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胡适、郭沫若:中国 现代诗歌 的诞生

2021-11-18 15:41 作者:诗人王千去  | 我要投稿

现代诗源自于西方,相较于文言化、体制化的唐诗宋词元曲,也就是自唐朝出现近体以后的中国诗坛来说,现代诗是白话诗、自由诗,这既是现代诗与古典诗的区别,同时也是现代诗最为显著的特征。

所谓白话,就是语言的口语化,不用文言,乃至不用 普通写个东西的 书面语 ,而是日常说话的口头语。所谓自由,即是形式自由,段落、句子、字数……无任何限制,写一个字它也算是 自由诗。

因此,在晚清时便出现的“现代诗”,还仅仅是小部分西方作品随着中外交流逐渐频繁的译进,属于是小圈子内的流动。而 现代诗 真正在中国开始生根发芽,便是其白话的特质在 提倡白话文 的浪潮中所占据了重要地位,从而成为了时代前列的宠儿,被“新文化运动”所大力推崇,以至于渐渐成为中国诗歌界的主流。

1917年2月二卷六号《新青年》刊登了胡适的《蝴蝶》《赠朱经农》等八首诗而引起 轰动。《新青年》在当时已经是十分火热的杂志了,而这8首诗引起的 轰动 显然是要比其他部分突出许多的,这是 新诗运动 中出现的第一批白话新诗,也是中国文人创作“现代诗”的开端。而三年之后,1920年3月,《尝试集》的出版,则标志着 现代诗 已经拿到了在中国诗界的主动权。

当然了,由于是时间上“第一”,《尝试集》(及附《去国集》)的水平还是有些堪忧的。于一年之后,即1921年8月,郭沫若出版的《女神》才是第一部真正具有 高价值作品,本诗集也是公认的 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我们在此对两者简单做个对比。


胡适的诗最被大众所了解的恐怕就是: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全诗如下:

《希望》

我从山中来,

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

希望开花好。


一日望三回,

望到花时过;

急坏看花人,

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

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风回,

祝汝满盆花!


这个其实是胡适1921年的作品了,并不在初版的《尝试集》当中。因为后来被台湾的陈贤德和张弼二人修改并配上曲子(同时改名为《兰花草》)从而广为传唱。

再比方说作为早期代表作品的

《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其实到这儿就能看出来,一开始的时候是并没有完全脱掉古典诗词的形式的,当然《尝试集》内的大部分作品还是脱掉了的,比如:

《四月二十五夜》

吹了灯儿,卷开窗幕,放进月光满地。

对着这般月色,教我要睡也如何睡!

我待要起来遮着窗儿,推出月光,又觉得有点对他月亮儿不起。

我终日里讲王充,仲长统,阿里士多德,爱比苦拉斯,……几乎全忘了我自己!

多谢你殷勤好月,提起我过来哀怨,过来情思。

我就千思万想,直到月落天明,也甘心愿意!

怕明朝,云密遮天,风狂打屋,何处能寻你!

(因为时代的影响,所以行文的语言逻辑以及外国人名的翻译与今天不同。)

对比《女神》这边,都是看上更偏“正经”的作品,大部分都是组诗、长诗,而且一篇比一篇长,我们只看一首短的:

笔立山头展望

(笔立山在日本门司市西。登山一望,海陆船廛,瞭如指掌。)

大都会的脉搏呀!

生的鼓动呀!

打着在,吹着在,叫着在,……

喷着在,飞着在,跳着在,……

四面的天郊烟幕朦胧了!

我的心脏呀,快要跳出口来了!

哦哦,山岳的波涛,瓦屋的波涛,

涌着在,涌着在,涌着在,涌着在呀!

万籁共鸣的Symphony,

自然与人生的婚礼呀!

弯弯的海岸好像Cupid的弓弩呀!

人的生命便是箭,正在海上放射呀!

黑沉沉的海湾,停泊着的轮船,进行着的轮船,数不尽的轮船,

一枝枝的烟筒都开着了朵黑色的牡丹呀!

哦哦,二十世纪的名花!

近代文明的严母呀!

(文中两处英文是因为当时还没有统一的翻译,汉语没有对应的词汇可以使用。)

两相比较之下,就明白为什么一个是 开端 、而另一个是 奠基 了。现代诗刚在中国出道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这 同在现代诗名下,但却大相径庭的两家 :

一家只是符合现代诗标准的“东西”,它缺乏内容,乃至于缺乏技巧。当然,一开始的时候,还只是用白话的 照猫画虎 ,后来渐渐发展成了 画虎不成反类狗 ,再后来,才到了瞎鸡儿乱画的地步。

另一家,则是“真真正正的”现代诗 ,有技巧,并且常常有内容。当然,一开始的时候,也不过是自由式的 照着葫芦画瓢 ,后来才渐渐地自己种出了 葫芦,再后来收获完一季之后,却就此戛然而止了。

前者,最大的价值在于 现代 ;后者,最大的价值在于 诗,当然顺便也兼顾了 现代 的价值。

胡适、郭沫若:中国 现代诗歌 的诞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