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名为青春
芳华
作者:金丽华
这部电影的题材内容是我们这一代人比较陌生的,讲的是我们久别而又熟悉的年代。看完这部影片,即使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也能感受良多。
电影《芳华》改编自严歌苓的同名小说,以70至80年代为故事背景,讲述了一群正值芳华的文艺兵,在充满理想和激情的文工团里,初尝成长中的懵懂爱情,经历出乎意料的命运变数。电影以萧穗子的第一视角“我” 作为电影的叙事者,见证了刘峰、何小萍等文工团青春少年们大相径庭的命运,具有强烈的代入感。
影片开始部分营造的都是欢愉的气氛。欢快的舞蹈、音乐,食堂里的愉快用餐,“活雷锋”街上抓猪的戏谑搞笑,让人感觉放松,但美好之后往往是令人心酸的疼痛。有多美好就有多悲情。
何小萍是一个农村女孩,父亲入狱,母亲改嫁,继父不喜,她急于逃离这个没有爱的家庭,以为到了部队,就能够拥有简单的幸福。但她一进文工团就被女兵们集体歧视,刘峰被诬陷走后她对文工团失望透顶,最终因为抗争被迫离开文工团到野战医院成为一名医务兵,最后在被称为英雄的时候,精神失常。
一个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何小萍从小接受的善意太少,所以刘峰对她的善意,她格外珍惜,最后也爱上了刘峰,但她不敢表达自己的情感,只能默默地待在一旁,让我想起塞林格的一句爱情诗:“爱是想去触摸对方又默默收回的手”。即使影片最后他们在二十年后在一起了,我却觉得遗憾,他们没有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候感受爱情的美好,却在经过生活残酷的打击后再重逢,但这却是他们当时最好的结局。
这部电影展现了强烈的艺术性,极具艺术感染性。看完这部电影的最后感受就是遗憾中又有一丝安慰。
名为青春
作者:梁茵
青春是我们都曾拥有过的,年少时的春心萌动,也曾因为一个他的眼神或喜或忧,那时候一天的心情全是因为那个少年的喜怒哀乐。
青春、暗恋,作为一个电影题材,每个人、每个国家对此的理解都不同,而最后都会归为一个主题:我们终会长大。
在中国,关于拍摄青春这一题材的电影不在少数,《谁的青春不迷茫》是我最喜欢的,两人相遇时互相看不顺眼,不学无术的学渣却有个想飞的梦,学霸乖乖女只想研究天文,随着故事的发展,他们彼此互相熟悉、救赎、解放,学渣在校园里飞了起来,而乖乖女终于不“乖巧”了。年少时的他们是那么的快乐。
青春,属于全世界的每一个人。在国外,讲述青春的片子也不少,采用两个视角讲述故事的《怦然心动》,让我“心动”。孩童时的朱莉初见布莱斯时觉得心动,认为自己的初恋已经到来。为了帮布莱斯克服心理“障碍”,朱莉想尽一切办法,最终她意识到好像是自己会错意了。从布莱斯视角来看,却觉得朱莉是个“魔鬼”,布莱斯想尽一切办法摆脱朱莉的纠缠,但最后却像深陷沼泽一般,越挣扎陷得越深……可喜的是,他们在最后都找回来那种年少时的欢喜。
青春永不过时,年少永远在此。时光一直朝前走,岁月长河的我们也与青春渐行渐远,可当我们回头时青春就在那里,你看着它,它看着你。青春大张旗鼓,成长悄无声息。
最后,献上我最喜欢的一句话:你是年少的欢喜,喜欢的少年是你。这句话,你无论顺着读还是倒着读都是一个意思——青春!
要么忙着生,要么忙着死
覃胡蓉
再看《肖申克的救赎》,皆大欢喜的结局还是让人感觉美好,尽管这一路充满坎坷、崎岖、险恶,但安迪从未放弃为希望做斗争。
我们来细数安迪的斗争,从一开始的以谋杀罪名入狱法庭申诉,到和“三姐妹”的反抗,到和州政府的要求建立监狱图书馆锲而不舍的写信,到为了享受短暂的音乐时光不惜把所有狱警锁在门外,到因为贪婪的诺顿阻隔自由的脚步,他一直在斗争。然而,最重要的是,他从未忘记长达二十年的斗争计划——越狱。
是什么让他可以无所畏惧的斗争呢?是希望,这一点,可以和布鲁克斯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监狱里的每一个人,都渴望自由,向往监狱外面的生活,但是假释真的来临时,布鲁克斯却迷失了方向,他渴望再次回到监狱。
监狱枯燥的生活磨平了他们的个性,高高的围墙让人迷失方向,但安迪不同,他始终相信自己是一个无罪的人,所以他和监狱里的每个人都不一样,他可以自由自在的在监狱里散步。他像是夕阳的余晖,恬静的光芒不太刺眼,却又可以润泽万物。他教狱友们如何享受生活熬过监狱的索然无味的时光,如何在监狱里提升自己来面对出狱后的社会变迁,他教狱友们如何做更好的自己。
强者自救,圣者救人。我们不难看出,安迪在自我都争的时候也给人希望,他有怜悯心,他有大爱。他不会像其他囚犯一样去嘲笑新的囚犯,他不愿去伤害他人。会替只有一面之缘的胖子狱友不幸死亡而惋惜,反思布鲁克斯的遭遇倍感责任重大,看到年轻的汤米因为多次偷盗而入狱劝其知返。
要么忙着死,要么忙着活。这句话不仅对安迪有用,也对现在的你我有用,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心怀希望,为活着而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