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空中绿魔的荣耀:却为他国做了嫁衣,空降特战先驱者·斯图登特

2023-03-26 18:35 作者:小先生历史笔记  | 我要投稿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迄今为止,发展速度最快、最富有创造性的黄金时代,不仅,有各种脑洞大开的黑科技武器,纷纷亮相,同时,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战略、战术大师,他们通过对战争的独特理解,均为后世留下了诸多前瞻性的作战理解和新型兵种的诞生,空降部队就是这一时期,由于战机技术和降落伞技术的不断升级,而出现的新型作战兵种。像空降兵的特种作战、如何进行训练,随身该佩戴什么武器装备和地面部队完全不一样的机动车辆,如何利用运输机和专用滑翔机进行突袭,占领战略要地等等。

斯图登特和自己的参谋长

这些被后世,依旧津津乐道的经典军事案例。很多都归咎于,这位首次将空降部队,做为战场主力的空军将领,库尔特·斯图登特,这个名字,估计很多人都会感到陌生,但要,说到他一手组建的空中绿魔,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今天这一期,我们就来了解下,这名并非普鲁士容克贵族出身,却将人类战争,上升到艺术层面的创新者-斯图登特。

1890年5月12日,斯图登特于生于德国勃兰登堡的一个普通军人家庭,兄弟四个,自小就深受普鲁士的尚武之风影响,虽然,斯徒登特也曾对学医产生过兴趣,但由于家庭条件原因,兄弟几个,只能选择免费的陆军预备学校,1901年,斯特登特进入了波茨坦军校,1905年,凭借优异成绩,破例被里希特费尔德中央军校录取,中学毕业后,斯徒登特被瓦登堡猎兵团吸纳为一名见习军官,1911年,通过2年的军校深造,正式晋升为少尉军官。

乘坐滑翔机作战的德国空降兵

1913年,德国开始组建空军,并招募青年飞行员,此时,你断然不会想到,大名鼎鼎的绿魔创始人,竟然有飞行紊乱症,就是一上飞机就晕的那种,但从小,就接受过斯巴达式训练的这名年轻人,愣是将这一顽疾克服后,才公诸于世。1913年,斯徒登特被航空学校成功录取,成为德国的第一批年轻飞行员。在一战之前,飞机还是个新鲜玩意,掌握飞行技能的也没几个,像轰炸、空战,这类战术概念,都非常模糊,飞机通常被用于战场侦察,根据施图登特回忆,那会的航校教官,也没比学员强到那里去,只是能将飞机开上天,当我进入航校的第14天后,就被单独放飞,至于其他的,全靠自己摸索。


1914年,一战爆发后,虽然,斯特登特已经算是资深飞行员,但并没有取得,像殷麦曼和波尔克那样的诺大威名。一战初期,施图登特所在的空军中队,主要在东线作战,直到被调到轰炸机中队,才来到西线,支援凡尔登战役,1916年10月,施图登特上尉出任第9中队队长,并摘得一战王牌飞行员称号,当一战进行到1917年后,英法战机已经处于明显技术优势,德军第一批四大王牌飞行员,仅剩,斯徒登特一个幸存。1917年,在一次空战中,斯徒登特的左肩动脉,被一颗子弹打断,在整个迫降过程中,几乎都处于半昏迷状态。但总算,把命保住了,斯徒登特的这一次疗养,一直到战争结束。至于红男爵-里希特霍芬的开挂战绩和坠机消息,他都是在医院中得知。

里希特霍芬升空作战前

1918年11月11日,一战结束后,作为一战王牌飞行员,施图登特自然被留在凡尔赛条约内的十万陆军之列,1919年,斯徒登特进入汉斯·冯·塞克特领导下的总参部飞行办公室,主要负责陆军的飞行装备和训练。可凡尔赛和约下的德国,此时,根本就没有任何作战飞机,于是,这帮一战老兵,便利用条约漏洞,开始大力推广,隶属体育运动的滑翔机项目,利用体育俱乐部为掩护,为德国的未来空军,培养并储备了大量飞行人才和地勤人员。


1920年期间,德国未来的骨干空军将领,主要有三个去向:第一:像凯塞林那样,隐匿在陆军,第二:像里希特霍芬那样,借助去意大利或其他国家深造为由,在当地空军,学习作战理论和训练,第三种:就是像施图登特那样,和苏联进行军事合作和往来交流。1922年,根据苏德签订的《拉帕罗条约》,德国空军和装甲兵的装备研制和战术研究,大多在苏联境内秘密进行。可普通军人,若想在和平年代快速升迁,不仅,难度极大,而且,速度也极慢,斯徒登特虽然思维极度缜密,但耿直如我的直男特性,直到38岁,依旧是上尉军衔,即便,小胡子在1933年上台后,施图登特的仕途,也没有丝毫起色,直到从隶属国防军的飞行技术培训学校,转到新成立的航空部后,才终于在1933年底,晋升中校军校。

闪击波兰期间负伤


1935年8月,以上校军衔,调任到乌德特手下,主管新型飞机的研制试验工作。截止1938年之前,施图登特始终和空降部队没有什么交集。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和斯徒登特的犟驴脾气密不可分,即便,空军总司令戈林在选拔飞行物资试验中心领导时,才华出众、但却极难掌控的斯图登特,始终不是戈林的首选,直到,迈耶在多方考察,实在是找不出更合适人选后,才无奈选择了斯徒登特。对于当时的戈林来说,虽然选择并不多,但还是有几个的。


1937年1月,从戈林将军团第4伞兵营,抽调出来的沃尔特·基斯中尉,在经过了两个月的滑翔机飞行培训后,便接到空军总参谋长凯瑟林指示,于1937年3月,在格里斯海姆,组建了滑翔机训练指挥部,戈林将军空降营也在柏林组建,指挥官为奥托·塞多中尉。同时,为德国空降部队,配备的特别运输机大队,也宣布成立,此时,德国独立于陆军体系的空军,单在空降作战当面,就出现了至少三个兵种:即伞兵、机降兵和空运部队。他们之间的作战用途也各自不同。


第一个:伞兵,通过运输机进行中低空跳伞后,在目标区域内展开突袭作战,第二个:机降兵,通过乘坐滑翔机,进入目标区域展开突袭作战,第三个:空运部队,通过运输机为目标区域降落的作战单位,提供有效协调和连接各个单位之间的军事行动,进而,形成一个1+1大于2的作战单位,第四个:统一调动各部的战术司令部。在以上的不同需求下,第7航空师便应运而生。肩负德国空降部队全面发展的重任,就是由戈林任命的航空学校总监,斯徒登特担任。

拿到空投武器后的德国伞兵

1938年,空军人事部长施通普夫将军,突然召见斯徒登特宣布,空军总司令戈林委任你,负责组建第7航空师,并担任名义最高指挥官。我之所以,用名义最高指挥官,是因为,第7航空伞兵师自宣布组建,斯特登特除了在1937年的苏联,看过一次空降训练外,其余的一片空白,这支部队根本没有准确的战场定位,具体是该侧重敌后特种作战?还是正面军事对抗?都没有任何官方命令和参照物,其次,作为一个全新作战兵种,空降兵们所需要的专业技术装备,一个也没有,小到军装、头盔、手套,刀具、大到步枪、重型火炮、机动载具、运输机都没有任何参照。也正因如此,才让斯图登特有了充分的发挥空间,他的独特创新思维,也没有受到他人的任何限制。

小胡子视察伞兵部队

当时,摆在第7航空师领导班子面前的最大两个困难是:如何减少降落伞的重量,和减少降落伞在降落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这一点,对于拥有世界一流纺织技术的德国人来说,并不算难,随后,丝绸便成为制造降落伞的主要原料。第二个问题:伞兵部队该选用哪种运输机?新研发一款,对于战绩为零空降兵而言,根本不可能,这时候,斯徒登特便将目光瞄准了容克52运输机。这种最高时速275千米的三引擎战机,在当时,已经不受待见了,一旦被喷火或飓风式发现,一准的机毁人亡,速度太慢了,在某种意义来说,容克老姑妈的地位,完全是因为德国空降部队的出现,才被改造成空投伞兵的最完美工具。但这些,都需要时间磨合,眼下的当务之急,便是部队的战场定位、具体该怎么去和敌人作战呐?

经过斯图登特和一众下属,在柏林师部的多次探讨后,便将空降部队的作战核心,定义为特种作战,配套的核心战术为垂直包围。而目的,只有一个,如何利用空降部队,快速动摇敌人士气,超越空间限制,将一支规模庞大的特种作战部队,在最短时间内,送到敌后,并让这种奇袭效果,在敌军后方进行无限制延伸。当斯徒登特在施滕达尔建立,第一所德国伞兵学校时,也开始面向德国青年,进行一场最严格的征兵。他所招募的士兵,不仅要有非常良好的强健体魄,同时,还要拥有极佳的心理素质,斯徒登特也是人类军史中,第一个设立正规的心理测验,强健体魄和心理测试,都是为了,确保新入伍的伞兵,可以承受来自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和未知的潜在危险。

这期间,斯图登特还力排众议,让伞兵抛弃陆军的所有常规战术和武器装备,并根据训练中所遇到的紧急状况,独创了许多,现代伞兵至今仍在使用的战术装备和服饰,在进行多次小规模军事破坏行动,和模拟大规模攻击敌军大型军事目标的训练中,斯图登特便为空降作战,量身定制了油滴战术。这种战术是,当大量伞兵集体跳伞落地后,伞兵们将按照小组为单位,在降落区域呈油滴状分布,之后,扩大圆形降落区的周长,与其他小组结成统一战线,德军在演练时,为了能达到既定效果,便利用滑翔机和空降兵保持紧密联系,随时,为伞兵提供轻型机动车辆和重型火炮。


这期间,由于德军空降兵使用的降落伞,是斯徒登特,根据意大利的萨尔瓦托雷降落伞改进而来,这种降落伞,直到二战结束,都没有达到斯徒登特的作战标准,因为,这种降落伞的伞体偏小,下降速度过快,也没有合理的方向控制装置,伞兵在降落过程中,极不容易规避障碍物,过于细密的伞绳,特别容易打结,斯徒登特为了防止非战斗减员,便采取了轻装跳伞作战,每个伞兵只随身携带一把手枪、一把伞兵刀和降落伞内的一个应急内伞包,其他作战武器,均由滑翔机或运输机空投,因为降落伞的技术问题,德军只得选择作战人员和武器分离,这也是,导致空中绿魔,昙花一现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但对于斯徒登特来说,这些问题还不是当务之急,最难。最头疼的,便是第7航空师的编制,1938年下半年,第7航空师的下属作战单位,简直是个大杂烩。可德国统帅部,马上就要对捷克斯洛伐克,采取绿色方案,武力占领苏台德地区,德军总参部为了能在最短时间,突破捷克边境的要塞阵地,便想利用斯徒登特少将,新组建的空降部队展开突袭。9月初,所有空降作战单位,都陆续来到了第7航空师,为了此次军事行动,德军出动三个斯图卡中队,和多个战斗机中队,掩护250架运输机空降作战,就当德国伞兵以为要大显身手时,9月底的慕尼黑协议,让德国不费一枪一弹,便占领了苏台德区。原定的这场第7航空师军事首秀,便改成弗莱登塔尔军事演习。1938年10月7日,庞大的运输机编队,浩浩荡荡的将第7航空师第1伞兵团第1营,以及陆军第22步兵师第16团,空运至苏台德地区。


经过此次的实战拉练后,德国空降部队,便根据暴露出来的编制搭配问题,进行了一次全新重组,陆军第22步兵师,被正式更名为第22空降师,但不满编。第7航空师的松散架构,也被更加严谨的33制结构取代,即一个师下辖3个团,一个团下辖3个营。不过德国的师级作战单位,一般都偏大,主要体现在直属部队之外的特战队、先遣队和辅助兵种,第7航空师在重组过程中,基斯中尉的滑翔机部队就被划分为空降突击特遣队,戈林将军团中,还分别增设了反坦克连、工兵连和加强医务排。但是,全部不满编,根源,就是戈林的朝令夕改,毕竟,德国一切会飞的东西,都归我管!这句话,可不是迈耶喊着玩的。


截止1939年1月1日,斯徒登特原打算组建的3个伞兵团,只完成第1伞兵团的组建,海德里希的第2伞兵团,直到8月26日才组建完成。波兰战役前夕,第7航空师只有4千兵力,但这,丝毫不影响斯徒登特,急于验证,自己一手打造,空降部队的实战能力,而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都将是德国伞兵的囊中之物,以前,无数个军事家,梦寐已久,只存在于想象中,从天而降的奇兵部队,终于要在德国人手中,走向了现实。德国伞兵,注定将成为了,再次改写人类战争的全新开端。


空中绿魔的荣耀:却为他国做了嫁衣,空降特战先驱者·斯图登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