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史:北京保卫战
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六日,瓦剌首领也先挟持被俘的明英宗,由宣化和山西的大同出塞休整。九月在与明英宗一起被俘的太监喜宁的建议下,以送还明英宗为名,率大军4万余人趁势进取北京。

人心惶惶
在先前土木堡之变的消息传到京师后,举朝震动,城内人心惶惶。
国家不可一日无主。皇帝被俘虏,京城危在旦夕。同年八月,皇太后命皇帝异母弟弟郕王朱祁钰监国,召集朝臣商议战守大计。当时京城多是老弱残兵,朝中剩余的大臣以徐有贞为主,纷纷主张迁都,希望放弃北方,前往陪都南京,并以大散关——淮水为界抵抗瓦剌。
在这危急时刻,一个人站了出来,大声喊道:“京师是国本,主张南迁者,可斩!”
他就是兵部侍郎于谦。于谦等少数人以宋朝南迁的屈辱故事为反对迁都,分析利弊,誓与城池共存亡。于谦自身的政绩与有理有据的言论获得了朝中众多大臣的支持与朱祁钰和皇太后的信任。廷议决定固守于北京,与瓦剌决一死战。
积极备战
作为兵部侍郎,于谦改革了军制,把传统的"三大营"改为10个团营,使其更加适应防御作战的需要,还调集全国各地精兵八余万前来支援。于谦命令各地勤王队伍自带粮草,缓解京师的粮食压力;并与众大臣劝朱祁钰当皇帝,是为明景帝,遥遵朱祁镇为太上皇,使得也先手中的无敌盾牌变成了一个废物,也让国家有了一位精神上的君主。经过一个多月的整军备战,明军兵精粮足,士气大振,严阵以待。他们带着国仇家恨,誓死要和进攻中原的瓦剌血战到底。
明景帝下令,授予于谦"提督各营军马"的重任,命在京的各营将领皆接受其节制。于谦担负起了全权指挥北京保卫战的重任,其地位仅次于皇帝。
于谦提拔了一批有才能的将领,日夜赶造武器,装备军队,在北京周围。布置兵力,严把九门。日夜操练的军队,迅速地提了高战斗力。正统十四年十月,河南、山东等地的勤王部队也陆续赶到。于谦严整军纪,加紧修固沿边大小关隘。
瓦剌的骑兵也赶到了北京城外。瓦剌的首领也先心情格外的好,他们刚刚歼灭了数万明军,缴获了数不尽的装备,士气高涨。也先得意地望着到手的猎物朱祁镇,看向远方的明朝首都,不禁意气风发。他拔出马刀,指向南方:“攻下京城,中原可得,复兴大元,只在明日!”
而在京城中的于谦,悲愤交加。他和他的国家即将面临一场恶战。这是保卫都城的战役,赌上国运,兴衰成败只在此战!强决强,弱则亡,也先,我们等你很久了!

正统十四年【1449年】十月九日,也先攻占紫荆关,进抵北京城郊。
面对强敌,将领石亨提出了收兵入城,禁闭9门,依托城池进行固守的建议。于谦认为,瓦剌势盛,如果示弱,会使敌人更加猖狂。于谦主张,应该主动出击,采用背城决战的方略,打瓦剌一个措手不及。于谦将十几万大军列阵京城9门之外,并以重兵伏设于德胜门。

坚守城池
十月十二日,也先将主力列阵西直门外。于谦为防止也先拿朱祁镇骗降,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主张,粉碎了也先的诱骗阴谋。在兵力部署上,于谦审时度势,灵活用兵;在战役方向上,隐蔽主力,待机歼敌,派小股部队进行偷袭,迷惑敌军。
十月十三日,瓦剌军集中全力进攻德胜门。于谦命大将石亨在城外民房内埋伏好军队,也先军进入埋伏圈后,于谦一声令下,明军开始进攻。明军前后夹击,也先部队大败而归。
瓦剌军受到很大打击,已经没了先前的勇猛之力。
也先发觉明军主力在德胜门,便集中力量转攻西直门。将领孙镗率军迎战,打败也先的先头部队。瓦剌人多势众,孙镗力战不支,退至城下。此时,把守城头的将领程信严令不准开城。孙镗决心于瓦剌同归于尽,大喊:“杀灭胡掳!精忠报国!”危急时刻,于谦命令明军又从抽兵增援,终于打退了瓦剌军的进攻。
瓦剌军队本来连日奔波,早已身心俱疲,连续几十天久攻不下损兵折将,手中的太上皇朱祁镇也没了利用价值,也先放弃入主中原的想法,决定撤回蒙古草原与明朝对峙。
也先又攻击了几个不切实际的目标,均被明军的神机营击溃。正统十四年年末,瓦剌军队伤亡1万余人,由居庸关,紫荆关退出京师,这标志着瓦剌军队的正式撤退,明朝首都保卫战的胜利。

明朝的这场战役,是一场保卫首都的战役,付出数万人的伤亡,史称“北京保卫战”。
北京保卫战的胜利,首先是由于以于谦为首的一部分文武大臣坚决抗战,稳定局面,激发了广大军民抗击瓦剌军的勇气。同时,以于谦为首的主战派,在情况万分危急时,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即时拥立朱祁钰,使也先以为的政治王牌朱祁镇失去了其实际的意义。最后,于谦等人能够冷静地分析敌我双方长处和短处,发挥明军防守的优势,以城为依,以战为守,削弱了瓦剌军队的优势,从而使明军能够迅速地变被动为主动。
明军面对危局,迅速备战,军民互相配合,依托坚固城防,积极歼敌于城外,从国家层面来说,明朝赌上了一场国运,维护了京师的安危,稳固了对北方的统治;从人民视角来讲,这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从个人表现来看,于谦等人力挽狂澜,出色的战术指挥保存且延续了明朝的实力,不愧为民族英雄留名青史;历史影响上来说,明朝扭转了被动局面,使北方游牧民族实力削弱,瓦剌军队的自傲骄奢和微操也警示了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