。在复杂而难以定位的语言方式中,他们显露着后现代式的杂糅倾向。

3.独立制作的概念。第六代的半地上半地下状态使他们在资金运作和制片掌控方面培养了很强的自主性,比之前辈们对电影创造性的追求,他们更注重电影的操作性。而他们常常脱离体制的独立运作直接推动了中国电影工业从单一向多元的转型。

4.个人体验的电影方式。由于最初的边缘位置,第六代从开始就把自己对世界和生活的体验作为创作的出发点,并借此和前几代导演所擅长的宏大叙事区别开来。即使是主题接受主流的作品,也以微观的个体生存状态为客观对象,而拒绝全景式的象征描述。

 三、代表人物及作品

1.贾樟柯(名词解释)

贾樟柯编导的《小武》《站台》和《任逍遥》等作品,均以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山西汾阳县城的历史变迁为素材,倾心观照各类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及其生存境遇,深受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影响。

贾樟柯的影像世界正在逐步成为理解中国的一种特殊方式,亦在重新诠释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贾樟柯的叙事沉静和不张扬,从不做单纯的道德判断,而是通过个性鲜明的纪实性风格一一拓展;倾力专注于历史变迁中的细枝末节,在冷酷的现实中保持着一种温暖的基调。他结合了经典形式和前卫方法,在动荡变化的现实中准确地描绘出人类心灵深处的核心危机,发展了德西卡、罗西里尼所开创的美学传统,在当代继续发掘出现实主义电影崭新的美感。

贾樟柯导演的作品风格(简答题)

①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

贾导的电影始终保持着纪录片般的写实风格。他密切关注社会边缘人物的生活状态和现状,紧密贴合社会现实,敢于揭示中国社会中的黑暗面,描绘出中国社会实景。其实在任何社会都需要有批判现实主义的存在,也需要保持对社会底层民众的关注,只有这样整个社会才是完整的,我们的影片才是完整的,一味地粉饰太平是不能长久的。

②纪实风格

纪实风格主要用于处理重大的历史题材和人物传记内容的电影艺术风格。贾樟柯导演的处女作《小武》细致地描写了小武所遭遇的三重打击:被朋友抛弃,爱情的落空,回到家里又被老父亲赶走。为了使影片更加真实,贾导多用晃动镜头拍摄,将人物的不安躁动体现出来。小武被朋友抛弃之后,蹲在地上抽了好久的烟,这一片段导演选择用长镜头拍摄,因为这样可以更好的将观众带入情境之中,体会小人物的失落忧伤。影片中导演还大量使用非职业演员,采用实景,即兴的拍摄方式,巧妙使用地方方言,这些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纪实美学特征有着一定程度上的贴合,同时纪实风格也是贾樟柯导演影片的一贯风格。

③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半边天》首映见面会,谈及女性角色,贾樟柯说:自己影片中越来越多的关注女性,是因为对自身作为男性的一种反思。贾樟柯力图透过影片以纪实的电影手法来记录当代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揭示女性的抗争精神,呈现女性真实的生存状态,探究女性面临的社会困境,呼吁人们多多关注女性,关注处于社会底层的女性。贾导电影中的女性角色的主体意识是一步步被唤醒的。从沦为男性附庸,丧失女性自我意识到在冲突碰撞中寻求反击,女性自我意识回归。这其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娄烨(名词解释)

娄烨,1965年3月15日出生于中国上海市,中国内地导演、编剧、制片,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娄烨的电影,向来重视表现人物关系的疏离感。人与人之间,内心距离忽远忽近,每个人对他人情感投注的游移摇摆,以及导致这一切的,个体自身在公共道德与情爱欲望上的无法决断,构成了娄烨电影的核心内容。而他在每部电影里所做的,便是将这个核心内容,根据不同的具体题材,以不同的载体,用不同的形式,再现出来。晃动的镜头,则是他在每部作品里延续的表达手法。

娄烨的电影特色(简答题)

①他的影片中呈现出高度一致的审美倾向和艺术追求,体现出较为强烈的个人风格。他不仅对冷门题材和另类表现形式进行探索,而且对于同行较少涉猎的同性恋以及非正常的情感关系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描述。

②他的电影题材往往以人物情感为主,涉及城市文化及敏感话题。而影片的主题则是探讨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对自身和时代的认知等。

③娄烨的电影故事在现实主义的基调下富有诗意,体现出较强的哲学思辨和文学修养,同时也展现出较为精巧的电影剧作技巧。

④他对于视听语言的掌控同样出众,以手持摄影、近景别构图、动态视觉等著称,其对于声画关系和电影配乐的探索,也体现出了较强的艺术修养。

⑤作为导演,在工作中,娄烨不向商业模式妥协,对影片创作的掌控程度较高,依赖稳定的团队合作和海内外资源支持,并且体现出他对于地下和先锋文化的热爱。

3.路学长(名词解释)

中国第六代导演,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81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专攻绘画,1985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在新生代群体里,路学长是一位比较注重体制反应和观众接受的导演,他的影片也在个体的表达和成长的独语中,体现出沉稳简捷的叙事能力和颇具前景的商业潜质。作品以冷峻和深刻的人文关怀见长,聚焦边缘弱势群体的生存困境,揭开精神之伤和人性之痛的同时,又试图开出医治之方。他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遥相呼应,用影片朴实的画面力图表现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和热爱,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文的关怀。

4.姜文(名词解释)

中国大陆演员、导演、编剧,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姜文的诗人气质造就了他的诗电影,他的男性魅力造就了他的性别电影,他的幽默造就了他的黑色幽默电影。

代表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

1994年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在姜文导演生涯中,《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一部举足轻重、不可忽视的影片,《时代周刊》评为“九五年度全世界十大最佳电影”之首。影片里的“文化大革命”不再是一”值得反思的浩劫年代,而是一段出自编导者个人内心的、极为独特并且阳光灿烂、令人神往的历史记忆。这是一个少年眼中的世界,是影片主人公马小军以及影片编导姜文和王朔等军队大院子女长大成人的诗意纪录。

姜文艺术特色(简答题)

① 姜文是中国电影史上独具特色的个性导演之一,他的作品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对事物和事件进行阐释。姜文电影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展示了对人性的主题探讨、多元化的叙事内容及死亡与生存的哲学意蕴。

② 大量的小景别运用:姜文电影经常大量运用近景、特写等小景别,强调、夸张、放大地表现对象,来突出其戏剧化的特征。

③ 象征性的色彩:在姜文的电影中,色彩除了具有刻画人物、渲染情绪的作用外,更直接承担了表达导演立场和构建影片整体风格的功能。破了色彩固有的表意体系,主观色彩的运用超越了自然物质的原有形式,上升为一种有意味的造型效果。

④ 极具形式感的布光:为了增强影片的历史感、厚重感和真实性,《鬼子来了》采用黑白胶片,纪实风格的布光,其余姜文电影的布光均不同程度地夸张、浪漫,具有表现主义的形式感。

⑤ 镜头运动丰富:《阳光灿烂的日子》跟随马小军的少年视角,有大量跟、升、摇、移等运动镜头。《鬼子来了》在室内镜头,特别是对话调度上大量使用了手持镜头。《让子弹飞》开头就动感十足。

5.张扬(名词解释)

1967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中国第六代导演、编剧、制作人。张杨善于以朴实的电影语言、戏剧化的场面调度和细腻的导演控制,展现年轻人的情感世界及其与父辈之间的文化冲突和伦理亲情。张杨的电影创作远离了愤怒、伤感和迷惘,更多一种宽容理解的姿态和渴望对话的温情。尽管偶发个人独语,但其整体的文化立场已经从边缘走向了中心。张杨的作品,因其独特的介于真实与虚构间的创意策划与艺术探索、拍摄的镜像之美以及蕴含的宗教哲学内涵,引起市场的关注,其带有纪录片特质的剧情片类型,对中国目前商业片充斥的电影市场无疑是个有力的补充,最终票房超过一亿。已经成为新生代群体中最具票房号召力的电影导演之一。

代表作品《冈仁波齐》

影片以藏族人的朝圣为题材,讲述了在藏历马年,普拉村十个普通藏民徒步跨越250°公里去冈仁波齐朝圣的故事。导演张扬运用真实记录与戏剧创作相糅合的表现手法,呈现了藏族人关乎信仰的生活方式,还原了普通藏民在千里公路上一路磕长头的朝圣过程,使影片传达出一种直击心底的震撼力量。影片以冷峻客观的姿态,日常化的铺展,以及静观式的摄影风格,将漫长的朝圣过程呈现出类纪录片的质感。

6.陆川(名词解释)

中国第六代导演、编剧、制片人,先后毕业于南京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陆川是第六代导演中,为数不多的获得成功的导演。但是,陆川过分坚持自己对电影的理解,以至于他常常忽略了观众的感受和心理期待,造成一个奇怪的局面:他的电影赢得了电影界和主流媒体的赞誉,却常常遭到社会民众的谩骂。在陆川为数不多的影片中,每一部的题材、类型都不一样,却从未失去浪漫与诗意的风格特征。其中,陆川电影的色彩运用、视角选择最能呈现他所追寻的浪漫与诗意的电影风格。

7.冯小刚(名词解释)

冯小刚虽然是第六代时期,但不是北电毕业的,所以不能算作第六代导演。

中国内地导演、编剧、演员,中国内地的“贺岁片之父”。冯小刚是一位游走在商业与艺术之间的导演。他一方面坚持商业片的路线,另一方面又不愿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因而他在制作商业片的时候有着不乏现实关注的维度和取向。

图片

冯小刚导演作品的艺术特色(简答、论述题)

① 冯小刚的喜剧影片围绕爱情或伦理冲突展开叙述。轻松喜剧片的男主人公多寄寓小人物的人格理想:世故但不油滑,自我奋斗但不投机取巧,深知金钱力量但又鄙薄富人,追求爱情但又洁身自好,诙谐幽默但又具绅士风度的平民英雄。

② 冯氏喜剧影片在戏剧化叙述结构中制造故事奇观。导演将儿童游戏移用到成人世界,并予以反向设置,使成人游戏情景流露出孩子似的愿望、目标、恐惧等。

③ 冯小刚的喜剧影片的情节、场景推进的节奏一般都比较迅速,干净利落而不拖沓。贺岁影片的故事都有圆满而使人愉快的结局。影调处理明亮、温软、流畅快捷。

④ 在语言风格方面,他以自己的成长背景及社会阅历为基础,用中国喜剧式的温情哲学,消解式的京剧对白喙头;小品式的段落结构。

⑤ 明星策略。轻松喜剧片的主角必用明星演员来饰演,他们是票房保证的重要元素。







影史考点 | 【第六代导演】历年考研真题、考点解析、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