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收伏青牛怪》剧本:画蛇添足的“寻牛”线

2022-03-06 14:50 作者:绿柳山庄灵芙醉客  | 我要投稿

《收伏青牛怪》这个单元86版没有拍,续集补拍了,但是剧本和电视剧都有很多地方不太对劲。原著里,故事的开头就是大雪纷飞的严冬时节,这里可是“胡天八月即飞雪”的西域。所以电视剧一开场这个季节就不对,但这也不怪剧组,因为剧本里就已经魔改成了春季,甚至还设计了师徒关于桃花的对话。剧本这个设计为的是插入主线情节之外的另外一条原创故事线:牧童寻牛。讲的是一个牧童在花开烂漫的时节丢了牛,请求孙悟空帮忙寻找,孙悟空为寻牛离去,导致唐僧三人中计被妖怪所擒,而捉走唐僧和牛的妖怪就是青牛怪,它抓牛的目的是让牛当压寨夫人,抓唐僧的目的是让牛吃了唐僧以后会说话。说实话,这个魔改实在太雷人,“寻牛”故事线跟主线情节关系并不大,还占用了大量时长,本身故事还没讲圆,漏洞百出。可能正是因为如此,剧组补拍这一集时把“寻牛”相关情节删干净了。这是明智的选择。

由于删除了“寻牛”故事线,所以正剧的开篇情节开始尊重原著了:行过那巅峰峻岭,远望见山凹中有楼台高耸,房舍清幽……行者笑道:“师父啊,你那里知道?西方路上多有妖怪邪魔,善能点化庄宅,不拘什么楼台房舍,馆阁亭宇,俱能指化了哄人。你知道龙生九种,内有一种名‘蜃’,蜃气放出,就如楼阁浅池。若遇大江昏迷,蜃现此势,倘有鸟鹊飞腾,定来歇翅,那怕你上万论千,尽被他一气吞之。此意害人最重,那壁厢气色凶恶,断不可入。”

电视剧把这段台词简化了,关于“海市蜃楼”的由来的科普也被删去,但意思差不多,就是不让唐僧进那间房子。画圈的情节在剧本里没有,正剧里又加回来了。同理,猪八戒忽悠唐僧出圈的情节,也是见于正剧,不见于剧本。

还有一段孙悟空化斋的情节,剧本里删除了,因为连孙悟空离开的原因都改成了“寻牛”。电视剧依然按照原著拍,但细节不一样。原著里,老者把孙悟空打了一顿,正剧里是直接被吓跑。这是有区别的,原著里孙悟空比较有素质,尊老爱幼,打不还手,偷点米饭就拉倒。正剧里感觉孙悟空很村俗,不但没礼貌,还随便偷东西。说实话,86版《西游记》对孙悟空的形象的塑造本来就比原著形象粗俗很多,这一点在补拍集里被进一步放大。这也是补拍集口碑不如之前的原因之一。

唐僧三人被抓的情节,原著、剧本、电视剧大同小异,但细节上的不同决定了性质的不同。剧本里,唐僧三人都进了宅子,看到了骷髅,然后才看到衣服;电视剧里,只有猪八戒进了宅子,没有看到骷髅,直接把衣服顺走了。二者都有不严谨之处,剧本里显得唐僧也很没礼貌,猪八戒还没出来就随便进别人家;电视剧则把猪八戒偷衣服的性质改得更加恶劣。看到骷髅才拿衣服,情有可原,因为死人不会追究;趁着没人拿走,那就是偷,洗不白。

其实独角兕大王是害怕孙悟空的,只不过比较有亮剑精神,还是愿意像高手讨教,这一点电视剧拍明白了,但剧本写成了妖怪完全不怕孙悟空,就不对了。

孙悟空见土地的情节,剧本和电视剧差不多,只不过剧本多了关于“寻牛”的对话,旁边还跟着小牧童。原著里,孙悟空由于没开火眼金睛技能,被山神土地的变化骗过了,差点把斋饭送人,算是个黑历史,改了也正常。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一下,独角兕大王究竟是什么物种。这一集剧本没有提妖怪的名字,而是把他称为“青发人”。补拍的正剧把他称为“独角大王”。把“兕”字去掉了,其实是不应该的。“兕”字是揭秘妖怪物种的重要依据。“兕”是甲骨文常见字,也是先秦时期常见的动物。最早描述兕外形的书,应该是《山海经》: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也就是说,兕生长在舜的墓地东边、湘水南岸,长得像牛,有一只角。殷墟出土过一个大型兽头骨,额头部分刻了字,其中有“获白兕”三个字,结果显示,这个头骨是一种已经灭绝的野生水牛,叫圣水牛,曾经广泛分布于黄河中下游,但是在东周时期就差不多灭绝了,商朝有个将军叫“亚长”,他的墓里出土了一个青铜的水牛手办,这个水牛应该就是以圣水牛“兕”为原型做的,通过这个青铜水牛,我们可以看到,它的两只牛角根部几乎是连在一起的,所以有可能古人看到这种角,就认为是一只角。据汉代的《说文解字》记载:兕,如野牛而青。跟独角兕大王的“青牛”原形匹配度很高了。有一个汉字“觥”,《说文解字》里解释是:觵,兕牛角可以饮者也。《诗经》有我姑酌彼兕觥的诗句,西汉毛亨、毛苌注解说:觵大七升,以兕角为之。南京博物院收藏有一个青铜的兕觥,外形明显是一支水牛角。所以太上老君的坐骑“兕”就是一种水牛。

“独角兕是水牛”的结论从《西游记》原著对独角兕大王的外貌描写也可以看出端倪:行者在旁闪过,见那魔王生得好不凶丑——独角参差,双眸幌亮。顶上粗皮突,耳根黑肉光。舌长时搅鼻,口阔版牙黄。毛皮青似靛,筋挛硬如钢。比犀难照水,象牯不耕荒。全无喘月犁云用,倒有欺天振地强。两只焦筋蓝靛手,雄威直挺点钢枪。细看这等凶模样,不枉名称兕大王!

“独角参差”证明妖怪有两只角,只不过断了一只,“舌长时搅鼻,口阔版牙黄”明显是水牛的特征,”比犀难照水”是说他的角不是犀牛角,这个典故出自南朝宋刘敬叔的《异苑》卷七:“晋温峤至牛渚矶,闻水底有音乐之声,水深不可测,传言下多怪物,乃燃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独角兕大王的角不是犀牛角,不能点燃照水。“全无喘月犁云用”是说独角兕大王不是耕牛,根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记载:吴地炎热,所以水牛看到月亮以为是太阳,喘息不止,这就是“吴牛喘月”的由来。“犁云”就是耕云。根据《山堂肆考》卷一百九记载:宋代管师复自号卧云先生,宋仁宗召见他,要授他官职,管师复说:“满坞白云耕不尽,一潭明月钓无痕。”辞而不受。

综上所述,86补拍集的独角兕大王外貌还是挺符合原著的,尤其是“毛皮青似靛”的特征,还原极其到位。张纪中版独角兕是一头黑牛;浙版的独角兕人形没有角是个名副其实的“青发人”,更接近86版剧本;新加坡电视剧《东游记》设计的青牛怪不但人形化妆不好看,连原形都是黄牛;日本78版《西游记》按字面意思给独角兕大王设计了一个角;98动画版西游记直接把他改成了“独角兽”。对比之下,还是86补拍集造型靠谱,虽然没有体现断角的细节,但可以理解,角不对称的话,观众看着别扭,小说可以这么写,影视不能这么拍。

独角兕大王的实力不错,和孙悟空打了五十回合,甚至打到惺惺相惜:那魔王见孙悟空棍法齐整,一往一来,全无些破绽,喜得他连声喝采道:“好猴儿,好猴儿!真个是那闹天宫的本事!”这大圣也爱他枪法不乱,右遮左挡,甚有解数,也叫道:“好妖精,好妖精!果然是一个偷丹的魔头!”86版剧本把独角兕的兵器换成了长钢鞭,也不知道是为什么。还好,正剧没换兵器。

但是,独角兕到底不是孙悟空的对手,被打得枪都拿不稳了,马上改单挑为群殴:那魔王把枪尖点地,喝令小妖齐来……行者忍不住焦躁,把金箍棒丢将起去,喝声“变!”即变作千百条铁棒,好便似飞蛇走蟒,盈空里乱落下来。那伙妖精见了,一个个魄散魂飞,抱头缩颈,尽往洞中逃命。老魔王唏唏冷笑道:“那猴不要无礼!看手段!”即忙袖中取出一个亮灼灼白森森的圈子来,望空抛起,叫声:“着!”唿喇一下,把金箍棒收做一条,套将去了。弄得孙大圣赤手空拳,翻筋斗逃了性命

这一段86补拍集没有表现出来独角兕和孙悟空之间的战斗力差距,浙版能看出一些,张纪中版把独角兕弱化了,99动画版这一段相对而言更接近原著,但把独角兕的角吹得太过。

孙悟空上天查妖怪户口的情节,86补拍集里孙悟空虽然说话客气了不少,但后面当众耍赖的情节就比较“毁”了;浙版台词比较接近原著,但表现方式有浮夸;张纪中版纯粹是在拍闹剧。

原著里,这是孙悟空的一次成长。没了铁棒就没了威风,孙悟空不再像之前那样对天庭趾高气昂了,而是选择了放低姿态去沟通,与天庭和解了。所以,原著里出现了孙悟空为天庭歌功颂德的一幕:孙行者等候良久,作诗纪兴曰:风清云霁乐升平,神静星明显瑞祯。河汉安宁天地泰,五方八极偃戈旌。

原著里,孙悟空在搬救兵的时候曾经怀疑天庭的战斗力:行者低头暗想道:“天上将不如老孙者多,胜似老孙者少。想我闹天宫时,玉帝遣十万天兵,布天罗地网,更不曾有一将敢与我比手。向后来,调了小圣二郎,方是我的对手。如今那怪物手段又强似老孙,却怎么得能彀取胜?”许旌阳以“一物降一物”的道理开解孙悟空。这其实也是个伏笔,后面蝎子精就是败给了“一物降一物”,蜈蚣精也是。

于是,孙悟空和当年的敌对势力彻底成了友军。原著和86补拍集的区别是:原著里雷部派出帮忙的是邓、张二雷公,电视剧改成了民间熟知的雷公、电母,这部分剧本跟原著是一致的,电视剧改了。

86补拍集里,哪吒终于有三头六臂了,只不过法宝太少,只比正常状态下多了两杆枪。99动画版哪吒尊重原著,以斩妖剑为兵器,就是太穷,只有一把剑能用,没有其他法宝。还是张纪中版做的三头六臂造型最靠谱,连降妖杵都做了,但还是无法摆脱火尖枪、乾坤圈、混天绫这些《封神演义》装备。86剧本里这一集哪吒也是使剑的,电视剧还是改成了枪,但可以理解,毕竟《大圣闹天宫》一集里已经给哪吒定型了,随便改的话,观众会出戏。

86补拍集中,雷公、电母向妖怪施展了雷电攻击,剧本和原著里,雷部神将都没有出手。原著里的邓、张二雷公非常不厚道,不但没帮上忙,还幸灾乐祸地躲在一边说风凉话。

火德星君放火的情节,张纪中版特效最好,可以看出是花了大钱的。“水攻”的情节,同样是张纪中版特效最好,只不过改编出的“女水神”有点迷。86补拍集特效还算过关,但把黄河水伯和水德星君弄混了,浙版火攻特效还说得过去,水攻特效做得像闹着玩。

情节方面,浙版把李天王和妖怪对阵的情节拍出来了,但孙悟空跟妖怪徒手比武的高光时刻居然被埋了雷,妖怪明明答应空手比武,结果还是拿着兵器往上冲,太不讲武德。86补拍集里设计了孙悟空跟妖怪空手单挑的情节,但武术设计上看不出孙悟空占上风,且安排在了水攻之前,也是拉低孙悟空战绩。

原著里,孙悟空徒手单挑独角兕已经占了上风,这一点从观战者的角度可以得到印证:这太子道:“孙大圣还是个好汉!这一路拳,走得似锦上添花。使分身法,正是人前显贵。”……李天王道:“他拳松脚慢,不如大圣的紧疾,他见我们去时,也就着忙;又见你使出分身法来,他就急了,所以大弄个圈套。”

但天兵和小妖即将开启打群架模式,破坏了单挑,所以孙悟空改用神通:孙大圣见事不谐,将毫毛拔下一把,望空撒起,叫“变!”即变做三五十个小猴,一拥上前,把那妖缠住,抱腿的抱腿,扯腰的扯腰,抓眼的抓眼,挦毛的挦毛。那怪物慌了,急把圈子拿将出来。大圣与天王等见他弄出圈套,拨转云头,走上高峰逃阵。那妖把圈子往上抛起,唿喇的一声,把那三五十个毫毛变的小猴收为本相,套入洞中,得了胜,领兵闭门,贺喜而去。

这一段在中国似乎只有浙版拍了,但把它挪到了孙悟空偷回金箍棒之后,最还原表面情节的反而是日本78版,只不过,无论是造型、武打设计还是人物气质,都让中国人难以接受。

至于金刚琢抵御水攻的情节,86版改成了收走水盂,浙版是向原著和86版剧本一样用圈挡水,但做得太差,让人出戏。张纪中版用圈撑住洞门、令水倒灌的特效就很赞了,虽然该剧中水盂也被收走了。

拍马屁撺掇孙悟空去偷宝贝的,原著里是两个雷公,86补拍集是火德星君,浙版是李天王(但明显话里带刺,不是打溜须)。

原著里,孙悟空偷兵器时是变成“獾头精”,86补拍集改成了牛精。孙悟空被妖怪揪耳朵,也是电视剧魔改。这一段浙版拍得最好,武术设计也不错。86补拍集把打戏删了,真的不太明智,原著里打了六个小时的精彩桥段就这样被一笔带过。而且,正是因为妖怪跟孙悟空打了六个小时,所以才会劳累酣睡,为孙悟空偷圈子的情节埋下伏笔。

偷圈子的情节,浙版更接近原著,86补拍集更有喜感。但孙悟空拿了兵器放火的戏,我个人认为86补拍集的演绎是目前最佳。

众神得到兵器,但在两军对垒的时候又被妖怪抢回,这一段只有86补拍集拍了,而且拍得不错。

打了败仗的天兵天将开始内讧:却说那李天王帅众回上高峰,火德怨哪吒性急,雷公怪天王放刁,惟水伯在旁无语。行者见他们面不厮睹,心有萦思,没奈何,怀恨强欢。孙悟空对这帮猪队友很无语,只好向如来求助。

浙版在原著台词基础上,又增加了孙悟空和如来的对话,台词设计参考了一些禅宗典故,还挺有哲理。86补拍集节奏比较快,而且自相矛盾了:如来先是不肯说出妖怪出处,然后直接指点孙悟空去找太上老君,这几乎就是打自己脸。86剧本和浙版都尊重原著,展现了“金丹砂”情节。只不过,浙版的金丹砂特效太敷衍了,十八罗汉也只请到了两位。不过,浙版解释清了如来卖关子的真正用意是表示对玄门的敬重,所谓的怕妖怪上门闹事纯属托词,还是很靠谱的。

孙悟空上天找太上老君的时候,看门的可能换人了,居然敢拦他。另外,原著里似乎写错了一个问题:按照其他单元的交代,看牛的睡了七天,青牛下界应该是七年。原著里写的还是七天,电视剧纠正了。

孙悟空最后一次上门讨要师父得情节,各版都有所简化,单就这段而言,我个人最喜欢张纪中版。86补拍集出现了穿帮,已经在混战中被套走的金箍棒在这场戏中又自动回到孙悟空手里,这应该是道具组和导演的疏忽。


《收伏青牛怪》剧本:画蛇添足的“寻牛”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