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不听话可能是家长的话真不值得听——养娃记0021

基本上,人到中年,相对比较可怜的是,似乎总结了一些人生规律,一些看起来有点道理的教条,但是发现它根本没有销路,无处贩卖。虽然说起来,武断一些,配合手势,好像有些眉目,但终归还是有些油腻。

有种叛逆来自于多头管着
大概五年级的时候,还不算特别叛逆,整体还算可控。
所谓可控的意思是,他的行为还没有太出乎意料,破坏性也不算太强。
通常一方一直心软摇摆,另外一方又显得有些严苛,于是,总是不了了之。
工作一直繁忙,于是各种摇摆,各种无疾而终的设想。
美好计划,美好愿望,轮番上场,多方都趋于疲惫,内心无法得到关爱。
终于决堤了,一发不可收拾。
队友之间互相指责,总归外部因素更好找一些。
变成无休止的等待,等待外部因素的改变,等待奇迹的出现。
家长的心路历程大意如此
对叛逆的恐惧和焦虑,根本上,还是对未知的恐惧。
恐怕无法兜底的现状,不知道明天来的是什么剧本。
人到中年,难免开始老人言的欲望。
这种欲望是无声呐喊,期望得到回应,又不敢得到回应。
矛盾在于,世事难料,人人自危,无法倾述,无从倾述。
大家都挺忙的,等把话说完,人也走了,于是选择似乎比自己弱的听众还算可以。
矛盾的是,不敢得到回应,大概是担心,自己半百的人生,其实是相当失败而失意的。
又好像有些未经验证的人生哲理可以传递。
想着,如果这样就好了,假如我还年轻该多好呀。
害怕叛逆是因为不自信,又有点盲目自信
机场高铁等候的地方,常常会有管理的教学视频。
很多是职业培训师,常常会提到自己的眼光,看人如何准确之类的。
似乎他们对人生的规划清晰明了,起于草莽,便知天下大事。
通晓古今,天文地理又算什么呢,天眼?天眼是什么?
哦,我知道了,这东西我在20年前就预见到了。
这部分“砖家”,关于孩子的未来,也有一番说辞,心有戚戚焉。
很久以前某个大师被爆出来和董事长不和,所以人前光鲜也就光鲜吧,大可不必深究了。
认知的局限在于当时的环境,所处的平台,行业,职位等等。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想通过有限的生命,短暂的职业生涯,打开任督二脉,似乎有些难度。
孩子叛逆是观察自己的窗口
最近心态平和了很多,也开始换了角度去思考。
叛逆之前的内心平和,和现状的微波荡漾,还是有很多不同。
孩子算是一面镜子,照着自己看到,人生种种。
好坏很难判断,也很难诉说,不管是什么。
我想,无缘无故的所谓大爱,所谓没有条件的爱,其实是很难得的能力。
没有付出些什么,万难达成,还是得经历过,走过,路过,看过,想过,才好说。
接触过很多心理学关注比较多的朋友,其中有一些,连毛爷爷都无法面对。
很难想象,这些人会真的有关于叛逆的合理方案。
出来混,不是以字当头,不是以信为本,关键是得出来。
不知不觉,马上要进入中学阶段,叛逆的萌芽已经越发明显,许多看起来无法接受的缺点,拖沓,拖拉,信心不足,情绪管理不善,丢三落四,凡此种种,一应俱全。我似乎慢慢把一手好牌给打坏了。不管如何,还是希望尝试着记录这段经历,聊以慰藉,抚慰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