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跳跃昵称与东方逸闻录

本文作者:@辛宪英
写在前面:这是一篇叙述比较混乱的流水账,文字内容与标题可能严重不符,如果觉得无聊可以直接关闭。
既然谈到了我的昵称史,那就重新做一下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月落。

也许你会奇怪,Up你不是B站ID叫辛宪英么,怎么来了个陌生的名字。

其实我常用的中文昵称有三个,我也纠结很久了,之前在好友群里问了下,还是叫我“月落”的多一点。不过你要是叫我“梅莉”或是“辛宪英”那我也不介意。(虽然希望统一成月落,不过每个名字都在各个地方用了一段时间,强行统一也并不合适)
首先说下陪伴我最久的昵称——月落ヅ乌啼。也就是月落的来源,这个昵称首次被用于我的QQ上,小时候与几个儿时玩伴一起改了QQ昵称,这个名字也是完完全全从网上复制粘贴过来的,一个字都没改过,甚至我到现在都不知道“ヅ”在日文里应该怎么念,只是当时觉得像展翅飞翔的鸟儿,就原封不动地保留了吧。随着我坚定昵称与头像绝不修改的想法,月落ヅ乌啼这个QQ昵称陪伴我至今。至于头像,换了好几波了,不过目前这张头像图也成了我QQ保持数年的头像,也许将来还会换成别的吧。
也许是当时腾讯的企鹅系产品天下无敌,我的昵称也基本沿用了月落ヅ乌啼,没有什么转变的机会。同时线下有一款聪明人的游戏风靡一时——三国杀。男生喜欢三国似乎很常见,何况是我这种被三国“祸害”已久的家伙。在当时刚开始打三国杀的圈子里,偶尔会有来凑局的同学。也就是这样凑局的一个同学,有天跑来问问能不能帮他弄一份东方永夜抄的音乐。那时候大概是2011年吧,我听到东方第一感觉还以为是前几年听到的东方神起。我寻思咋还有男生追这个东西的,于是稍微百度了一下,然后下载了永夜抄的音乐听了一下。当时我的歌单里都是轻音乐和影视作品的BGM,但是初听了前面几首(大概到二面道中),我得出了结论:不好听。(是人,总逃不过真香定律)后来顺手下载了东方永夜抄,过了好几个月才机缘巧合之下玩了几次,easy二面开始翻车,魔理沙见不到三非,我与东方看似就此分道扬镳了。

此后在三国杀系的几个网络产品里我用了不少昵称,从武侠词句到配音台词,最后敲定了一个历史人物的名字——辛宪英,作为我这段时间来注册账号所采用的昵称。(辛宪英这个昵称怎么说呢,就很冷门,我注册B站也挺晚的,也轻松拿到了)

在触屏智能机开始普及的时候,腾讯系又一次走进了我的视线。不知道是从何处先开始流行起来节奏大师的,我半跟风地入了坑。早期节奏大师没有好友助力,没有人物特效,收集奖励歌曲是我一大的乐趣。当时的魔王曲还是night of fire、SECOND CHOICE和少女绮想曲 ~ Dream Battle(Jun.A的)。SECOND CHOICE不可获得,另外俩属于隐藏歌曲,靠升级获得,而且隐藏库随机出曲,且等级奖励数小于总曲目数,有一定可能拿不到。印象里少女绮想曲和bad apple(也是等级奖励)都是比较后面才得到的,算是没有辜负我那时的期待吧。少女绮想曲背景图是我最早有深刻印象的同人图,而bad apple也没能让我认清多少东方的角色,只是认识的红白配色的巫女由桔梗一人增加到了两人。一年后第二次节奏大师比赛曲加入了少女幻葬,又多认识了八云蓝和八云紫。这个时候,我大概还不算一个东方爱好者吧。

大概仅仅一年多,辛宪英这个昵称也不再使用。可能是随着三国杀系列没落也即将迎来中止,也可能是我真正开始入坑了东方。当节奏大师、deemo这些音游纷纷离开我的手机桌面,我入了一个CCG坑——斗脑三国(就是前几天停运关服的那个,当时还叫三战卡OL)。此后也机缘巧合发现了大家的幻想乡。吃土乡是我东方真正的入门,绝大多数的角色都是先通过吃土乡认识的。而斗脑里又有些了解东方的朋友,正巧有吃土乡这个话题,我单独拉了个小组,大家都或多或少了解些东方,能够不断地交流着。那时候的精力真的是非常旺盛,一个讨论组几个人能玩出花来。尽管最早想着弄个东方讨论组,但是不仅仅是东方,除了斗脑以外的话题都可以在里面聊得热火朝天。

在这个小讨论里,我从无法通过永夜抄easy魔理沙慢慢磨炼到能通永夜抄和花映冢,对东方只认识全作人物到去了解同人作品,支持同人作品,甚至为喜欢的秘封组设定了一个更荒唐的故事。所以拥有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后,转战steam之后我的昵称就注册了玛艾露贝莉·赫恩。

之后的故事,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了。天空璋登录steam,作为一名steam老咸鱼自然是狂欢买买买,在半年后边写着测评边整理着steam东方相关消息的时候收到了东游鉴的邀请。
随着学业与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我更新的速度也就越来越慢了。中途努力抽出空闲来去了两趟上海,THO与weplay的体验都还可以。此前就一直没有多少坐在电脑前的空闲了,反倒是最近碎片的时间都交给了大炮弹。不过大炮弹忒肝,也不太适合接下来要高强度爆肝的我了啊。

后话
算是许久不见了,更新的速度基本归零了。作为一名庸才+自闭人,很高兴大家能赏光,读读我码的字,真的非常开心。既然到了短暂告别的时候,又恰逢东游鉴正在分享大家的东方逸闻,我就把寻思好久的暂别话语杂糅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弄成了这样一篇专栏。
本文大概是今年专栏非整理类的最后一篇了,倒不是说没有存货,只是要忙一些对人生非常重要的事情了,这个阶段努力一下,将来几年就会舒服很多,不然全部木大明年又要从头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