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2
④无聊的人性论,尤指性恶论 1,道德是人后天的观念,连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都是会变的,哪来的人性本善,本恶。 我还记得,荷兰当海上马车夫的年代里,他们还唱着我们因为贪婪而走遍世界,这个贪婪这种歌里明显是美德嘛。 2,什么人性本恶,这句话就有矛盾。如果人性本什么,人怎么会觉得它是恶的呢?人只会把他视为像吃饭喝水一样的东西去看待它,不会给他加入什么道德评判。 3,如果人存在一个什么本质性的东西的话,那这个东西一定是把人与动物区分开来的东西。所谓的人性论,却反过来,要把人类与动物等同起来。 4,动物的存在只是为了生存。为了生存,我要占据一定的物资,这是很正常的行为。那么,同时比如哺乳动物,也有哺育下一代,发扬母爱等等,这也是为了生存。还有分享食物,把子女相互交托,甚至把这当做一种社交手段,丧子抚养乃至抢夺他人子嗣,这都是有的情况。按照这么讲,岂不是也性本善了?哪有什么性恶性善,不都是为了生存吗? 到反过来说,动物到很少占据超过自己需求的食物,而人可未必。当然,有些人就反过来试图证明人比动物更恶。 5,人性论,尤其是性恶论,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合法化商品经济的动物性。商品经济时代,商品的生产是痛苦的,而我的需求是通过占用他人劳动来实现的。所以,在商品经济时代,厌恶劳动而占据他人劳动,就是这个时代的动物性本能。由着这个动物性本能,就合法化了依照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掠夺关系。 但是,商品经济不只有它的动物性本能,其中,社会化大生产的形成,和私人资本的现实出现矛盾。社会生产的影响不在局限于自己,而私人资本只为自己负责,两者产生的矛盾发展,迫使社会大生产也要生产出它对应的主体。 6,社会道德的基本根基还是生产形式。比如,二战前的东南亚一些原始渔获族群,依然维持着将多余的鱼获免费赠送的形式。原因是鱼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他们存储手段原始无法长期储存。导致多的鱼获没有意义,而有时鱼获不足,需要他人的接济。在这种环境生长下的人,也会认为分享鱼获是天经地义的。而按照某些性恶论观点,多了难道不扔掉?为什么要分享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