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与十六国(31)后燕内乱(398年)

关于景星见于尾箕一事,天象和其他的谶纬祥瑞不同,可以进行具体的推算和考证。我认为晋书这次的记载应该是准确的。
首先考虑景星是什么。景者,大也。王充《论衡》解释说:“夫景星,或时五星也,大者岁星、太白也。彼或时岁星、太白行于轸度,古质不能推步五星,不知岁星、太白何如状,见大星则谓景星矣。”——他认为景星就是行星,因为天上最亮的星无非是木星、金星,而且还会到处跑,不熟悉天体运动的人,偶然看到它们,就认为出现了“景星”。这样解释应该是比较合理的。
接下来就可以推算具体天象了。利用 Stellarium 模拟后发现(如图),临近迁都的冬十二月(398 年 1 月),金星确实在黄道上运行到尾宿、箕宿区域,也就是燕的分野。而且恰逢金星东大距之后不久,视星等接近极限,从河南一带观测,每天凌晨五六点从东南方升起,正当燕人前进的方向。想象一下,上至慕容德、慕容麟,下至全军将士,晨起出发时一抬起头,就看到这颗耀眼的启明星,犹如基督诞生时的伯利恒之星一样,指引着慕容鲜卑建立他们在中原的最后一个政权,真乃天命所归也!
当然这里面有个小问题,晋书是在隆安二年,至于滑台之后(至少公历二月)才说景星出现,此时金星已经西入斗宿了。从叙事的顺序上看,慕容德肯定是进城坐稳以后,才开始筹划称帝,这时候需要符瑞,于是漳水的白玉,还有出现景星的事情,就一起收集报告上来了。也可以顺着古人的逻辑去解释,斗、牛为扬州,景星看似是保佑燕国,但是到了南边很快也不免为吴人所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