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儿童专栏 | 脑瘫儿童的各种反射

1、 脊髓水平反射
包括屈肌收缩反射、伸肌挺伸反射、交叉伸展反射、躯干侧弯反射、手握持反射、足底握持反射、踏台反射、自动步行、磁石反射。
2、 脑干水平反射
包括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联合反应。
3、 中脑水平反射
包括颈调整反射、身体对身体的矫正反应、作用于头的身体的矫正反应、身体对身体的矫正反应。
4、 脑质水平反射
包括仰卧位倾斜反应、俯卧位倾斜反应、膝手位平衡反应、立位平衡反应、保护性伸展(降落伞反应)、坐位保护性伸展、跨步反应、足背屈反应。
5、 脑瘫的异常姿势反射
包括阳性支持反射、交叉伸展反射、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联合反应。

训练治疗的总原则
1、自我身体形象的感知和校正
运动的质量及新的运动精细性的学习,依赖于以前的感觉运动体验及自身形象的认知。自身形象的感知是正常发育的前提。不首先认知自我身体的各个部位及其相互关系,就很难认知自我的空间位置(上下、左右、前后等)。
2、治疗刺激的阶段化
尽管发育是连续性的,但也有明显的阶段性。如,竖头、翻身、坐、爬、抓站、独站、步行等。训练士不应同时给予多种质和量的粗暴的刺激,而应在训练中根据发育的状况给予最关键的治疗(关键点)。
但要避免一种模式占优势,在保持阶段化的同时调整运动模使其多样化,使其体验各种姿势及运动模式。但是,刺激的阶段化必须是连续的。很难想象,一个连竖头都不能的小儿就去训练立位衡,这是不科学的。一个有下肢适当支持能力的小儿,训练立位平衡是可能的。
3、运动的构成要素
复杂的精细运动是以发育早期获得的比较单纯的运动构成要素为基础,这就是精细运动的前阶段。
最基本最重要的精细运动前阶段有头部及躯干的竖直;躯干、肩胛带及骨盆等近侧部的稳定性。
训练时也不是把机能性动作及完成发育指标为重点,而是把自律运动及随意运动做所必需的姿势基础及平衡运动反应作为治疗目标。

4、动的治疗及静的治疗
促通竖直反应及平衡反应是治疗的主要目标,这都是通过移动体重或改变姿势而诱发,因此,治疗不应是静止的,而必须是动态的。要把体重移动作为诱发姿势反应的手段。
5、个别治疗和训练
发育即使是偏离正常轨道一点点,有时也会成为以后发育阶段高级复杂精细运动的阻碍因素,难以拉回到正常发育轨道,因此,要早期治疗。
在实施治疗计划进行操作治疗时必须考虑个体差异,要有针对性。小儿对刺激的反应及对各种操作的应答,可因基本姿势肌张力的不同而有相当大的差异。

注明:文章以科普为目的,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