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音乐笔记(连载十)

2020-07-04 16:31 作者:环宇佳音  | 我要投稿

(本文作者:陈汝佳歌迷,网名“夕阳”)

说到放声就容易理解啦,摇滚就很典型!流行演唱的“哭腔”也用的很泛滥,是放声的一种!

“学唱歌网”对“哭腔”是这样描述的:“ 哭腔是目前通俗歌曲演唱中最流行的技巧之一,它是在喉间运用猛然加大气息而产生的爆发力,发出一种类似痛苦的声音。张学友,周华健是哭腔的代表人物。哭腔用的好可以增加歌曲的感染力,但也不可用的太滥。”

唱哭腔要在喉咙间加大气息爆发,喉咙就必须再充分多打开啦!前面说过半声唱也必须在真声唱的状态下进一步打开喉咙的。会不会有人在某次演唱想要来个高潮,从真声转换半声时用力过猛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感觉哭着唱更省事,于是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哭腔唱法就华丽丽诞生啦!

我找来一篇专门讲解哭腔的资料,想供小伙伴们参考学习,不过也是超过百多字放不上的啦。不过我认为,平日娱乐K歌,掌握“轻声唱法”一般歌曲应该都可以轻松驾驭了吧,非要去唱“哭腔”的歌,玩不好可能会吓哭身边的小伙伴哦!

噢!我又想起一事,曾经看过一段颤音教学,老师让学生带着轻泣的感觉去感受颤音。哭腔名为哭,哭的成份更多,哭腔的发生跟颤音的发生应该是同源的吧?如果把颤音掌握啦,离哭腔也不太远了吧?可是颤音也很难练,演练的那个学生就一直只能泣,没能颤!

我们都明白“哭腔”用的太滥也不好,可是为了表达痛苦的情绪似乎也不得不去运用“哭腔”。

我们的佳哥不用“哭腔”,却更能让人感受痛彻心脾的震撼。佳哥的演唱中,无论运用“轻声”或“放声”,声音中依然可分辩出轻中的更轻,重中的更重,通过控制声音的轻重强弱,改变音色形成对比,这种细腻的处理手法,远远胜过“哭腔”效果,这样的唱功可以说是独一无二啦!

1996年5月在演出现场

如果非要找一首带哭腔的佳哥唱的歌,《说爹哋》可以勉强算上吧!这也只是一个小孩子躲在被窝里,生怕惊动四邻的夜夜伤心啜泣,不是那种要通告天下的大哭大呼!

我第一次听佳哥唱《说爹哋》时,正好离得较远地忙活着没听清楚唱的什么,听着佳哥声声细长的呼唤“爹哋”,以为那是一个女孩的英文名字,感觉他爱的人已经不在啦!第二次听时正守着电脑,才知道佳哥唱的是“爹哋”,佳哥唱的“爹哋”为什么这样震撼人啊?单就歌曲的情感来说,这样的表达似乎太过啦!后来才弄明白,佳哥录唱《说爹哋》时,陈爸爸还真的刚走了不久。

对于一个歌者来说,单纯唱好“轻声”不难,单纯唱好“放声”也不难,可是“轻声”和“放声”同时兼顾就难啦!

前面讲解“轻声”时说过的,佳哥《问你》中高昂的放声唱段就很激烈!在同一首歌的演唱中,前段必须运用轻声唱法表现歌者在雨夜独自徘徊自怜自伤,后段却必须触入放声唱法表现歌者偶遇旧爱心潮澎湃欲追问究竟却又裹足难行地困在原地矛盾挣扎,只能内心“哈……”一声痛苦长啸,仅仅这样还不算,还必须再低声饮泣下去“泪己流、心苦透”忍受旧爱的“假装行近”,这还不算完,还得再澎湃再挣扎,再次饮泣下去“泪已流、心苦透”目送旧爱心中暗问“可否夕下再共行”……

从轻声到放声的几度回旋,平声过渡也不给,这首歌是写来考验佳哥唱功的吧!这样大起大伏的歌曲,只有佳哥这种级别的能够驾驭啦!这类型的歌因为一般人触碰不起的,也限制了歌曲的传唱度!

放声虽然容易理解但应该很难练吧。功力不够的也许放出去就收不回来啦,或者放了一半起不来只得变成嚎啦,使劲嚎上去的人太多啦,咱们也看惯啦!

不过嚎也有嚎的好处,放开嗓使劲嚎再加上皱眉跺脚哈腰,嚎断气啦,上来吸口气再哈腰嚎下去,反复上来再嚎下去,那场面不但惨不忍睹还让观众也看得上气不接下气,一首歌听下来几乎少掉半条命啦,然鹅这个特惨的样子反倒会让人觉得歌者很努力很激情哦!

相比前面所说的佳哥唱的《冲出自己的天空》,那轻松劲儿就像抬腿走出家门一样毫不费力,哪儿能让人感觉到他流汗呀,反倒让人觉得他太轻松随意不走心啦!

(未完待续)


音乐笔记(连载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