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主义主义】现象学的解释学(3-4-4-1)——迟来的现象学,修辞、隐喻、...

2023-02-06 10:02 作者:自言自语的小谱  | 我要投稿

3-4-4-1 现象学的解释学 Phenomenological Hermeneutics迟来的现象学,修辞、隐喻、象征的哲学正名

代表人物:利科

承接胡塞尔先验现象学和海德格尔

场域论 3

象征(意义)的解释学③,对于象征的解释学(敞开性)调和

语义学,本体论②(符号系统构成的状况,意义的发生学机制) VS 隐喻解释学,超验论①(超越性的意义、非意义(隐喻的机制代表敞开、历史,符号学不一致性的降临))

★①【隐喻活动】是一个述谓化,所有的【述谓活动】都要经由【隐喻】的符号化过程、【历史性原则(断裂的、需此在中介)】(Belike 进入符号系统,入场的过程)。

★②Belike 就坐、坐定,语义已构成。

★【象征意义的发生学机制】和【隐喻】的差别在于【象征】会有【主题化的意向性】,【象征】进一步就会导向【反思(3-1)】,【象征】在利科看来是一个稳固的【意义结构】。

●【意义】要得到生发,它依赖于【隐喻】带来的【敞开(此在介入的想象机制)】。

●【象征】可以接入【隐喻】活的一面,另一面也可以接入【语义学】僵死的一面(专题化、导向反思)。因为【象征】可以把【隐喻】固定下来,然后一直维持【距离】,让主体指称这个裂缝,这样一来【隐喻】就会失去它的【超验性】①,然后被专题化加以反思,甚至构造成一个稳固【本体论】。

①【隐喻】在人熟悉、固定使用的时候就会从敞开变成僵死。

本体论 4

修辞主义,不存在一个作为绝对真理的本体论,用辩证法也不行。

哲学=修辞学=辩证法,并不是说没有本体论,而是【本体论发生学机制①】是【修辞性】的,意味着它是一个【二阶以上的符号系统】(本体论本身是一阶符号系统,它的构成性例外是二阶)。

①也就是【本体论结构的认识论化】,人可以认识本体论的存在,主要借助了【修辞】中的【隐喻①】和【解释②】来完成。

★①【隐喻】意味着拉开空隙,可以有前符号化的、原初的东西在空隙中出现。

●在【隐喻】中,表层的语义和另一层语义拉开了距离,使得一个能指系统【二阶化】。但的另一层语义是需要解释的,从本体论上说,【隐喻】本身不存在,它的【二阶意思】要存在,需要通过【解释活动】来补全、注册到符号系统中①,所有【隐喻活动】都是不完全的,都是有待被解释的。

○所以【隐喻】本身是个答案,需要去找它的【问题】,以一种避讳的方式回答这个问题,【隐喻】是对这个问题的间接回答。

○①【二阶意思】不能直接按照【语义学规则、符号学结构主义差异性原则】注册到符号系统中,它会生成一种【相似性(额外的、新生的、在符号系统之外的力量)】,然后通过【解释活动】,对【符号系统、本体论框架】进行增补。

○【隐喻】就是【一层符号】和尚未符号化的那个【待定符号】要经由【此在】的存在【中介】,要靠主体性创造背后的【二阶意思】来对符号进行解释现象学的循环,就能够唤起想象、表象的那层膜。

●【隐喻机制】本身也是一个隐喻,它就是在描述主体通过【修辞活动】对整个世界结构的理解。

●【隐喻】是【想象性的】,并且具有【表象化①】能力。

○①世界之所以不是一堆规则的空转,而有【认识论、表象维度】,是因为【隐喻】能够【表象化】。【表象化】在【本体论发生学机制中(存在论铺设过程中)】,起到了使得一切有知觉、表象、认识论维度。

★②【解释】是把空隙注册到现有符号系统中(认识化)。

★西方传统中,修辞、逻辑、语法学是最重要的三种学问。修辞是通过比喻、隐喻、排比、象征等非法操作(语法上说是错的),使得其有含义、争执。

认识论 4

隐喻,拉开空间

目的论 1

占有,理解意味着占有

★通过【现象学化】的解释、理解(海德格尔:领会),本身是【此在】的一种生存(本质现身)方式。

★任何一个僵死的符号化文本(死的隐喻),它实际上不是“死”的,因为主体在世存在,会有其他人,导致文本的【多义性②】。所有的文本都是【隐喻】,没有直接的【能指所指】完全对应,强调【隐喻】的功能,也是符号学的【差异性原则①】

●①不过把【隐喻】的功能多重化了,表面上看所有的符号都是平行、并列的,它的【二阶意义】需要主体【中介、诠释】才会符号化。未符号化之前,【二阶意义】代表一个敞开的符号系统的裂口、不可能性,永恒轮回的最小可能性就在这一层发生。

●②这种【多义性】会使得单个主体在面对它的时候,会感觉有【距离、陌生①】。并且【多义性】意味着【复数性】,因为【隐喻】需要【此在】的解释才能成为【定在】。所以一个【本体论】也具有【复数性】,并且【现象学主体】是【单称化】的,所以面对【复数性】的时候,就会感到陌生。

①这个距离要通过个人对于【隐喻】的诠释,在多个可能存在的【本体论】中,实现其中一个。这些诠释都是在【解释学循环】里面的,所以它并不是一个独断的、妄自的。实现的这个【本体论】就是【个人的天命】,就等于【占有】了这个【天命】(从陌生的东西变为同质的、内在的)。

通过这种对【文本的】占有,就可以把握到真理。

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今天要来讲这个主义主义的3-4-4-1

代表人物是保罗利科

这个就叫做现象学的解释学phenomenological hermeneutics

现象学的解释学的特点在利科那边……

因为他是上承海德格尔

承接的是海德格尔的道统,还有现象学运动的先验现象学胡塞尔道统

所以他的这个……

但是他在这两方面的这个开放性……

我们先直接讲他在本体论的开放性、本体论上的开放性

他是个修辞主义者

本体论上是个修辞主义

修辞主义就是哲学和修辞学

哲学等于修辞学、等于辩证法

所以他的本体论就是说一个广义的所有的本体论

所以对于这个到底有什么的一个存在

但是这个修辞学的这个叫做修辞解释学

他的修辞解释学或者他的隐喻解释学

利科的姿态:他并不是说就没有本体论,而是说本体论的发生学机制……

他的意思是本体论本身的发生学机制是修辞性的

这个修辞性意味着它是个二阶符号系统

它至少是一个多阶系统、二阶以上的一个符号系统

所有的本体论本身的……本体论本身肯定是个一阶的符号系统

它如果有构成性例外的话可能是二阶

但是本体论的发生学机制更进一步是个二阶以上的符号系统,它的发生学机制

也就是说本体论的这个结构的认识论化、认识化变成一种认识

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个本体论的存在

它是主要是修辞里面的……借助里面的隐喻,主要是借助隐喻和隐喻的阐释,隐喻和解释

隐喻意味着拉开空隙,可以有那个前符号化的、未被符号化的原初的东西在这个隐喻拉开的空隙里面出现

而解释则是把这个空隙给它注册到现有的符号系统里面

也就把它认识化cognize 就是把它变成一种认识,变成一种知识、变成一种体验、变成一种认识

说认识化把它变成一种认识

有隐喻和解释这个二元对子来完成

就是说在西方传统里面修辞、逻辑、语法学(最僵死的)是最重要的三种学问

修辞化意味着通过比喻、通过排比、通过隐喻、通过明喻、通过转喻这些活动,通过象征

修辞就是通过这些非法操作不符合语法的、按道理说它是错的

但是修辞却使得这些错的东西有含义、它有真值

比如说就是你可以去看这篇文章就是

我依然愿意举这个例子

“汪堂家是一根竹竿”

这是一个隐喻,因为表面上来看汪堂家不是竹竿

这个老哥是我的以前老师

他是对我是照顾有加很包容的

但他已经去世了

然后我就做这个视频还是要纪念一下他

那个利科的修辞或者他的隐喻诠释学

汪堂家写过一篇论文,你可以去看一下

汪堂家在上课的时候也跟我们讲这个的

“汪堂家是一根竹竿”是个隐喻,因为他很明显表面上他肯定不是个竹竿

但它背后也就是说在隐喻当中实现了拉开了一个距离

表层的语义和另外一层的语义

它是二阶化了,使得一个能指系统二阶化

那么它中间这个是

当然可以去掉

可以变成其他动词或者变成一个什么什么的……

隐喻包括语法活动、语法构成、语法结构也可以拿来做隐喻

就比如说这句话我写到

“这句话我写不”

这后面都不写了、写不完了

这也是一种隐喻

这种隐喻那肯定是不合法的,但这代表就写不完了

背后那个意思

它那一层的那个意思

隐喻使得二阶化

但这种二阶化使得……

这个二阶化另外一阶的那个东西是需要解读的、需要解释的

也就是说

从本体论上讲,隐喻本身不存在的

隐喻要变成一个……

就是它背后的那个意思要有,要通过解释活动才能使得隐喻

但是也就是隐喻本身就是不完整的

所有的隐喻都是不完整的,都是有待被解释的

它就欲求被解释,也就是说隐喻本身就是一个答案

隐喻已经是个答案了

它和伽达默尔的问答的那个逻辑是一样的

诠释学里面问答逻辑一样

隐喻本身是个答案

隐喻本身不是个谜

它不是个谜题

隐喻本身是个答案

我们要去找他的问题

我们要找到这个隐喻是对什么的一个

就是说比如说“汪堂家是一根竹竿”

他的问题是什么?

他生前是个瘦子,还是一个胖子?

他这个问题,你找到这个问题

你就读懂了这个隐喻

他这个隐喻就是回答就是以一种避讳的方式在再回答这个问题

要理解一个隐喻不是找答案而是它的问题

隐喻是对于这个问题的一种回答

有很多问题它的回答不能够直接回答

比如说本体论到底是什么?

那我们的解释就本体论

就像操作系统

就像那个背后那个windows 盘里面那个system 

那个文件夹里面那些东西,system 文件夹里面的东西

那真正的本体性的架构,就这个世界存在论、存有论的架构是怎么样的?

那个东西就是这个底层的硬件里面那个驱动了

然后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讲

就是说理解这种隐喻、这种话语

你要知道它的问题是什么

就本体论和存有论有什么差别?

就是一般的传统的本体论和海德格的存有论有什么差别?

你要找到他的问题,你就理解他的答案意思

或者本体论和本体之间的差别是什么?

存有论

存在论和存在之间的差别是什么?

如何把握它们之间的差别?

就是说

那你这个电脑的那个显示屏里面不可能把显卡给显示出来

或者不可能把显卡驱动本身运行、那个显卡背后的那个运行机制

它不会显示

只会显示经由这个运行机制生成出来的图像

那这个就是存在论和存在的差异

先验框架和它的这个表象之间差异

就说

隐喻性的这种东西

它也实现了问答的这种诠释学循环

 

所以我们说在认识论上

认识论上就是这个4

本体论上4是修辞主义

本体论不存在一个就是作为绝对真理的本体论

哪怕是用辩论法也不行

在意义上讲

所有的假装自己在讲一套本体论的这个世界怎么怎样

这些话语都平等的

那当然它们对有错有争执的

比如说这个叫汪堂家是一根竹竿

他是对的,因为他确实生前很瘦的

但是你说汪堂家是一个什么钟也没有……是一个什么金钟罩那种

他没有那么胖

他也不虚胖

这就是错的

隐喻本身是有对错可言的

这个对错意味着就是说它扩展了它的真值

扩展了它的语义评价系统

 

所以它在这个目的论上是1

这个1就叫占有

就是目的论上是这个符号系统

就是它的现象学诠释学

通过现象学化的这种诠释

在现象学诠释学里面就是说理解、解释

所得到的那种理解本身是此在的一种生存方式

是此在的本现方式,也就是它的一种生存方式

这种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里面就“领会”

领会就翻译成理解、就是智性那个词

那么这个意思就understanding 

它就是此在的一种生存方式

本质现身方式

问题意识的一种生存方式

一种此在变成定在

此在本身就定在

Dasein是一个词儿

那么他的这个理解意味着就是要占有

占有是一个施莱尔马赫的一个术语或者就是一个修辞学术语

占有意味着就是说……

在利科这里

我们认识论就说过了,就是隐喻

认识论就是一套隐喻

隐喻可以拉开空间

在他的那个表面的意义的那一层和它背后那一层

但是它背后那一层是不能立刻注册进符号系统的、不能立刻注册进语义学

就是按照语义学规则

它不能立刻按照语义学规则或者说是符号学的结构主义这个差异性的规则

来注册进去

但是它能够生成一种相似性

比如说这个竹竿和这个哲人的孱弱的身躯

它就生成了一种相似性

这种相似性都是生成出来的

额外生成它是一种鲜活的力量

它是一种鲜活的

它是本来不在符号系统里面的

而且这个东西,相似性的把握只能通过隐喻的解释

可以通过解释把它作为一种话语注册到符号系统

对于符号系统进行增补、并且对于本体论框架进行增补

我们在这里说的这个隐喻本身也是个隐喻

这个隐喻的机制本身也是个隐喻

本身就是在描述本体论

就是这个世界本身的那个结构

世界化的那个结构

这个整个世界主体所通过理解、通过修辞活动、通过诠释活动、解释活动

所以在认识论上是隐喻

这隐喻意味着它是

这个隐喻它是那个想象性的

隐喻是想象性

也就隐喻有一种能力

它可以表象化

隐喻这种表象化的能力

它可以就是

为什么这个世界会有表象而不是什么都没有?

就是一个秩序在那个空转

为什么会有表象的维度、会有认识论的维度?

因为隐喻它有个符号性的功能就叫表象化

隐喻可以表象化

汪堂家像个竹竿一样

你听到这话

你就会感觉俨然有一个人就瘦高的、中等身材站在那边

瘦瘦的站在那边

它有表象化这么一个作用

所以它这个表象化的作用在本体论的发生学机制里面

或者说在海德格尔所说的那个世界的结构、这个本体论结构

也就存在论结构的一个铺设的过程当中

我还是要说我自己的术语

它这个表象化就起到一个使得有……

使得这一切有现象

使得有现象、有体验、有认知、有知觉

有各式各样的要素

就是有表象化的那个维度、有认识论的维度

它是靠隐喻的

隐喻它就是说一层符号和二层背后那个尚未符号化的那个待定的符号

这个尚未符号化的待定的符号要经过此在的存在

Dasein在此存在

要做要经由此在的存在去中介他

这个东西要靠你去理解它、领会它

就是要靠你的主体性来算它

或者要靠主体性来创造那个、创造的它背后的意思

就是能够唤起想象那一层膜

能够唤起表象化的那一层现象

就是恰恰是因为有隐喻性的这种机制

那修辞主义有很多种

有隐喻、明喻、有什么乱七八糟、有各式各样的

我在这里就讲一个

在隐喻上

通过隐喻的一个机制

使得世界有认识论的维度

有认识的维度、有体验的维度、有我直接体验的、自身有看到颜色、听到声音有这些维度

表象的维度

这个维度是靠隐喻这个机制

那么依赖隐喻这个机制我们进一步也可以使得认识的维度敞开

我们可以通过隐喻的方式:隐喻和解释这种解释学循环

这其实是个现象学循环的

是一个解释现象学的循环

phenomenology of hermeneutics 诠释现象学的一个循环

它就可以让这个思辨者或者说让这个此在

他的世界意义就能够提高、能够增长

能够让他的意识、能够让这个此在的意识更大

领会更多的这个真理

才能够把握到真理

这个占有

就说他为什么要占有?就是通过这个解释活动、理解活动来

为这个隐喻当中的就是

就是说任何一个文本、一个就是僵死了的符号化的

或者我们就在这说死隐喻

这个文本它实际上不是死的

文本本身它为什么会死的?因为主体是在世存在,是在众人当中存在

它会具有多异性

就是文本本身,所有的文本……

因为它是隐喻主义,它是修辞主义

所以所有的文本都是隐喻

就没有那个直接的说一个符号指向一个什么样的一个意义

指向一个什么意思

所以在这个隐喻主义的话

强调隐喻的它的功能的话也是符号学的那个差异性原则

但是它把它成阶层化

就是说它的第二阶

就是表面上看所有东西符号都是平行的并列的

但是它到第二阶的那个符号就是要主体去体验中介

诠释它、解释它,那个符号才会符号化

也就是说在那之前

那个代表是一个敞开的裂口

它代表一个就是这个符号系统的裂口

代表一种不可能性

代表一个就是我们说永恒轮回的一个快速的最小的一个环节

就在隐喻的那一层在发生

它需要主体去中介它

那么所以所有的文本,由于它面对这个主体的复数性

有很多主体、很多解释主体,所以它有多异性

因为这种多异性,它会使得单个主体在面对……

个人在面对这种多异性的时候

他会觉得和他有一个遥远的距离

distanciation有一个距离化、陌生化

就是这个距离化意味着复数性

由于隐喻需要解释才能获得某种定在

就是需要此在的解释才能变成一种定在

左边海德格尔右边黑格尔

所以本体论

就文本不是代表一个符号学秩序吗?

就代表一个本体论,它是具有复数性

这个复数性在主体面对的时候

由于主体是单称化的

现象学主体是单称化的

这里就是胡塞尔出来

现象学主体是单称化的

(胡塞尔)现象学主体是基本上第一人称单称化的

所以他在面对这个复数性的时候

他会感到陌生、感到怪的、感到有问题

那所以就会有一个距离

这个距离那么这个距离是要通过个人对于这个文本的解释

对于隐喻的诠释、对于隐喻的解释、对于文本的理解

在那么多种可能世界或者可能的本体论

可能存在本体论当中,它会实现一个

这一个……

但是都是在解释学的那个解释循环里面的

所以它并不是一个独断的、妄自的

而代表就是说这一个就是某种意义上是个人的天命吧

他就占有了这一个、就appropriation 占有

这意味着就是一个陌生的something alien 变成了一个something 就是

同质的homologous或者就是内在的一个东西

陌生的东西变成了内在化的一个东西、变成了属我的一个东西

那么个人就通过这种对于文本的占有来实现了把握到真理

它可以通过解释活动可以把握到真理

那么真理它运行的方式还是问答辩的

问答的那个诠释循环

 

那么我们最后要说他的是场域论

左边是这个语义的解释学,就是符号学空间符号系统

它代表符号秩序

右边是这个隐喻的解释学

它是对应利科的那个不同的学问

隐喻的解释学,它对应的是超越性的意义

超越于这个符号系统的、符号学秩序的,超越性的一个……

不是叫意义,叫做还没有失意的那种非意义

它是非法的那些意义

就是历史,这里说隐喻的这个机制

它代表是历史

历史代表着就不一致性的降临

语义的诠释学和这个隐喻的解释学

这里的语义学不是很僵死

这个东西不是很僵死的东西

我甚至可以这边如果说符号学秩序的话是语法学

如果就是一个符号系统的话,那就是语义学

包括系统构成那个鳞次栉比的那个状况:语义学

然后协调这两者的叫做象征的符号学意义或者叫意义的符号学

意义的符号学就symbol 

或者就对于象征的解释学

如果说隐喻的话是一个主词谓词……隐喻关系是一个数位化predication

所有的数位活动都要经由隐喻、主谓关系predication 

就是它(predication)的一个……

我们说它的一个说的就是符号化的一个过程

就是相当于进入到那个秩序里面、进去入场的一个过程

这个入场过程就叫做一个predication

就是主谓之间通过历史性的原则

就是通过那种查……

这个历史性原则

一方面它是断裂的

它两层那个隐喻的第二层永远不通过解释不知道

所以不通过解释不知道

还有是要有主体来中介、此在来中介它的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

像这种活动,它就是入场的一个活动

(语义学)这个是就坐了一个活动

(隐喻)这个是入场

然后关键问题就是说在入场……

(语义)这个应该叫坐定的一个状态

场域这边就写语义学(没有专门语义诠释学)

然后它从入场到坐定之间

要有一个坐下来

屁股要坐下来、要落子无悔

那它就要通过象征活动、象征解释学

在象征解释学当中的

它就有意义发生出来、意义的发生学机制意义

就是象征它的这个意义的发生学机制

它和这个隐喻的差异在于

象征它还进一步、它有主题化的一个意向性

就是象征下一步就是引向反思了

已经这个反思我感觉是3-1的

就不说了

就是利科的现象学里面

它通过象征这个维度

symbol 这个维度最后面就要走向反思了

因为象征在利科那边他把它看成是一个比较稳固的

比较稳固的一个意义结构

也就是说

左边是语义(本体论)

右边是这个隐喻

或者左边是语法(等同语义)

右边是某种超验论

就是说隐喻这个东西意味着符号系统敞开

它意味着某种符号学

这符号学是比本体论要高的

它代表我们敞开

而当然象征的话

象征活动本身也是敞开的

因为象征在底层它结构起意义的那个

它要使得意义得以生发

它要依赖于这个敞开、隐喻所带来的敞开、隐喻里面所包含的……

比如说想象化的功能

想象的一个机制

想象是要主体性介入、要此在介入

然后还有一个敞开机制

但是象征有个作用

它是可以就是右手接比较活的这一面

左手这边接比较僵死、导向僵死的

它可以走向专题化、可以走向专题化的反思

也就在象征这个里面

你可以导向一个主体化的指称秩序

因为象征固可以固定下来

然后一直维持那个差异、一直维持那个裂缝

然后主体可以去指称那个裂缝

可以把隐喻当中敞开的那个裂缝

通过象征可以把它就是维持在那边

所以隐喻会死

隐喻会失去他的超验性

比如说……

隐喻会僵死

它不会一直敞开,它这个用的大家都熟悉了之后,它就不敞开了

因为我老妈(说)我以前胖的时候

“我的妈呀,胖的像个猪啊”

那么这个就不叫隐喻了(确实,这是明喻)

因为这个就是……当然它是隐喻,但是它用太多了

就不是隐喻了

但是象征它是可以维持的

象征是可以某种就是主体的一种专题化的意向性

可以把这个象征给它维持住

维持住的话他就可以把它专题化,然后加以反思

然后就甚至是把它构造成一个稳固的本体论

所以我觉得在语法、隐喻和象征这个三元关系里面

就有的人分不太清

那我的观点就说

象征是起到一个中介的作用的,而不是隐喻

有很多人会误以为是在利科的体系里面,隐喻作为一个语义学的化身

起到超越性的象征的维度和一个僵死的语义学的维度的一个中介作用

我不是这样认为的

我认为恰相反

因为隐喻它是个符号学的一个……

它的符号学,它是直接就是本体论的

本体论的发生学机制

本体论、认识论化的机制

本体论变成一个论

本体的这个格局变成个论

它要依赖于隐喻

它才能进入到人类话语当中

那我就讲了这么多

我场域论上我是这么个姿态

我知道有的国内的研究利科的人

他认为观点是不一样的

他认为语义

他认为利柯那边最屌的是他的象征理论

我不认为

我认为利柯就是过于急躁的

用象征的诠释学要走向什么现象学反思性

搭建一个稳固的本体论架构

这个东西没有必要的

有点蛇

那么反正就可以多,越来越多可以增补

可以通过增补象征的解释学和隐喻的解释学都有增补功能

但是隐喻的解释学那个增补功能不确定的

象征这个解释学就是那个增补功能

可以专题化就搭建一个现象学的一个架构

所以它是个现象学的解释学

它是解释学

但是它的那个旨趣是现象学的

它是要就把这个整个本质架构给你架构出来

整个本体论给你好给你弄出来的

那这个姿态就是

所以目的论这样给它1

好的

那讲到这里

【主义主义】现象学的解释学(3-4-4-1)——迟来的现象学,修辞、隐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