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爱与不爱的人生交叉点

2022-11-28 14:12 作者:出羽小乖  | 我要投稿

谨以此文,纪念《爱.不爱》发行十周年。


目录:


一,退与进;

二,专辑的“数学美感”和巧思;

三,最温柔的武器——慢情歌;

四,擦肩而过的情歌天后。


一,退与进

 

2012年11月30日,王心凌第九张专辑《爱.不爱》问世。关于这张专辑,老粉都很熟悉了,新粉可能不太有印象。那么,这里就先说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心凌在音乐表达上的“退与进”:

专辑的“退”:

1, 弱化唱跳。只有《任性情人》是唱跳歌曲,与过往的作品相比,舞蹈分量有所下降(心凌在采访中表示,这首歌的脚上动作“很少,但是很难做到”)。

2, 几乎没有高音。看过我之前发的“各专辑音高音域汇总”都知道,9专是高音最少的,只有《绝配》一个E5,其余都是碰一下D5就下来了,对心凌这种F#5都能轻松拿捏的歌手来说比较罕见。

3, 平均bpm九张专辑中最慢,没有日韩翻唱,没有OST,说白了就是“没有任何甜心教主BUFF的加成”。

专辑的“进”:

1, 制作阵容堪称航空母舰级别。“双陈”组合(陈秀珠和陈思宇)+“教父”王治平,三人共同担纲专辑的监制,可谓绝无仅有。词曲作者也是如数家珍,有五度贡献的林俊杰,有日后拿金曲奖的黄金搭档徐佳莹+葛大为,有林夕、易家扬、藤井树、姚若龙、宇珩。纵观12张专辑,只有本专和后来的《CYNDILOVES2SING 爱。心凌》能有如此待遇。

2, 专注打磨唱功。十首歌中,有多达五首的主要段落都在一个八度内“绣花”,大量运用气声,发声位置已完全靠后。

3, 摇滚属性加强。在《心电心》有过比较成功的尝试之后,心凌的摇滚之路开始走上正轨,在后来的专辑中也有不错的延续。

4, 专辑整体性达到最高。要知道“由奢入俭难”,厉害的不是做加法,而是做减法。心凌过往的专辑像是“万花筒”,考虑到转型迫在眉睫,也未尝不可,如今终于摸索到自己的一条可能最好的路,下决心做了减法,让专辑像摩卡一样醇厚,实在是难能可贵。

 

二,专辑的“数学美感”和巧思

 

说完了表面的,接下来解析专辑的内核——“数学美感”。何为“数学美感”?据研究表明,数学和音乐有着很强的相关性,他们的美感是相通的——虽然我也不知道这奇葩研究是谁闲着没事儿干的,不过从研究结果看还真有点儿意思。比如五线谱的音符,如果排列得像正弦曲线、抛物线,演绎出来通常是好听的,反之如果跟任何曲线都不相关,听起来就不会悦耳。正好我在整理每张专辑的音高和音域的时候,也发现了一点东西,不能说有很强的相关性,至少说明确实有一定理论基础。

(关于“数学和音乐的神奇关系”,各位可以自行百度,在此就不展开讲了。)

在开始解析音乐的旅程之前,我们先把《爱.不爱》的曲目按照以下顺序排列:

为什么不按专辑本来的顺序而要这样排列呢?这其中大有玄机:

1, 这是“爱不爱legacy庆功演唱会”的演唱顺序,除了《匿名的安慰》被放在最后ancore之外;

2, 三首摇滚、四首慢情歌顺理成章放在一起,不会显得凌乱;

3, 顺序摆好之后,看简谱主调(也就是do所在的位置),会产生一条这样的曲线:

各位看官到这儿估计就懵了,这曲线能说明啥?且慢,听我尽量用人话解析一番。

如前文所述,数学和音乐存在美学上的共性。《爱.不爱》的这条曲线,除了第一首歌,基本近似于一条反抛物线,它使得整张专辑在感情色彩上存在非常强烈的递进关系:两首快歌先行,《任性情人》不仅节拍快且强烈,do的位置也在最高,可以看做专辑开头的一个小高峰。之后通过《上了你的瘾》做了承上启下,感情缓慢收束,直至最低点(《忘了我也不错》)。再往后,色彩逐渐明亮,主调的位置也相应上提,甚至通过曲内升key的方式递进,最后一首歌回到了最初的高点。在音调的起伏中,爱与不爱的思考得以升华。

我可以用一段文字来描述这种“抑扬顿挫”的感情:

开头是同名主打,爱与不爱的思考,是和自己的比赛;因为你的任性带着说不出的美,让我欲罢不能,甚至上了你的瘾;物是人非,心瘾难解,爱没了防手震,既然你想分也不必苦撑。我的瘾还没戒掉,你呢?或者想想我也不错,但是又能怎么了,那就忘(戒)了吧。一眨眼,光阴似箭,我们都有了各自的归宿,原来爱情没有哪一句话可以概述,只有细水长流方能滋润半生;我也不再掉眼泪,努力体会这个世界的不完美,一路走来,感谢那些我不认识,却一直为我打气的朋友们,是你们的支持陪伴我走过那些不平坦的路。明天是新的一天,又有新的世界,出发吧,我们一定会再遇见的。

我认为这样的安排和构思并不是巧合(甚至可能是“双陈”组合的有意为之)。这里可以列一下前后几张专辑作为对比:

《CNYDILOVES2SING 爱。心凌》:

不愧是“大神专”,也是近似的反抛物线。

(注意:我同样没有按照专辑的顺序,而是根据每首歌的特点自己重新排列过)

《黏黏²》:

嗯……这是万丈悬崖么?

《第10个王心凌》:

我觉得像河床(bushi)。

另一个佐证是主调的最低点,其通常可以代表该张专辑的情感最深度。比如《爱.不爱》的最低点是《忘了我也不错》,心凌自己都唱哭了。《CYNDILOVES2SING 爱。心凌》的最低点是《大眠》,也是众望所归。《黏黏²》的最低点是《陪我到以后》,但是“查美乐两部曲”应该更有代表性,这就分散了听众的焦点,造成专辑概念的模糊。《第10个王心凌》的最低点是《爱呢》,这首歌并不出圈,而且跟其他歌完全不合群,导致每首歌各打各的,毫无整体性可言。

通过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专辑的整体性非常高,并具有奇妙的美感。


三,最温柔的武器——慢情歌

从五专《Magic Cyndi》开始,心凌慢歌的热度开始超越快歌,从那时起,心凌就已经打下了情歌天后的基础。只是最开始的时候,她还摆脱不了甜味,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以及日复一日对唱功的打磨,终于在《爱.不爱》开花结果。

四首慢情歌,有着比专辑更深的羁绊关系。接下来的这段,建议搭配听歌食用,效果更佳。

《变成陌生人》

D4开始,纯钢琴演奏突出了清冷的氛围。经过一系列较快速的转调(G4-A4-B4-E4-A4),又增加了一份千回百转的思想挣扎。

A段依然纯钢琴伴奏,B段加入吉他,但只是简单的弹拨。第二段开始贝斯和鼓进来了,心凌的演唱也增加了重量,尾音不再使用气声,但在“我们两个人快变成陌生人”的阶段高音仍然保留。桥段“时间会治疗我吗”气声最高峰,然后倏然收束,演唱和伴奏均停顿一秒钟,犹如一声不舍的叹息。最后收尾的“清晨”前,心凌可能故意拖长了吸气的声音,使气氛更令人揪心。

《忘了我也不错》

刚以D4结束,紧接着这一首的第一声钢琴也是D4,主调下探4key(Bb4)。

从前奏一直延伸到第一段结束,以及间奏前半段的钢琴SOLO,为整首歌的哀伤氛围渲染得非常到位。

间奏后半段,keyboard的垫音和吉他的轻柔弹拨稍稍给情绪做了递进,但仍以钢琴为主。B段副歌“爱自由的人只是更换感情寄托”后,和弦由原来的F-G,塞进了一个过渡和弦,变成F-F#-G;“怕束缚的人终于更怕寂寞”,由原来的F-Eb,塞进了两个过渡和弦,变成F-Ab-Bb-Eb,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情绪推向最高峰。

Outro的钢琴solo最后停在re,也就是C4。

《爱情句型》

Intro前五个音“me fa sol re do”,这个开篇的do正好落在C4。

终于从纯钢琴伴奏的压抑感中出来了,各种keyboard和贝斯的加入和升2key的主调,瞬间拨云见日。

不得不说,词写得太好了。前面的《上了你的瘾》和《忘了我也不错》出自林夕之手,也很棒。桥段之后升1key,主调变成C#4。关键是歌内升key特别能够调动听者的情绪共鸣。C段副歌“一段感情有多少的风雨”,留意鼓点!大赞。

Outro依然是钢琴收尾,C#4与下一首接上。

《匿名的安慰》

与上一首类似,intro用钢琴和和小提琴共同构建色调,有充满希望的感觉。间奏后有轻柔的打beat。后半段再升1key变成D4,作用同上一首。且D4的话又回到了《变成陌生人》的主调,形成首尾呼应。C段背后的“啦啦啦”人声伴唱烘托效果MAX,在低声呢喃的苦苦追寻后,蓦然回首,发现原来有这么多人支持着自己,无论是谁都会热泪盈眶。

至此形成了循环,感兴趣的看官可以返回《变成陌生人》再听一次。


综上所述,一张专辑的构想和设计,是一门很丰富的学问。它可能包含了歌者内心世界的一个角落,它将这个角落的喜怒哀乐汇聚成一本书,递到你的面前。当你缓缓打开,每一个音符就像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个体,或跃动,或沉思,轻而易举地让听众沉醉其中。甚至掩卷之后,其袅袅余音,带来无穷的回甘。这样的专辑,才有资格被称为“神专”。


四,擦肩而过的情歌天后

 

既然提到《变成陌生人》,这里我想多说两句作曲者,“拉拉”徐佳莹。众所周知,拉拉在2018年凭借自己第五张专辑《心里学》拿到了金曲奖。拉拉的特点,跟心凌基本反着来:她的嗓音有一种悠长的力量,算是大嗓子;作为原生制作人,拉拉几乎一手包办自己的所有曲子;她们的身材也确实很不一样(这是可以说的吗?);甚至连歌手之路,拉拉和心凌的历程亦是完全的镜像反射:首专爆火,二专《极限》陷入瓶颈,三专《理想人生》开始寻求转型,四专《寻人启事》日渐精进,到了五专终于如愿封神。

这两条完全迥异的歌手之路,在2012年出现了交集。这一年,拉拉接到了心凌的收歌邀请,之后,她发了《理想人生》;几个月后,心凌发了《爱.不爱》;再一个月后,拉拉再次收到心凌的合作邀请,她登上舞台,对心凌唱道:“你敢不敢,爱错的人,却不想面对”。之后拉拉组建家庭,走上人生巅峰;而心凌,还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什么。对心凌来说,拉拉就是那个“擦肩而过”的情歌天后,在这个人生交叉点,她留下的不仅仅是一首曲子,还有一段较长时间内都没法复制的美好回忆。

但要说两人全然不搭,也不太对。至少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绰号——小品天后。“爱不爱legacy”这场演唱会,在心凌所有的“双厨狂喜”中,是我看着最舒服、最爽的一次。也许自从许玮伦走了以后,心凌很少跟女生同台时,会一直飙段子。看着她们互动、合唱,像伯牙与子期般交融,会不由自主地为她们高兴。

命运的交错是神奇的。两人一别,开始走上截然不同的路。时间来到2014年7月25日,心凌的第十张里程碑专辑《第十个王心凌》发行。这一次,拉拉不在了,秀珠姐生小孩去了,思宇大神不知为何同时缺席。我看到,他们呕心沥血造就的罗马,在一夜之间,拆了城墙:

说好的淡化MV,直接将泫雅的编舞拉来,大金项链加扭臀不亦乐乎;

说好的拒绝韩风,在《BABY BOY》里给一次看个够;

说好的如泣如诉娓娓道来,化作“我们像是两颗固执星球”的响亮碰撞(《碰碰》);

说好的不飙高音,却直奔自己曾经引以为豪的F#5(《昨天今天》);

说好的褪去小家子气,是褪去了,却连跳几级,变成在家带小孩(《天使的偏执》)?

难以想象,在那么成功的转型尝试之后,为何又退缩回来,走上了老路。

直到我往回翻阅这本叫做《王心凌音乐之路》的书籍,一直翻到最开始,终于找到了一句话。它静静地站在远古的2003年,等待着一个开窍的人,来找到通关的密码。

“不想让你发现我 凌乱的脚步

我努力 跟上你的速度

不再独自感受

幸福的背后藏的辛苦”

但我想说,心凌,你转型的脚步并不凌乱,却有点笨拙。

可是笨拙,有时候也很可爱,不是吗?

爱与不爱的人生交叉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