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佛家无心而为、儒家无所为而为和道家无为而无不为
我上午花了三个多小时根据网上资料、网友的见解和所听的讲座总结出了对哲学的理解,我认为境界从低到高的境界是佛家,儒家,道家,我的依据是佛家的范围在人,儒家上升到了家国,道家则是在世间万物。 以下均为我个人的理解,欢迎各位进行交流探讨,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声明:“即”的定义为 1 接近、靠近 2 就是(表示判断) 3 当下 4 副词①表示前一件事发生了,后一件事紧接着发生,相当于“便”;②表示事实如此,相当于“就” 文中的“即”需要结合语境去理解 一、佛家:无心而为 这里的“无”指的是“空”(动词,消去) 这里的“心”指的是“佛”(名词,到达内心的、圆满的状态) 佛即是空,空即是佛 所以“无”就是“心”,“心”就是“无” “无”(动词,消去(不是跟随心的道理))就是“心”(动词,跟随(心)),“心”(名词,到达内心的、圆满的状态)就是“无”(名词,已经消去(不是到达内心的、圆满的状态)的状态) 无心而为,字面意思空了心去做事,也就是不要刻意用心地去做事,内涵是“心”“心”而为,则为跟随自己的内心去做事 禅宗为佛门大宗,创始人为达摩菩提,以《金刚经》为立派之本 禅宗的要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金刚经》的要义: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以上二者均指向以下观点:佛乃觉性,非人,人人都有觉性,人是未觉醒的佛,佛是已觉醒的人。 佛教的最高境界叫做涅盘。涅盘,华译为圆寂,圆是圆满一切智德,寂是寂灭一切惑业。而人成佛便是能够达到涅槃的境界。 关于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见性成佛,我们可以翻译为,见到本心就是成佛。 关于因无所住而生其心 即心即佛,我们可以翻译为,接近心就是接近佛;当下的心就是佛。 王阳明的心学的主要思想是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是参考了佛教禅宗的思想的。 “心即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把“心”作为名词来解释,本心就是天理,把“心”作为动词来解释,则为“即心即理”,接近心就是接近天理。 “知行合一” “知”是指良知,本心,即“心” 知行也就是心与行 心与行,二者本为一体。 知行合一强调的是“行”,“行”需要在“心”的指导下进行,切不可违心而行。 “行”的结果重要的一点是使我们更加地接近我们的“心”,从而越加知行合一。 “致良知” “致”的部分定义有: 1 送达,送到 2 表达(情意等) 3 招引,使达到 4 集中(力量、意志等)于某个方面 5 精密,精细 所以我们可以把“致良知”给理解为 1 将自己送到心的面前 2 表达自己的心 3 使自己到达心所在的地方 4 集中自己的意志在“心”上 5 精密(此处用作动词)自己的“心”,也就是发展、完善自己的心。 回到标题,佛家说的无心而为落实到一个具体的人来说就是:我们要跟随着自己的心去做事 而心怎么到达呢?我们需要去践行知行合一,到达“心”的地方(在佛教里说就是觉醒)然后在用“心”的同时,表达自己的“心”(通过外在行为),最终发展和完善自己的心。 二、儒家:无所为而为 即不抱目的做事 功利的定义有三点: 1、指眼前的功效和利益。多含贬义。 2、指功业所带来的利益。 3、指功名和利禄。 接下来阐述中的“功利”是第一个定义的意思 这里的目的是指(求功利的目的) 做好当下正在做的事情,不求功利 功利是指人心中对所做之事的主观判断,人主动认为做的事是为功利(不由社会共识决定),那么这件事就是为了功利。 不认为所做之事为了功利 则此事便不是为了功利 例:人需要在社会工作中创造价值获得了货币(钱),而货币代表的价值仅为了供给此人的正常生活,而不是追求奢靡的生活,那么便不是为了功利。 于是我们便可以依照儒家的思想,带着(不为功利)的目的去制定目标并完成,于是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境界。 三、道家: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不做我们不该做的事 无不为:去掉无为的就是无不为 关于“无为”: 第一层意思:社会中的个体不该做的事情(仍然是个体的主观判断,不会随着社会共识而改变) 第二层意思:不做社会共识中不该做的事情 关于“无不为”: 第一层意思:根据个体的主观判断,除去不该做的事情都做 第二层意思:做社会共识中该做的事情 道家核心思想:“道法自然” 这里的“道”的定义是方向,方法,道是万事万物的运行轨道或轨迹,也可以说是事物变化运动的情况 对于“天道” 这里的“天”的定义是天然的,自然就有的,天理 依照道家思想,做顺应天道的事情,社会共识是社会的“天道”,个体的主观判断是个体的“天道”。 落实到我们个人,怎么都是“天道”,看我们个人怎么选择。 我们的生活可以依照儒家思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也可以依照佛家的思想,无心而为;也可以依照王阳明心学,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还可以依照西方哲学思想,根据理性思考和对真理的追求,围绕认识论,实现个人自由,达成个人把握“确定性”对象之全部。 “道家”我认为是哲学的最高境界,像是什么都没说,又像是什么都说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那么这便是哲学的最高境界了吧。 注:图片为手写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