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朱元璋对读书人的态度为什么不断在调整?(一)大明开局之时隐藏着多少明争暗斗?

2021-06-12 20:50 作者:人貌天虚  | 我要投稿

朱元璋对读书人态度啊特别耐人寻味。在他打天下的时候啊,是专门准备了一大批金银财宝到各地去网罗人才呀,求贤若渴。而且专门讲啊求贤之道非礼不行,而且说呢必求真才以礼敦遣。他跟各路将官都明确讲了,你但凡有发现人才的。一定告诉我啊,他手下这些将官呢多数都不是读书人识字的呢本身也不太多。

所以呢在打仗过程当中啊,一听说朱元璋想要读书人,他就说这这样。他不错,过来过来跟我走去见我家皇上都这么一个态度,这些文人呐毕竟是有风骨的。你单纯给钱,单纯靠武力,人家也不干呢。结果朱元璋呢非常礼贤下士啊,专门叮嘱手下大将,说不能随便用这种态度对待知识分子,这是不允许的。

而且在徐达进行北伐的时候,他也专门跟徐达讲,所争人才有不愿行者有司不得驱迫听其自辩。您看了这些史料,就会觉得朱元璋。真是一个很懂用人,很会用人的这样一个帅才啊。您要知道啊,朱元璋是个典型的使用主义者,他非常清楚,如果我不采用这种方式。这些人才呢就会跑到别人的怀抱当中。我投奔张世成,甚至投奔元朝都有可能啊,这样的话他就变成你的敌人。在战争时代我当然要积极的争取了

但是啊得了天下之后的朱元璋啊就开始慢慢的发生转变了。在江西呢有个著名的文人呢叫夏伯启,他和他的侄子呢在当地都非常有名。大家都觉得他俩是个人才,然后朱元璋就说了,你们俩出来啊,帮我这个做事,为官员,但是这叔侄两人呢不想围观,他说我就做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我不去行不行?结果朱元璋什么态度,您知道吗?对树枝两个直接砍头,把人头悬挂在箱里面,让大家都看看。

如果你这个时候不帮我,朱元璋下场就是这个样子的。其他苏杭地区的才子啊,你只要不听我召唤的,我也同样的处理。你看看天下刚刚稳定朱院长的面孔当中啊,就没有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了。这种砍头的规模呀不断扩大,当时的官员呢把这些人埋到泥土当中,只露出头拿大斧子把他整个人头都砍掉,号称砍头会呀多残忍的一种手段。

中国最早的时候啊,尧帝请许由出山,什么态度?许由说,你看别脏了,我的耳朵,我就赶紧洗洗,别给我提,让我当官的事,这都没有任何问题。等到晋文公的时候。要想请介子推来出山,结果介子推说我不当这官啊,跑到绵山里,晋文公呢就放火要烧这个绵山,让那个介子推。好出来你就来给我当官吧。结果介子推呢死活没出来,和老母亲呢被山上。是晋文公什么态度,非常的后悔,又专门立碑啊建庙,来纪念借子推您看看这是什么态度。

等到秦朝暴政时期啊,虽说是焚书坑儒啊。读书人还有很大的空间过自己的小日子。两汉就不用说了,哪怕在三国时期,大家也读书人也是争着抢着要啊,哪怕未经南北朝的时候。也有竹林七贤这样的人物,唐宋更不用说了,读书人的地位呢不断得到巩固。在元朝的时候,虽然科举不太健全,不定期的举办科举

也有做官的,只不过做官没那么多,更多的人呢是怀才不遇,你不当官也没受到那么大的打压呀。但是大明朝之后,你不当官都不行。明清两代读书人紧箍咒比历朝历代


朱元璋对读书人的态度为什么不断在调整?(一)大明开局之时隐藏着多少明争暗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